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图片
 
[政要篇·周馥 岑春煊] 两位“两面三刀”的两广总督
发布时间:2006-09-12 00:00:00

两广总督署:周馥与岑春煊在广州的足迹,因为年代的久远、资料的缺失,大多已无可考。然而当时清政府的两广总督署遗址仍在,也就是今天越华路的广东省民政厅所在地。当年他们在广州前呼后拥、气宇轩昂的出入之地,在记者眼前,已经成为颇为一般的政府机关大院。两只石狮子孤零零地立在门侧,依稀可辨当年模样的大门底下,保安无所事事地看着过往人群和记者。一棵浓密的大树,伸出无数个枝桠,立在民政厅前面——在它的“记忆”中,是否有当年岑与周出入的身影呢?

 

清两广总督府。(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为资料图片)

 

19111112日,广东军政府成立。图为位于越华路前清两广总督府的军政府旧址。

 

 

复活的灵魂

周馥 岑春煊 荒诞史剧中的荒诞角色

相传舜帝曾耕作于安徽西南某地,尧前来探访他,并请其出山为辅。尧舜在此地渡河而去,之后,此地贤能辈出。这个地方,古时称作尧渡,进而更名为东流、至德、建德、秋浦等,直至今天的东至——也就是安徽省东至县。1837年,一个男婴在此呱呱坠地。此子天资聪颖,4岁识字,8岁入塾,13岁步行70里去学习举业,16岁时,已经练就一手铁划银钩的好字,常常替人做祭文,写状子——这项“技能”,为这男孩今后的人生埋下了一个大伏笔。

他——就是后来清末的封疆大吏,原名宗培,流落异乡时更名“复”,又名“馥”,字玉山,别字兰溪。

 

周馥像

 

周馥的一生颇具传奇色彩。26岁时一个偶然的机会,周馥凭借一手好字“闯”进李鸿章幕府。此后他一发不可收,鞍前马后追随李鸿章40年,官运亨通,屡获升迁,且为民办了不少得力的实事。在战乱纷起中,作为一介书生,功名本与他无缘,但命运之神颇为眷顾他,一技之长使之平步青云,步入高官的行列。因此,周馥无疑对命运感恩戴德,进而把这种感激转移到“伯乐”——李鸿章身上。谁说书生无用当周馥的拳拳报主之心与书生的功名热忱结合在一起时,就会迸发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即便有时候是迂腐的),从而达到为民办实事的客观效果,诸如治水、办学堂、修铁路等。这也是很多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共有的“潜质”。

由于有李鸿章为其后盾,周馥表面上看来是高官厚禄,历任永定河道、津海关道、直隶按察使、前敌营务处、四川布政使、直隶布政使、署理直隶总督兼北洋通高大臣、山东巡抚,官至两江总督、两广总督。然而,仔细看看他的官差,派到他身上的几乎都是一些“苦差事”。替人做事不容易,周馥能一声不吭地接下来,委实不简单,也足见其深厚修为和豁达品性。然而历史并不是以人的主观愿望为基准的,在对一个历史人物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时,很难会细节化地去考虑此人的方方面面。所以,很多历史人物往往会“栽”在一些偶然的事件当中,甚至这些事件仅仅是他的“副业”。

19059月,周馥到广州任两广总督一职,当时,正值革命党人在两广地区频繁活动,不断发动起义,他屡次派兵镇压;1907年,陈甬波在潮州率众起义,邓子瑜在惠州府属七女湖起义,广东钦州三那(即那黎、那彭、那思三墟)地方民众不堪苛捐杂税重压而发动抗捐斗争,均因周馥。

 

任两广总督时镇压革命党的周馥(左二)

 

岑春煊原名春泽,字云阶,广西西林县那劳村人,又称岑西林,壮族。他出生于封建大官僚家庭,其父是靠镇压回民起义发迹的清朝云贵总督岑毓英。因此,岑春煊从小放荡不羁,“黄金结客,车马盈门”,纵情酒色。他曾花钱在工部捐了个主事,因经常酗酒闹事而弄得声名狼藉,几年后只好回桂林闲居;后又在科举考试时请人代笔中了举人,并靠其父的功劳荫庇而升为“五品京堂候补”。1898年,他借光绪皇帝召见之机,大肆逢迎光绪,并表示拥护变法,博得赏识,同时又花钱买通了慈禧左右的人,当上了广东布政使。上任不久,岑春煊就上疏参劾了昏庸无能的粤督谭钟麟及其手下劣吏,使他们被罢了官。岑春煊因此事而风头出尽,并获“清直”之名。从此,他也就开始了以“弹劾”谋名利、扩张个人势力的绵绵仕途,并“爬”到了两广总督、邮部尚书的高位,晚期进而又从清朝大吏“变身”为再造共和的“伟人”;同时,他还是旧桂系军阀的元老。

