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前的今天,一个名叫司徒雷登的美国人正密切注视着中国时局变化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南京广播电视台制作推出了70集《南京解放》系列短视频。通过大量的人物采访、珍贵历史影像和文献资料,从不同的时间、事件和角度全景立体展现了“南京解放”这一中国近现代史上的标志性事件,揭示了中国革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向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1949年4月24日,南京上海路的一座白色楼房内,一位美国人密切注视着时局的发展,他就是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此时与旧政权有关的外交官,几乎都已撤离南京,但唯有被认为是国民党政权的同盟者和后台的美国人,却出乎意料地选择将大使馆留在南京。

司徒雷登的学生林梦熹:“美国大使馆决定不撤退之前后,司徒曾经给国务院写了一封信,说中共即将取得全国政权,这是不可怀疑的。必须修补这个关系。他自己愿意以他一个长期居住在中国,也出生在中国的老朋友,而不仅仅是一个美国的大使,来从事这个事情。”

留在南京的司徒雷登希望通过个人的努力,与共产党接触谋求建立新的关系。不久司徒雷登得知中共派往南京的外事处主任是他以前的学生黄华,于是立即派秘书傅泾波,也是他燕京大学的学生与黄华接触。时任南京市军管会外事处主任黄华说:“他的私人秘书来找我,想见面。我离开之前,在北京,总理已经交待,准备和司徒保持点接触。”

然而由于当时美国政府的对华政策,司徒雷登与中国新政权的接触没能成功,美国最高当局很快做出了司徒雷登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得访问北平的决定。1949年8月,司徒雷登在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三个多月后,怀着无奈和遗憾告别了这个他前后生活了56年的国家,成为美国对华政策失败的替罪羊。

司徒雷登1876年出生于杭州一个美国传教士家庭,从小受到西方文化和中国文化的双重影响。1919年起任燕京大学校长、校务长,黄华、陶行知、姚依林等都是司徒雷登的学生。他敬仰毛泽东,积极支持抗日,支持燕大教授埃德加·斯诺前往陕北苏区采访。1941年12月,日军将司徒雷登关入北平监狱,抗战胜利后才释放。

1949年黄华担任南京市军管会外事处处长期间,曾以私人身份拜访过司徒雷登。而拜访前,黄华曾致电北平请示毛泽东,毛泽东回电表示黄华可以与司徒雷登见面,以侦察美国政府之意向为目的。1949年6月6日,黄华在私人拜访的基础上,在南京军管会外事处办公室与司徒雷登进行正式谈判,核心是美国和新中国建交问题。1949年6月16日,中央还安排燕大校长陆志韦给司徒雷登写信,邀请司徒雷登去访问燕大,在那里过70寿辰。但当美国政府了解到毛泽东“一边倒”地倒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时,决定将其在亚洲的工作中心放到日本,并于7月2日召回司徒雷登回国述职。

长期以来,美国政府实行扶蒋反共的政策,帮助国民党打内战,遭到彻底失败。为了给自己的失败辩解,也为了继续欺骗美国人民,1949年8月5日,美国国务院发表了《美国与中国的关系》白皮书。在这之前,7月30日美国国务卿艾奇逊还给杜鲁门总统写了一封信,白皮书和艾奇逊的信公开暴露了美国政府“出钱出枪”帮助蒋介石打内战、“借以变中国为美国的殖民地”的阴谋。

毛泽东是认真审视了白皮书的,他认为白皮书是一个很好的反面教材,它是从反面教育人们要进一步认清帝国主义的侵略本质的极好机会,不仅如此,它还可以帮助那些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澄清模糊思想和认识,抛掉对美国怀有的各种各样的幻想,坚定对革命事业的信心立场。为了批驳白皮书,毛泽东以新华社评论员的名义,先后撰写了一系列文章,有《丢掉幻想,准备斗争》《别了,司徒雷登》《为什么要讨论白皮书》《“友谊”,还是“侵略”》《唯心历史观的破产》等5篇文章,是对中国革命经验重要而科学的总结,是生动的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教材,是即将获得全国胜利的中国共产党人对整个世界的宣言。

在《别了,司徒雷登》这篇评论里,毛泽东指出,司徒雷登从中国离开是美国侵略政策彻底失败的象征。美国之所以要大规模地出钱出枪出顾问帮助蒋介石打内战,是由它的侵略政策决定的,中国是亚洲的重心,夺取了中国,整个亚洲都是它的了,但是由于中国人民、美国人民和全世界人民的反对,美国又不敢直接大规模的出兵干涉中国,只好选择国民党作它的打手,可惜这个打手不争气,被中国人民打败了。美国的科学技术抓在资本家手里,不抓在人民手里,其用处就是对内剥削和压迫,对外侵略和杀人。美国的民主政治是资产阶级独裁统治的别名,美国的金钱只愿意送给蒋介石和第五纵队。中国人民是有骨气的,并不怕美国的封锁,中国人死都不怕,还怕困难吗?

来源:人民网、南京广播电视台

实习编辑:罗娜

编辑:付鑫鑫

责任编辑: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