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TA说
百度百科·TA说
历史大学堂
优质历史领域创作者
面对英军船坚炮利,大清竟以女人用过的马桶来回击
,原名绵宁,即位后改为旻宁。是清朝第八位皇帝,也是清朝定都北京后的第六位皇帝。跟此前多次用兵一样,这回派到广东的军队,主帅照例是满人贵族,这回是奕山。所以,广州前线,真正当家的,是副帅杨芳。


(图)道光,清宣宗爱新觉罗·旻宁,原名绵宁,即位后改为旻宁。是清朝第八位皇帝,也是清朝定都北京后的第六位皇帝。

杨芳是当时的名将,15岁从军,一个老行伍,在剿灭五省白莲教起义中,立下赫赫战功,所以,道光皇帝对他期望很高。 跟此前多次用兵一样,这回派到广东的军队,主帅照例是满人贵族,这回是奕山。但主帅不过是一个幌子,之后打胜了,主帅负责领赏,打败了,副帅承担指挥责任。 满人挂帅,汉人干事 ,这是惯例,此番也不例外。所以,广州前线,真正当家的,是副帅杨芳。

杨芳来到前线,发现这仗打得蹊跷, 鬼子打我们,每发必中,我们打他们,怎么也打不着,打着了好像也没什么事 。他不明白,这是人家船坚炮利、训练有素的缘故,觉得其中必有蹊跷,洋鬼子八成是有妖术。这也难怪,清朝中叶,内地的叛乱造反,净是些教门的捣乱,白莲教、天理教、八卦教什么的。这些教门起义,每每宣称自己有法术,时间一长,连对手清军,也觉得对方真的有法术,或者说妖术。破敌之后,在报捷的奏章上,经常会渲染一下对手妖术的厉害,以及自己这一方如何窥破妖术,克敌制胜,好多报功劳,多请赏赐。皇帝见你既然打赢了,也不深究。一来二去,大家都觉得妖术什么的,真有那么回事。

杨芳来了,广州上下都很振奋,觉得名将一到,英夷多半是要顶不住了。 可是,名将没有张罗调兵遣将,而是布置下去,命人广收马桶,女人用过的马桶,年头越多,味道越是难闻越好。在收马桶的时候,也兼收沾了女人月经血的秽物,多多益善。杨芳自己呢,进庙烧香拜神,扎草人。扎草人不是像诸葛亮一样,为了借箭,而是施展巫术。草人扎成英国人的样子,上面写上英国主帅和副帅懿律和义律的名字,按道理,还应该有这些人的生辰八字,这还真不好打听,只好先空着。然后喷上雄黄,用桃木剑刺去,一道道的血印子。这样一来,就算已经把英国的主帅副帅在精神上给干掉了。

显然,这并不保险,接下来该马桶阵上场了。把收集来的女人用过的马桶,装满秽物,用筏子和小船装了,布满江河,马桶口都对着英国人。英国一见这阵势,还真搞不清情况,派人打探,才知道原来杨芳是在破除妖术,活活见鬼。一排炮砸过去,马桶和马桶旁边的兵丁,都见了阎王。英国人照样打炮,炮炮准。

马桶大阵,大概是从封神演义上学来的,杨芳和他的同僚们在对付内地的教门起义的时候,也许真的用过。 原理就是,凡是民间宗教的邪门法术,都怕女人,尤其怕女人的裸体和秽物。 只要在对方施用法术的时候,针锋相对,放出女人的秽物相克,就可以破对方的法。但是,这回用在洋人身上,一点用没有,白白折损了许多兵丁和广州爱国妇女的马桶。

(图)诸葛亮,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

比马桶阵稍微靠谱一点的战法,是火攻。

火攻也是小说教的,据说是一种古已有之的战法。田单的火牛阵,大大有名。而清朝最流行的小说《三国演义》里面的诸葛亮就是一个放火专家,最擅长的战法,就是火攻。谁不知道诸葛亮火烧新野、火烧赤壁借东风呢?古代的战争故事, 讲究的是斗智不斗力 ,所以,凭借力大势沉、兵力优势打赢了,不算本事,算本事的,是以少胜多,以弱胜强。这里头就需要玩点诈了,火攻,其实就是诈术的一种。借水火之力,打败敌手,属于会借力的。只是,在清朝的战争史上,似乎没有这样的成功战例。没有用过,不等于人家不想用。 一碰到强劲的英国人,前线将领首先想到的,就是借用火神爷的力量。

终于千呼万唤来到前线的奕山,马桶阵是不用了,改用诸葛亮的办法,火攻。这种战法,林则徐曾经有过详尽的安排。但是,在他还在广州负责时候,用了等于没用。然而,奕山来了之后,还接着用。

据英国人的抱怨,在广州和浙江前线,中国人的火攻,施用过多次。连琦善在天津备战,也主要准备火攻。一般来说,就是 从河的上游,放下装满了极之易燃之物,诸如木柴、油和芒硝之类的东西的筏子或者船,放下来,快要接近敌舰的时候,射上一支带火的箭,加以引燃。 在浙江前线,这样的火攻是有章法的,每个火船用桐油两百斤,硝磺四十斤,柴草三十担,联五船为一组。可惜,每次都是英国人派出小艇,用一个爪勾一拨,筏子就转向了,一点用都没有。

