百度百科·TA说
百度百科·TA说
燕赵节度使
史书万册读不尽,偶窥残卷说古今
郑克塽:被金庸小说《鹿鼎记》侮辱和损害的人

98年那个暑假的每个夜晚,陪伴枪叔的是陈小春版的《鹿鼎记》。

片头曲《叱咤红人》简直就是为韦小宝量身定做的,连金庸都称赞不已。这部剧中,无论是山鸡哥小宝,还是其他演员如马浚伟的康熙、太后、韦春花、七个老婆、海公公、陈近南,甚至是其中的每一个配角,比如马屁精张康年等人,都非常出彩,让年少的枪叔看的如痴如醉。到了最后几集,伤感的片尾曲响起,枪叔少年心竟然有一种痛苦和失落之感。

《鹿鼎记》是金大侠最后一部武侠小说,但却是非典型武侠,几乎不会武功的流氓小混混韦小宝居然可以把天地会、朝廷、神龙教、罗刹国、独臂神尼、葛尔丹、桑杰活佛等几大势力玩弄于掌故之间,自己在其中游刃有余。金庸彻底颠覆了自己以往创立的武侠世界……

多年后,枪叔重读《鹿鼎记》,再看其中的一些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不由得失笑。

作为一部武侠小说,《鹿鼎记》好看的很,但其中许多人物和历史事件,在书中被金庸极大的扭曲、丑化、抹黑或洗白。今天就不说金庸为其祖宗掩盖洗白在明史案中的黑历史的事了,就专门说说在书中被黑成渣的郑克塽。

随着枪叔读书多,发现小说中郑克塽和真实历史中的人物差距极大,可以说郑克塽也是被金庸小说侮辱和损害的最严重的人物之一,这使得枪叔不吐不快,所以才写下此文。(金庸书中对许多历史人物恶搞扭曲或洗白,随着小说和影视剧的传播,在广大读者中产生了极坏的影响,比如龙骑士尹志平。当年遭到道教人士的抗议,金庸被迫在新版中修改把龙骑士变成了一个虚构人物甄志丙,算是亡羊补牢了。)

在《鹿鼎记》中,郑克塽是台湾延平郡王的次子,典型的纨绔子弟。他出身高贵,养尊处优,武功平平,目中无人,嚣张傲慢,贪生怕死,是令人非常讨厌的人物。

但他相貌俊朗,一表人才,玉树临风,再加上出身高贵,把花痴阿珂迷的两眼冒小星星,一口一个:“郑公子。”这让韦小宝又气又急,不知吃了多少醋,为了报复把郑克塽捉弄了无数次,令其大出洋相,并设计让独臂神尼对其十分厌恶。

阿珂的星星眼

阿珂的星星眼

阿珂对郑克塽投怀送抱

在通吃岛,郑克塽偷袭刺死陈近南,使其被读者(观众)厌恶到了极点。在岛上,韦小宝迫使其按血手印写下巨额欠条。后来郑克塽归顺清廷被圈禁在北京,韦小宝和一群侍卫前去郑府讨账,郑克塽已经愁容满面,两鬓斑白,早已不复当年飞扬跋扈的神采了。

今日咱们就说说历史上真正的郑克塽。

其实,纵观郑克塽的一生,可以说他是个悲剧人物。

郑克塽(1670年8月13日—1707年9月22日 ),幼名秦,人称秦舍,字实弘,号晦堂,郑经次子,郑成功之孙。

在13岁之前,郑克塽在台湾过着锦衣玉食的公子哥生活。但其岳父冯锡范发动政变,改变了他的命运。

康熙二十年(1681年)郑经及陈永华相继去世,郑经长子郑克臧监国。冯锡范联合郑经从弟郑聪和大将刘国轩等人发动政变,杀死郑克臧,拥立年仅十二岁的郑克塽为延平郡王。郑克塽当年才11岁,按照现在来看还是小学生,自然无法治理国政,东宁明郑权柄操控在其岳父冯锡范手中。

这个冯锡范倒是书里书外历史上都挺令人讨厌的,呵呵。

小小的明郑小朝廷不思团结一致,图强求存,反而内耗窝里斗,闹得人心惶惶,分崩离析,这就给了清廷进兵的大好机会。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原郑成功旧将施琅率兵渡海进攻台湾,大败刘国轩,冯锡范等人被迫降清。

至此,天下再没有大明的一寸江山了。

(这是金庸在书中原话,当年读到这里,枪叔心中一阵痛苦。)

随后郑克塽全家被送往京师,隶属汉军正红旗,封为海澄公。全家被软禁在北京朝阳门外的一条胡同里,而这里正是当年清廷软禁其曾祖父郑芝龙的地方。为防止前明及郑氏政权余党滋事,清廷严密监视郑克塽,严格控制他的活动。

