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中国侨界 【字体 】【打印
梅兰芳三议
——电影《梅兰芳》观后
     
年轻时的梅兰芳

  文/ 宋 词

    电影《梅兰芳》的上演,在全国掀起一阵梅兰芳热。梅逝世已近半个世纪,知名度仍然很高,说起梅兰芳无人不知。看过他在舞台上演出的人不多了,对他的艺术、人品、事迹了解的人就更少。今天的观众只能走进电影院,从银幕上欣赏和了解这位一代伶王、京剧艺术大师。

  我们希望看到一个接近真实的梅兰芳。电影《梅兰芳》是一部传记片还是艺术片,内容有几分真实、几分虚构,要专家们进行研究、探讨和考证。对影片的优点缺点、得失成败,我也不作具体评论。因为看过梅的戏,对梅有一些了解,热爱梅的艺术,崇敬梅的人品,看过电影后心潮难平,有所感,有所思。写此文谈梅仅是从电影引发,写的是我心目中的梅兰芳,我理解的梅兰芳。

  纸枷锁

  影片中,梅兰芳的伯父因为给舅舅戴孝,在万寿节没有穿红,被太监鞭打并给他戴上一付纸枷锁。伯父在遗书中要梅兰芳别再唱戏,不要再戴这纸枷锁。纸枷锁成为一种象征,象征着戴在京剧艺人身上的无形刑具。在任何朝代,任何时候,都挣脱不掉。

  梅一生都戴着纸枷锁。他的可贵,他的成功,他的伟大,在于不断的对枷锁的挣脱,在不自由中争取到艺术创造的自由,把京剧继往开来推向高峰。没有一个演员经历半个多世纪的风雨,天翻地覆的改朝换代,而能像他屹立剧坛,盛名不衰;没有一个演员像他获得那样辉煌的成就和世界声誉,而能永远保持谦虚与平凡;没有一个演员像他50年如一日勤勤恳恳坚忍不拔地对京剧进行改革和创新。在黄金可以铸造一个梅兰芳的富贵中,他生活俭朴,洁身自重,传统美德“温良恭俭让”在他的身上得到升华。

  梅11岁登台,14四岁正式搭班唱戏,那还是光绪当皇帝、慈禧太后垂帘听政的年代。京剧艺人社会地位卑贱,属于“下九流”,当然戴着纸枷锁。梅在幼年时期能做的就是打下扎实的基本功,勤学苦练,异乎常人的刻苦,文武兼攻,学习京剧各行、各派之长。他虽色艺俱佳,在台上千娇百媚,在台下是个规规矩矩、端庄老实的少年。要唱好戏,首先做好人,从踏入梨园行梅就把做人的尊严视若生命。

  进入民国,军阀割据,战争不断,社会发生大变革的时代,文化却有了一个宽松、发展的环境。从二十年代到三十年代,是京剧的黄金时期,名伶辈出,流派纷呈。梅兰芳领袖歌台,居“四大名旦”之首,与杨小楼、余叔岩三足鼎立,把京剧艺术发展到顶峰。梅从来都是远离躲避政治的,从不依附权势。就是唱戏,不管你是达官显贵还是平民百姓,都是我的观众。梅成为最红的名角,被称为“伶界大王”,可是社会地位未变,还是供人娱乐的“戏子”。梅有高尚情操,远大理想,他确立的志向就是传承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把京剧这一国宝国粹发展和提高,自成体系,推向世界,无愧于国剧之称。这就必须对京剧进行改革,面临的困难和压力是巨大的,一方面是遗老遗少、老观众、保守势力,认为京剧不能动不能改,动一动改一改都是“离经叛道”;另一方面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冲击,认为旧剧宣扬封建道德,艺术粗俗落后,应加以批判。胡适就说过“京剧不是音乐,也不是文艺,我是不看京戏的。”就连被称为“北梅南欧”的欧阳予倩也说:“中国无戏剧,京剧也是过时之物。”这两重压力对梅是加之于身的无形枷锁,在艺术上每作一次改革,都必须经过探索、创造、实验,前进一步再退后一步,有人形容为“扭秧歌”,从不自由中取得自由。梅正当盛年,从1915年4月到1916年9月,18个月中他演了四类戏:穿老戏服装的新戏《牢狱鸳鸯》;时装新戏《宦海潮》、《邓霞姑》、《一缕麻》;新编古装戏《嫦娥奔月》、《黛玉葬花》、《千金一笑》;昆曲《思凡》、《春香闹学》、《佳期》、《拷红》、《风筝误》中的《前亲》、《逼婚》、《后亲》。从梅所演的四类戏,看出他的继承和创新,新旧结合,把老观众留住,让越来越多的新观众、新文化人走进戏院,爱上京剧。

  梅兰芳属于观众,献身于京剧艺术。他不懂政治,远离政治,但政治要找上他,他必须应付与周旋。对高官显贵、流氓大亨要应酬,他给军阀、给杜月笙都唱过堂会。他为蒋介石唱戏,也为毛泽东唱戏。但梅坚守着做人的尊严,没有奴颜媚骨。梅不是对专制暴政的抗争者,而是给人间带来美的愉悦的天使。当日寇入侵,面对侵略者的威胁利诱,梅表现出一个爱国志士的铮铮铁骨、凛然正气!

