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制江志强:电影《梅艳芳》,我最想给两个人看

本月新片里,定档11月12日的《梅艳芳》在两大购票平台上的想看指数都颇为可观。无疑,“传奇一生,芳华绝代”,梅姑、梅姐、香港女儿……她的故事对于许多观众而言,牵动的何止于“情怀”二字。但同样存疑的是,粤语区外,“梅艳芳”这个名字对00后、90后们又意味着多少。

一定程度上,熟悉的故人、陌生的年轻人,《梅艳芳》拍给谁看,影片定位左右着故事能将原型人物的一生还原几分,又能在那个年代里走深几分。

日前,监制江志强在上海路演时这样描述他心中《梅艳芳》的目标受众,“我最想给两个人看。第一,献给熟悉梅姐的人,希望他们在两个小时里怀念梅艳芳,电影是为他们拍的。第二,也给不认识梅艳芳的人,让他们知道有这样一个人叫梅艳芳。”

承诺

电影《梅艳芳》由安乐影业出品,江志强监制、梁乐民执导,王丹妮、古天乐、林家栋、杨千嬅主演。

40年,是梅艳芳的匆匆一世,也是舞台烟火的刹那永恒,更是香港特定年代风起云涌间一名女性千帆历尽的一生。

从19岁凭一曲《风的季节》夺得第一届香港新秀歌唱大赛冠军,到1989年以《胭脂扣》获得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主角,40岁因罹患癌症不幸离世。她为舞台生,临了又身穿一袭婚纱嫁给舞台,从一个荔园的小歌星,成长为一个传奇,140多分钟的片长里,拍什么,不拍什么,任谁操盘这部传记片,难题都不小。

《梅艳芳》用编年体的方式顺序地讲述人物故事,在一首首脍炙人口的时代金曲中串起梅艳芳的一生。浓浓的年代氛围感中,许多观众为梅艳芳对歌影事业的热爱与拼搏,对歌迷及社会、家国的大爱无限动容,许多人潸然泪下。

上海路演的现场,有观众提问“梅姐走了18年,现在拍《梅艳芳》怕不怕被说消费梅姐”。对此,江志强真诚回应:“如果等50年后再拍,我拍不了,也还不了这个承诺了”,“如果有一天我见到梅姐,我会告诉她,梅姐,我说话算数”。

一番话牵出往事。当年,江志强还是电影界的小字辈时,梅艳芳已是红极一时的歌影双后。一次活动,江志强忐忑询问梅艳芳能否为其站台,天后毫无架子,一口答应,尽心扶持。2003年,梅艳芳找到江志强,表示自己希望拍一部能留得住的作品。彼时,江志强正与张艺谋导演筹备《十面埋伏》。遗憾的是,梅艳芳最终因病情恶化没能如愿加盟《十面埋伏》剧组。

“2003年之后,这个愿望从没离开过。每次电视台听到梅艳芳的歌,那感觉又来催我了。”江志强说,“我答应梅姐拍一部戏,最初没想过拍什么。直到心债,我对电影的追求已经比较成熟了,我才想完成对梅姐的承诺。”从2015年起,他与梁乐民一同逐步剖析出电影《梅艳芳》的脉络。

影片最后还原了梅艳芳人生最后一场演唱会的经典一幕。

那是2003年11月,身体状况已极度虚弱的一代舞台女王,选择在红馆着婚纱与歌迷告别。踏着《夕阳之歌》的尾声,梅艳芳拖着一袭长尾婚纱缓缓走上台阶,步步带着不舍。最后,转身,用尽力气说“拜拜”,以最完美的形象离场。

为了完整呈现这一幕,片方费尽周折借到了极少向剧组开放的红馆。江志强说:“其实我后来想到,她当时准备最后的演唱会是来告别她的歌迷,最后找我拍这部电影,是想回馈喜欢她的影迷。”就像电影里反复提到的,梅艳芳做人做事“有头有尾有交代”。