 

两广都司令部都司令岑春煊()和都参谋梁启超()合影。

 

岑春煊的一生“荒诞”之极,“纨绔子弟”的名号与“历史风云人物”集于一身,也算得上一个小小的奇迹。在他的脑子里,既有顽固保守的封建主义思想,又有崇洋媚外的洋奴思想,还保存了许多资产阶级各种改良思想影响的因素,可以说是“一锅大杂烩”。所以,没有原则的他,“有奶便是娘”的实用心理便成为他奉行的“原则”。他是广西人,广西是他发迹的“基地”;同时,他也特别垂涎广东的富庶。因此,他一直以来都想把两广变成他争雄立业的基础。1903年,广西爆发了波澜壮阔的会党、游勇、人民大起义,烽火燃遍全省,起义群众多达数十万人。清政府因而打破当时“本地人不能任本地官”的惯例,任命岑春煊为两广总督(兼督办广西军务)。这对岑春来说,显然是一个大好时机,在镇压起义的同时,苦心经营,培植个人势力。他推行所谓的“富国强兵”之策,大兴“办学育才”、“选将练兵”,先后开办了广东将牟学堂、军医学堂、陆军测绘学堂、陆军中小学等,又开设了各种师范,开办了两广实业学堂、政法学堂、蚕业学堂、农林学堂、女子师范学堂等。

这种为了获“政绩”而实施的措施,对于广州乃至两广地区的教育事业发展,客观上起到了相当大的促进作用。“无心插柳柳成荫”,很多时候,历史细节就像一幕幕趣味横生的荒诞剧。

 

人物词典

周馥的“两面三刀”

“两面”

正面

以传统中国文化所颂扬的道德情操为基准,周馥无疑是道德高尚之人。对朋友与“伯乐”李鸿章的绝对忠诚,使他在帮李鸿章协办洋务的过程中不畏艰险、任劳任怨,客观上为国家民族立下了汗马功劳,这都是值得人们称道的。

李鸿章无疑是周馥生命中极其重要的一个人物。晚年的周馥仍然十分感念李鸿章,曾赋诗一首:“吐握余风久不传,穷途何意得君怜。偏禅骥尾三千士,风雨龙门四十年。报国恨无前箸效,临终扰忆泪珠悬。山阳痛后候芭老,翘首中兴望后贤。”诗中可以说道尽了他对李的“感恩戴德”,同时也抒发了国家中兴的强烈愿望,足见一个书生的性情。关于他被李鸿章赏识的经过,有两个“传说”:其一,1861年,李鸿章正驻守安庆,作为曾国藩的幕僚,受命创办准军,准备远征上海,招兵买马、拉营设寨迫在眉睫。恰巧周馥有个老乡在李鸿章的伙房里挑水做饭,周馥百无聊赖时去老乡处走动,认识了伙房里的采买员。采买员识字不多,但每天的用项都必须记下,于是请周馥代为记账。有一天李鸿章偶翻账簿,见字迹端正清秀,有山岚之气,大为赞赏,于是断定周馥定是个品行周正的福将,于是延为幕宾,成为李鸿章幕府最早、也是最“铁”的一个幕僚。其二,1862年,曾国藩打下安庆之后,曾经在辕门外放置了一个意见箱,允许军民人筹“投书言事”。周馥有一个朋友想提意见,就请周代写了一份意见书。曾国藩接到这份投书时,对书中的文采大为赞赏,对李鸿章说希望能把这个人找来,帮办文案。这时李鸿章正在为组建淮军奔走操劳,打听到作者是周馥,就先把他留在自己身边。当时李鸿章自己还是幕僚的身份,每月薪水不过五六两银子,但他却分一半给周馥养家糊口,时年周馥才26岁。

 

反面

周馥对李鸿章的忠诚有时候从另一方面暴露了其认识及行为的缺陷。比如与八国联军的“议和”事宜,对李鸿章来讲,这是一种忠诚;对历史来讲,这绝对是一件丧权辱国的大事,完全可以因此把当事人之一的周馥绑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再比如他在两广总督任期内,对一些人民起义的镇压,作为他——一个“朝廷命官”,无疑要为“朝廷”服务,而恰恰又因为这种“忠诚”,导致了其在历史上多多少少留下了不小的骂名,毕竟在他手上沾了不少无辜人的血。