  梅以无比兴奋和喜悦的心情迎接新中国的诞生,真诚的拥护共产党。他受到中共的重视,给予他极高的荣誉和待遇,不问政治的梅当上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常委,文联副主席,中国戏曲研究院、中国京剧院院长,此时的梅真的以为戏曲艺人翻身了,身上的纸枷锁可以去掉了。可是面对中共的戏改政策,禁戏,“推陈出新”,“改人、改制、改戏”,戏改干部对旧戏的粗暴手段,一向谨慎的梅说话了。1949年10月,开过政协会,梅应邀到天津作短暂演出。《天津日报》记者张颂甲对梅进行采访,梅谈到京剧改革时,说京剧是一种古典艺术,有几千年的传统,修改起来就得更谨慎。于是提出“移步而不换形”的主张。谈话一发表,引起一场轩然大波,北京一些戏剧领导者和名家,认为梅宣扬改良主义,反对戏曲改革,写出文章要公开批判。梅因此被困津门,甚为惶恐。后经中共高层过问,把公开批判改为内部批评。由天津剧协召开座谈会,梅在会上作自我批评,修正他的观点。梅被困津门半月,才得以放行南归。这是对梅发出的一次警告!

  “移步而不换形”是梅经过几十年舞台艺术实践总结出来的理论,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核心。所谓“移步”是指戏曲艺术形式要不断改进和发展;所谓“形”是指民族戏曲的传统特色、特征和表现手段,是不能改变的。梅清醒地认识到这是关系京剧的兴衰荣枯、生死存亡的问题。津门被批之后,梅沉默了。他能做到的,一是到全国各地巡回演出,让广大观众看到他的戏;一是对经常演出的八出戏,所谓“梅八出”进行精益求精的加工和提高,使之成为梅派经典。直到1959年庆祝建国十周年,梅等来了机会,演出了根据豫剧移植的新戏《穆桂英挂帅》,获得巨大成功,这是梅通过一出新戏以完美的舞台艺术形象作出示范,体现他的“移步而不换形”的理论。《穆桂英挂帅》是梅的最后经典,它在当代戏曲史上的意义二十多年后才显露出来,成为经常演出的“梅派”保留剧目,成为新编京剧的典范。

  得到恩宠、荣誉、地位的梅兰芳,并不自由,身上还带着纸枷锁。作为戏曲界的代表人物,虽然不懂政治,但必须做政治的“工具”,对各种政治运动表态,上台发言和写文章表示拥护,说违心的话。特别是到了“反右”运动,他要面对的斗争对象是同行,是京剧最优秀的小生叶盛兰,最杰出的武生李万春,还有老艺人于连泉……温文尔雅、宽厚待人、从不疾言厉色的梅兰芳,要用他那最美的兰花指指着平时关爱的晚辈,斥责、揭发、批判、落井下石,他能做得到吗?内心的痛苦可想而知。梅此时身上的纸枷锁比任何时代都要沉重!

  《一缕麻》能打败十三燕吗?

  电影中一位重要人物十三燕,名字是虚构的,编导可以说这是一个艺术创作的虚构人物。但凡对京剧历史有一点知识和了解的,都会认为十三燕的原型就是一代伶王谭鑫培。如谭在梨园行无人能及的最高地位,谭在内廷供奉时受到慈禧太后的奖赏,谭与梅合演《汾河湾》梅在窑门加身段表情,博得掌声,都是真事,都有依据。从京剧的发展,梅兰芳时代的到来,谭鑫培时代的结束,也符合历史的真实。但梅与谭没有打过“对台”,分过胜败,更没有因时装戏《一缕麻》和古装戏《黛玉葬花》的演出,让谭惨败在舞台上。

 [1] [2] [下一页]

编辑:史词】
 
今日要闻 更多>>>
·翁诗杰抢先宣布将于30天内召开马华特别代表大会
·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就绪 领军人物相约“上海见”
·谦虚难敌"抢功"文化 海外华人需练习举双手邀功
·十二个国家和地区踊跃报名参加第十届世界华商会
·两岸三地明星华府联袂演绎“金秋月圆”中秋晚会
·马来西亚霹雳州政府新规:行政议员必须学华文
·外国移民潮活跃意劳工市场 华人女老板多于男性
·美中餐馆售出头彩分红83万 1.7亿巨奖料属华人
·中国驻葡使馆官员走访华人区 赞叹华商发展前景
·弄虚作假警方介入 英国21家华人移民中介受调查
频道精选  
[人在他乡] 我在日本遭遇地震
[文化热点] 孔子的“太太”和李白的“职业”
[华人文苑] 血型决定男人情变的动机
[幽默笑话] 男人会生孩子之N种后果
[人在他乡] 赌城拉斯维加斯感受美国经济凉热
[人在他乡] 日本警察非让我去刷牙
[文化中国] 七夕节的由来与传说
[华人文苑] 嫁人的误区
[人在他乡] 美国小镇熏衣草园的理想下午
[华人文苑] 何等“高手”把酒井法子带“坏”了

加华社筹款助华裔花滑小将备战冬奥

亚洲小姐美东赛区竞选揭晓

加拿大华裔青年求职探索新领域

柔州马华64名中央代表力挺蔡细历
侨网论坛 更多>>>
[异域唐人]
[留学他乡]
[寻根问祖]
[回国发展]
[华文教育]
[华人视角]
- 横比中、英、美三国的文化元素之最
- 中日之间差距有多大
- 英国的那些事那些人
- 我好痛苦,要怎么样去原谅男朋友
- 外来移民的总统儿子们
- 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英文版)
热点关注 更多>>>
·打压华人非法就劳 日本劳动力市场空白谁来填?
·中国人移民美国速度加快 “爱国”与否引争议
·弱势≠弱者 饱受困扰纽约华人女性向性骚扰说不
·境外华商屡碰壁 新"中华街"能否立足东京街头?
·华人何时迈进日选举大门?前景光明道路漫长崎岖
·李绍麟就职 加拿大首现两华人省督同时在任(图)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供稿信箱 | 广告服务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67153号] [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