另外一种火攻,需要操作者一点勇气,也是用筏子或者小船,装满易燃物,船下由人引带,待接近敌舰之后,放火烧船。 结果也是一样,即使烧起来了,人家船一动,就没事了,根本没法把人家经过处理的船点着。

第三种火攻的战法,就是准备火箭(弓箭的箭杆上绑上沾油点燃的棉花球)、火罐,往敌人的军舰上发射。 问题是,这样做,需要逼近敌人作战,即使扔了上去,也伤不到人,船也点不着。更何况,还没等人靠上去,就已经被射杀了。有人曾经建议,用几百只载着兵丁的小船,围攻敌人的大船,每个兵丁都带着喷火筒。即使敌人可以打沉一些,剩下的也可以逼近敌船放火。

(图)火烧赤壁

可惜,在战场上,没有敢这样干,找不到这么多不怕死的士兵。除此之外,还有一种火攻的主意,是派训练有素的猴子带上火药,爬上夷船,点火烧船。在浙江前线,还真的有人买了19只猴子,进兵时,用轿子抬着这些猴子,只是始终没有机会把这些勇敢的猴子派出去。最后兵溃之际,猴子也不知道哪儿去了。

最不靠谱的火攻策略,出现在议和之际。 有人带来几大瓮四川火井里出产的火油,实际上就是石油,说可以撒在江面上点燃,直接就把英国船给烧了。这么大的长江,那么点油,真的撒进去,就跟撒点胡椒面一样,倒是可以为夜航的船点个亮。

我们称之为“睁开眼睛看世界第一人”的林则徐,无论是在广州,还是在浙江,所出的主意,最主要的就是火攻。然而, 在整个战争期间,被频繁使用的火攻战术,一丁点儿用处都没有,连一个英国士兵都没有伤到。 当年英国人的兵船,都是经过特殊处理的,一般来说,不易引燃。况且,所谓的火船没有动力,待冲到跟前,英军稍一引带,就转向别处。屡试而无用的火攻,却被前线带兵的将领,视为法宝,总是在用。而且,一个劲儿地向皇帝报告,烧掉了夷船多少多少。

那些人人鄙夷的将领冒功,在开战前跟英国人的小规模接触中,也不断向上汇报说,烧掉了英国人的船。弄得 整个战争期间,道光是一会儿喜,一会儿悲。 事实上,奕山精心组织的一次上百只火船的火攻,被英军拨转之后,反而冲向岸边,烧了自己人,前方大败。浙江前线的奕经,命也不比奕山好,火船出动,没烧到敌人,反而把自己沿江的营寨烧着。

(图)1842年(清道光二十二年),清朝在与英国的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战败。清政府代表与英国签署《中英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与外国签订的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中国人的战争就是这样,如果实力对比悬殊,正面打打不过,那就出奇兵,奇兵也无济于事,那就出邪兵,请神仙帮忙。 杨芳如此,后来到达的广州前线主帅奕山,也差不多。浙江前线的主帅奕经也好不了多少。只因他去杭州关帝庙求签,有需“虎头人相助”的话,开战时,就选在虎年(那年正好是虎年)、虎月、虎日、虎时进兵,而且用戴虎头帽的金川土司的部队,特意调来虎年出生的一个总兵担任总指挥。结果呢,还是一败涂地。

奕山上奏皇帝,说越秀山山上的观音庙里的观音大士,在英军扑城之际显灵了。骤降瓢泼大雨,将英军的火箭浇灭,大水冲了好些洋人和汉奸,使得洋人无不畏惧,从此不敢攻城。因此要求皇帝给观音庙赐一块亲笔书写的匾额,以表彰观音娘娘。道光皇帝还真的听话,马上写了四个大字:“慈佑清海”。不知道现在的越秀山观音庙,还有没有这样一个匾额?

当时的实际情况是,奕山打了败仗,跟英军求和,而英军也不乐意攻城,索要了600万两赎城费之后,暂时停战了。奕山很乖,把停战求和变成了功劳,又把功劳转给了观音娘娘。看这种装神弄鬼的把戏奏效,奕山接下来扯谎扯得更大,说刮了一场飓风,暴雨倾盆,把洋人和汉奸淹死无数,大小船只毁掉四十多艘,简直是惊天大捷。道光帝闻奏,喜出望外,因为奕山没有说明,到底是哪个神仙发的威,于是他派人送上大藏香二十,让奕山在广州大小寺庙遍处上香。北京这边,则派近支亲王,到祖宗庙去上香。按道光帝的估计,这种天上掉下来的好事,不是神佛发威,就是祖宗显灵,都供上一炷香,保险。

两江总督牛鉴在临敌之际,给陈化成派去三百亲兵,各戴五色面具,穿虎衣,时不时地跃出阵地,跳跃起舞。大概是想让英国人误以为神兵下界,不战自退吧?后来,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广州前线的主帅叶名琛,在大兵压境之际,也是在长春观扶乩上香,祈望神兵下界。当然,奇兵和邪兵都用过了,还是打不赢,剩下的,就只能是屈服了。到了这个时候, 皇帝才明白,原来报的那么些大捷,都是冒功的忽悠。最后的烂摊子,还得他来收拾。

▌ 摘自《张鸣重说中国近代史——开国之祸》,张鸣(著),重庆出版社授权合作稿

原创|2016-11-14 12:33:20
阅读3848 24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百科立场。举报
本文经授权发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历史大学堂
优质历史领域创作者
历史大学堂
优质历史领域创作者 百科特约作者
5637
篇文章
粉丝
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