片方希望,《梅艳芳》这部电影能把梅艳芳爱国家、爱香港、爱亲人的大爱精神传递给更多观众。

新人

梅艳芳是难拍也难演的。

此前,电视剧、纪录片纷纷做过尝试。只是,梅艳芳与她的传奇离开越久,人们越清楚,她的神韵难以模仿,仅仅形似是不够的。

一如电影《梅艳芳》里,林家栋饰演的华星长篇总经理苏生告诉梅艳芳的那样:“唱歌最重要的是感觉,慢歌不是要唱出有多伤心,而是要唱唏嘘;快歌不是唱出兴奋,应该是唱出反叛。”单是这份能跨越性感风情到柔美典雅,能驾驭英姿飒爽或叛逆先锋,也能演绎唏嘘哀婉、楚楚动人的舞台魅力,已非普通演员能复刻的。更遑论,舞台烟花璀璨的背后,梅艳芳极尽坎坷的人生路。

1960年代香港荔园,年仅四岁半的梅艳芳拉着姐姐梅爱芳的手登台,姐妹俩共唱老歌《相思河畔》。“自从相思河畔见了你,就像那春风吹进心窝里……”唱着远超出自己年龄荷载的歌词,微寒人家的女儿被迫按下了人生快进键。父亲早逝,母亲不待见女孩,梅艳芳与家姐奔波于江湖卖唱,小小年纪就见过声色犬马。

命运在1982年悄然转轨。无线电视与华星唱片主办,第一届香港新秀歌唱大赛举行。19岁的梅艳芳翻唱徐小凤的《风的季节》,凭磁性浑厚的嗓音和沉稳大气的台风,一举夺冠。1983年,东京音乐节,她与刘培基初次合作便大放异彩。从那时起,刘培基一直为她设计服饰、专辑形象、演唱会舞台造型等。他们合作无间,共同开启“百变天后”的神话。《坏女孩》《芳华绝代》《似水流年》乃至后来的《女人花》《亲密爱人》《夕阳之歌》……她的每一张专辑都有惊人销量,在彼时星光璀璨的香港乐坛是当之无愧的“梅姐”。

而她与张国荣搭档主演的《胭脂扣》更使得她成为第一位同时夺得歌后和影后的香港女艺人。关锦鹏夸她“天生艺人,无人可学”;杜琪峰赞她骨子里“侠气自然天成”;许鞍华说她对角色的理解力让人惊讶;尔冬升认为梅艳芳是那种不用教就会演戏的天才……

可偏偏,骄傲的背面,她还有崎岖多舛的人生与情路。

这样一位引人无限慨叹的传奇人物谁来演?事实上,自从电影《梅艳芳》启动的消息传出,女主角人选始终牵动着外界目光。最终,影片起用了电影界的“一张白纸”王丹妮担纲主角。对此,江志强表示,因为希望观众能剥离所有的固有认知来单纯地认识角色,走进电影的世界。“我们不想找即定的演员来做,找一个出名的演员,怕大家入戏很难,出戏又太过容易。”

但找新人的过程又谈何容易。片方几乎用了两年时间进行海选,最多时备选的资料池里有近5000人。“我们运气很好。2016年找到她。”江志强说,从王丹妮试境到决定用她,经历了六个月。其间,他与王丹妮聊她的生活,她的童年,她的家庭。“对我来讲,王丹妮很像梅姐的地方,在于她做事情很坚定,每个事情都做到最好。”同时,江志强还透露另一个小插曲,“和梅姐合作了十几年的化妆师第一次见完王丹妮就和我说,你不用她我不帮你拍。”

以新人之姿在大银幕处女作就要挑战梅艳芳这个角色,王丹妮坦言倍感压力。在长达六个月的特训中,她每天都在努力地追,比如不断地看梅艳芳生前的访谈节目,比如跟着廖启智锤炼演技,又比如在《胭脂扣》的导演关锦鹏探班时顺势请教许多细节。从举手投足的小动作,到说话的语音语调,王丹妮坦言,“我希望再接近角色多一点点,哪怕只有一点点,哪怕能让人产生一瞬间恍惚的误会,就已经很开心了”。