北京朝阳门旧照

今日的北京朝阳门

作为一个归降的前朝王爷,终日生活在这种危如累卵如履薄冰之中,郑克塽一家自然终日担惊受怕,精神压力极大,生怕触犯了清廷而被满门抄斩。

这不是没有先例的。郑克塽的曾祖父郑芝龙降清后,就因为祖父郑成功在南方抗清拒不投降而被满门抄斩。

永历十五年(1661年)农历三月初一日,郑成功在金门祭海誓师,进军台湾,打败荷兰人,改赤崁城为承天府。十月初三日,清廷辅政大臣苏克萨哈矫诏令斩郑芝龙与其亲族于北京柴市(今北京市府学胡同西口),郑芝龙在北京的一家老小没有留下一个。

恶有恶报的是,多年后鳌拜也矫昭将苏克萨哈诛杀。

在降清后20多年间,郑克塽仅离京两次, 一次回泉州为祖父郑成功的遗骸迁回泉州,一次回泉州为郑氏祖庙修缮,但每次仅停留数日便被要求限期返京。

回京之后,郑克塽走入那条幽深的胡同中,依然过着软禁的囚徒般的生活……

由此可见清廷对郑家监控之严,防范之苛。

终其一生,郑克塽都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13岁之前,被被家族和岳父操控;13岁之后,成为满清的软禁的囚徒。

康熙四十六年丁亥(1707年)八月二十七日(9月22日),年仅37岁的郑克塽在担惊受怕和抑郁之中,死于北京。这对他来说,未尝不是一种解脱。

郑克塽临终之际,还向康熙上奏折称:“家道贫寒,难以养赡”,为此还派弟弟郑克圻变卖厦门的祖产,可见郑家当时的穷困潦倒。

郑成功、郑经、郑克塽,祖孙三代都是三十多岁去世。

这似乎是郑家三代的一种宿命和诅咒。

从上文可见,金庸为了情节的需要,在书中足足将郑克塽的年龄加大了十岁,并将其极力丑化。

如果郑克塽这个苦命人泉下有知,一定会发出愤怒的抗议和沉重的叹息吧。

枪叔还没说完。

郑克塽有三个儿子:长子:郑安福,次子:郑安禄,三子:郑安康。

康熙三十二年(1693),康熙赐给佐领职位给郑克塽的弟弟郑克壆。佐领是八旗制度下的基本单位,人数数百人不等,每月能获得朝廷补贴米、银、布等物资。换言之,国家会负责供养整个家族。

不久之后,郑克塽又向康熙皇帝要求多赏赐一个佐领,理由是,因为郑氏家族的人口太多了,一个佐领的薪水不够吃。康熙很慷慨,成立一个新的佐领,封给郑克塽的另一个弟弟郑克塙。

后来郑克壆因罪被免职,郑克塽便接下了佐领的职务。郑克塽去世后,子郑安福接任。但因郑克塽的另一个儿子郑安禄杀人,郑安福受牵连被免职,职务由他的堂兄弟郑安德担任。

在郑家的后世子孙中,郑栢考上了武举人,他的侄子郑承宗当上了湖南绿营参将。鸦片战争时,郑承宗负责调集大炮,准备沿长江而下,以支持沿海的战争。

1911 年之后,清亡。郑家的末代佐领叫郑泽,还有个叫郑玉海的在清末担任掌管分发钱粮的“领催”一职。

郑克塽的九世孙叫郑愁予,是著名的诗人,闻名两岸。

郑克塽九世孙,著名诗人郑愁予

他原名郑文韬,笔名“愁予”,台湾现代诗诗人。祖籍河北宁河,1933年生于山东济南。他的父亲是军人,在大陆官至少将,1949年随蒋委员长一路胜利的“转进”台湾。

台湾,对郑愁予来说既是他乡,又是故乡。

历史真是奇妙,郑家跟台湾总有一种割不断剪不断的情缘,兜兜转转,二百多年后,郑家人又重新踏上了台湾的土地……

让枪叔以郑愁予的代表诗作来结束此文。

《错误》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底心如小小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作者  燕赵节度使|2020-03-28 10:42:57
阅读1049 0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百科立场。举报
转载本文时请于文首标明作者姓名,保持文章完整性,并请附上出处(百科TA说)及本页链接地址。未按照规范转载者,百度百科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
燕赵节度使
史书万册读不尽,偶窥残卷说古今
燕赵节度使
史书万册读不尽,偶窥残卷说古今 百科特约作者
9
篇文章
粉丝
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