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清风视界 > 史迹 >正文

救亡图存守廉心——探访中山三乡郑观应故居

来源:南方+客户端     日期:2023-09-05 17:29:02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廉洁文化元素。我们开设“探访南粤史迹 传承廉洁文化”专栏,旨在解读广东廉洁文化的深厚底蕴,让博物馆里的文物、广阔大地上的遗产、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系列报道将走遍广东,为您展开一幅南粤廉洁文化史迹画卷。

  假期结束前的一个上午,几个孩童蹦蹦跳跳地跑进了郑观应故居,家长们紧随其后。不一会儿,一位年轻的爸爸牵着儿子的手也走进了庭院,一眼便注意到了挂在庭院两侧墙壁的“郑观应家风家训”。又过了大约两分钟,两位女士也前来参观故居,首先踏入的是庭院西南郑观应的书房。像这样陆续而至的参观者,直至正午才变少。

  “平常来这里的散客挺多的,不过更多的是集体过来学习郑观应事迹的单位和组织。”中山市三乡镇雍陌村村委会工作人员黄晓欣介绍。

郑观应故居位于新建的偫鹤园内。 南方+ 陈少宏 拍摄

  让各地游客及集体慕名而来的郑观应,1842年出生于香山(今中山市)三乡镇雍陌村,是清末民初时期著名的实业家、教育家、文学家、慈善家和热忱的爱国者,他被视为中国现代化运动思想的代表和先驱,亦是揭开民主与科学序幕的启蒙思想家之一,其思想及著作《盛世危言》,直接影响了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毛泽东等一批为振兴中华而奋斗的能人志士。与思想共同存续的,是郑观应注重德行、简朴清廉的家风家训,至今影响着雍陌子孙。

  耳濡目染

  淳朴乡风下的雍陌才俊

  1842年,郑观应出生在雍陌村的一户教书人家。郑观应的祖父郑鸣岐是一位“莫因善小而不为”的儒学之士,父亲郑文瑞则是位私塾老师,教规家规极严,特别重视儒家伦理道德教育,其教规家规的核心是“仁、义、礼、智、信”。

  郑父在雍陌村颇受尊敬。他早年经商,后回乡开办私塾,致力于同乡子女的教育事业。他节俭持家,教诲儿孙,救济贫苦亲邻,热心社会公益事业,在家乡筹置义田,兴立善堂,多次受清廷表彰。郑文瑞还编印了《训俗良规》和《劝戒录》,自费印刷广为派送。郑观应晚年将其父亲的《训俗良规》整理付印,认为它“言虽浅近,事实淳详……于劝善戒恶亦不无小补”。现在在澳门郑家大屋二道门“荣禄第”的通道上,仍悬挂着一块大型百年木横匾,上书“崇德厚施”四个金漆大字,这是山西巡抚曾国权为表彰郑氏于1877年在山西救灾时的贡献而赠予的。后来,郑观应受父亲影响也特别强调知足与慈善,并以父母的名字捐款修建了雍陌大街。

郑观应像。 南方+ 陈少宏 拍摄

  如果说父亲是言传身教的榜样,那么整个雍陌村则是郑观应修身明德的肥沃土壤。

  雍陌村建村于北宋年间。在明朝时,被誉为“香山四贤”之一的雍陌人郑子纲(字秉常,号雍陌),不仅为人孝悌、行善积德,还订立家规、引导村民奉守,乡人便以其号命村名为“雍陌”。郑子纲所修订的《郑雍陌祖房家规》,开篇便提到了“族有谱所以订宗盟,家有规所以明法守,二者并重,凡大家巨族皆然。吾族素称通德名门,家范尤宜整肃。”《郑雍陌祖房家规》至今仍有部分被完好地收藏于雍陌村内。

郑观应故居内的卧室。 南方+ 陈少宏 拍摄

  代代相传的郑氏家风家规,深刻塑造了雍陌的淳朴民风。今天的雍陌村先后获得全国卫生先进单位、全国文明村镇、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等称号。据公开报道,传奇巨星迈克尔·杰克逊曾于1987年到访过雍陌村,他被村子的自然纯真所吸引,在水田中接触水牛,还在村内的工艺品摊位停留了很久,和工艺品摊老板的儿子嬉戏。

  弃商从政

  救国情怀中的廉洁品格

  无论是在郑观应故居,还是在一旁新建的郑观应生平史迹展,《盛世危言》几乎随处可见。这本集经济、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变革方案于一身的巨著,既是郑观应救国思想的结晶,也是其成长与奋斗历程的留影。