而这种“一瞬间的恍惚的误会”,在拍摄片场也时有发生。杨千嬅透露,自己第一次进组就有了恍神的一刻,“第一天参演时,早上四五点钟,我到香港星光戏院的化妆间上妆。丹妮已经上好妆了,穿了梅姐的战衣,从我身后走过来。我当时真的恍惚了一下。觉得看见了梅姐。”

情感

讲述梅艳芳的传奇人生,绕不开香港演艺界的“黄金时代”。就像如今陈小春、谢天华他们在综艺节目中时常提及自己刚出道时为“哥哥”“梅姐”做伴舞,那年的香港,是个群星闪耀的时代。

那样璀璨的时代里,梅艳芳独特在哪儿?她又缘何能在维港畔拥有一座雕塑,被称“香港的女儿”?《梅艳芳》里,主创用时代洪流中的浓酽情感,来描摹人物的独到价值。

姐妹情在片中颇多笔墨。从荔园后台狭窄的简易床,到婚宴小舞台,再到街头的雄心壮志,梅艳芳与姐姐梅爱芳相依为命渡过了人生大半征途。在为舞台梦想拼搏的段落里,姐妹俩的遭际,折射出那个经济腾飞的年代里,出身困苦的女性,如何不屈从命运,吃苦耐劳、勤奋上进,终于打拼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电影里着重描写的两段友情也极为真挚感人。

一是梅艳芳与古天乐扮演的刘培基之间,不仅是造型师与艺人的关系,而是如梅艳芳在告别演唱会前对刘培基所说的那样,“我未见过爸爸,在我心里,苏生和你,都亦父亦兄。如果有下辈子,你们还要这样疼我”。

另一段友情则是梅艳芳与张国荣的,籍籍无名时两人相互帮扶,一起跑夜场,在天台畅想未来;行到各自人生的艰难处,挚友所念也都是别让另一方为己担忧。影片里,梅艳芳透过玻璃与张国荣诀别,那一幕没有观众不为之动容。

《梅艳芳》更在许多细节里洒落着梅艳芳的大爱。

荔园的小歌女听了秋官的建议,学会外语歌傍身,这一技能不仅让她顺利行走品类复杂的夜场,还帮她在将来的日语市场打开局面。成为城中明星后,梅艳芳收到前辈良言,此后多年,提携新人也成了她自己践行的原则,让许多人受益匪浅。

电影中,在梅艳芳病重的日子里,她的家中总是坐满了人,每天都有很多朋友自愿去陪她。出身于草根,梅艳芳天然地拥有行侠仗义的气魄。正因此,她作为香港演艺协会历任会长中唯一一名女性,曾在华东水灾时筹募捐款;也在2003年SARS疫情下挺身而出,筹办“1:99音乐会”,为香港医护人员鼓舞精神,为香港人打气。人们当时未知,那个号召全港歌手共同参演的她,已然病魔缠身。

《梅艳芳》里也有爱情的篇章,但笔墨偏向于呈现人物内心对生而为人普通情感的渴望。《梅艳芳》里也有她避走泰国的往事,但重点亦落在她如何冲破低谷,回到台前,做那些她所坚信的“应该做的事”。

两小时的影片固然有不少留白。江志强说,梅姐的一生经历过许多事,如果要百分百还原,可能足够二三十部电影的体量。但《梅艳芳》不求八卦奇情,“我们从很多资料里找到一个我们想表达的故事,是她自己在舞台上对观众的一个爱的告白。希望大家能够有一天,在饭后看见窗外有颗星星,想到有一个人曾带给你一些欢乐,这个人叫梅艳芳。这就够了。”

最终,《梅艳芳》这样讲述人物的一生:台上,她是光芒万丈、先锋又不羁的梅艳芳;生而为人的她,对朋友有情有义,对晚辈提携照顾,对家国亦有深厚情怀。



  作者:王彦

  编辑:郭超豪

责任编辑:黄启哲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