  郑观应在雍陌村度过了青少年时光后,在17岁那年到上海学做生意。在商海中,他谨遵勤奋爱国、发奋上进的家风祖训,从小事、杂务做起,奋发图强,32岁就做到了上海太古洋行的总买办。后来,郑观应的商业才华受到了李鸿章的倚重,李鸿章支持他积极发展民族工商业。1882年,郑观应离开太古洋行,担任轮船招商局帮办,全心全意带领国家工商业与外国人进行商战,用郑观应自己的话说便是“初则学商战于外人,继则与外人商战。”

  20多年的商战,也是内忧外患、列强称霸的动荡时期,郑观应强烈的爱国情怀驱使着他竭尽全力启发民智、挽救国家。

  1886年,郑观应隐居澳门致力扩编《救时揭要》和《易言》,并在1892年完成《盛世危言》五卷本初稿。书中,他主张立宪法、开议会、习商战、兴学校,对国家上下内外诸多方面提出了具有可行性的改革方案。

《盛世危言》中的名句。 南方+ 陈少宏 拍摄

  《盛世危言》一经问世,便被时人称为“医国之灵枢金匮”,青年时期的毛泽东也曾读过《盛世危言》。1936年,毛泽东在接受美国记者斯诺采访时表示,郑观应《盛世危言》一书“激起我想要恢复学业的愿望”。

  《盛世危言》不仅体现着郑观应对救亡图存的主张,还透露着其廉洁奉公的品性:

  “人不能贪,乃无后悔。至公无私,辞金却贿。布衣蔬食,儒士何嫌。四字铭坐,俭以养廉。”

  “食人之禄,忠人之事。士农工商,均应如是。兴亡有责,况在国家。忠贞报国,振我中华。”

  “凡司其事者,必素精其事。为文官者,必出自仕学院;为武官者,必出自武学堂。”

  《盛世危言》的字句,均是郑观应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生写实:从杂务做到总买办,从经商到弃商从政,郑观应始终要求自己洁身自好、以廉行事,并始终将国家与民族大义置为首位。

  以家为塾

  万字书文再续郑氏家风

  今天郑观应故居的正门之上,依然保留着“秀峰家塾”的牌匾。1903年,郑观应出资为其父郑文瑞建起了这座宅院。以家为塾,足以可见郑氏家规的薪火相传。

“秀峰家塾”——郑观应故居。 南方+ 陈少宏 拍摄

  成家后的郑观应十分重视子女教育,培育以“勤、学、廉、善”等为核心的优良家风。他还仿效父亲郑文瑞,编印了《先贤家训修身立命知要言》,策励“以警身心,进德修业”。

  家风家训所形成的文字,成为郑观应留下的除《盛世危言》外的另一大遗产。郑观应的家训包括家书、嘱书、诗歌、散文、匾额、楹联等多种形式,总字数超过26000字。概括而言,其家训的核心内涵是:不贪富贵,以廉行事;德行为上,慈善为怀;勤俭朴素,吃苦耐劳;喜读诗书,发奋上进;胸怀天下,忠贞报国。

郑观应家风家训。 南方+ 陈少宏 拍摄

  例如,郑观应在《乙酉还家书以自勉》中提出“不贪富与贵,但愿救同胞。”他在家训诗《训子》《训长男润林书》以及写给女儿和子侄的家书中,均提到勤俭才能成就事业。在《训子》中,郑观应教导后辈“不耐饥寒非志士,能兼气节是全才。英雄自古多磨炼,勿谓艰难志遂灰。”在《训次儿润潮书》中,他提出“将来无论求名求利,均当以道德为根据。诚如先贤云:‘不为财色所困者方是英雄。’”

  1914年,七十余岁的郑观应自感身体大不如前,便给诸位儿子预立遗嘱,做好安排,并将平生经历心得谆谆告诫子孙,留下了《香山郑慎馀堂偫鹤老人嘱书》。

  “积金玉以遗子孙,子孙未必能宁;积诗书以遗子孙,子孙未必能读。不如积德以遗子孙。”郑观应于1921年辞世。其后人表示,郑观应善良博爱、济弱扶倾的精神品格,应留给郑氏后人的精神指引和宝贵财富,应永远流淌在郑氏后人的血液中。

附件:

      主办单位:中共广东省纪律检查委员会 广东省监察委员会

      合作单位:南方新闻网

      粤ICP备10233762号

      nyqfw@gd.gov.cn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