 

“三刀”

指挥刀

1885年,周馥创办天津武备学堂,从购地、建堂、选任外国教习、选派生员到一切考课奖赏章程均由他一手操持,该校培养了不少陆军人才,冯国璋、段祺瑞就都从这里毕业,“此为中国创办武备学堂之始”;1886年督修胥各庄至阎庄运煤铁路,铺设钢轨60里,是为“中国商办铁路之始”;同年,周馥以“铁路不兴,中国无富强之日”,又提议修筑天津至山海关铁路,并督修天津至林西一段;翌年,奉命总理北洋沿海前敌水陆营务处并督办旅顺船坞工程,此后数年间,还督修过大连湾、威海卫等各处军事设施;1890年与丁汝昌等人议定了北洋海军章程;同年5月,奉旨补授直泉按察使,次年1月抵任,此后曾一度署直隶布政使。甲午战争爆发时,周馥奉命总理前敌营务处,进出于安东、辽阳、摩天岭之间,筹运粮草,调护诸将。

 

卖国刀

李鸿章很多棘手的难题,都有周馥的参与。1900年,李鸿章晚年最倒霉的时候,面临与八同联军谈判的诸多辣手难题。他想起了远在四川的周馥,于是电邀其北上来京,襄办“议和”。这回干的不是光彩的差事,尽管周馥心里很不情愿,但出于对李的忠诚,最终还是兼程到京,陪李鸿章住在贤良寺(今北京台湾饭店一带),与李一起,承担了与洋人议和的千古骂名。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签订,无疑是在中国这个积弱已深的“病人”身上又砍下致命的一刀。条约签订后,李鸿章已形容枯槁,周馥日夜守在其侧。后来李鸿章已断气了,眼还不肯闭上,周馥于是在旁边哭喊:”老夫子呀,你还有什么放心不下呀闭眼上路吧”并亲手抚下其眼睑,李随即溘然长逝。

 

屠刀

镇压义和团:189912月抵任四川布政使;翌年,义务团运动蓬勃发展,周馥坚决主张镇压义和团。

镇压革命党人起义:周馥任两广总督的时间不长,也就一年左右,然而却为其人生蒙上了一层阴影——即便他的一生总体上是值得人们称道的。19058月,清廷屡次电令周馥惩办上海反帝爱国运动的领袖曾铸(少卿),周馥虽对反美爱国运动不以为然,却恐众怒难犯,未敢下手;19067月,周馥被补授闽浙总督,还没等到出发,便奉旨改任两广总督,9月份周馥到任。这个时期,正好是革命党人在两广地区频繁活动、不断发动起义的时期,周馥屡次派兵镇压。第二年,陈甬波在潮州率众起义;邓子瑜在惠州府属七女湖起义;广东钦州三那(即那黎、那彭、那思三墟)地方民众不堪苛捐杂税的重压,发动抗捐斗争,并与革命党人取得联系,迅速发展成武装起义——这些起义均因周馥的镇压而失败。

 

□周馥·评价

“于洋务、商务,均能相度机宜,随同悉心筹画,有裨时局。”

    ——李鸿章语

“北洋新政,称盛一时,馥赞画为多。”

  ——《清史稿·周馥传》

“开兴济减河,灌小站,辟营田数千顷,实行军垦,利赖至今。”(说的是周馥治水的功绩)

    ——《周馥生平述要》

 

□岑春煊·评价(恶评)

“岑春煊本旧官僚,见识思想均极愚陋,断不足维持中国,奉之者不过借为傀儡而已。”

    ——孙中山语《国父全传》

“宫廷之间,袁岑并重。”

    ——<田园周报《第十三卷第六期(注:袁指袁世凯,岑即岑春煊)

“西南之巨擘”,“冠绝当时”。

    ——《新中国人物志》

 

人物词典

岑春煊的“两面三刀”

“两面”

比起周馥,岑春煊的口碑更差,依靠拙劣手段爬上高位,镇压人民起义,假公济私等“坏”事都与他有关。

作为广西人的岑春煊,一直对广东的富庶垂涎不已,等到他走马上任两广总督,即借镇压广西人民起义之机,拥兵数十万,并且弹劾、罢免了一批原来的官吏,提拔重用一批自己的亲信,如张鸣岐、龙济光、陆荣廷等。同时,还滥发纸币,“百事抽捐”,大肆搜刮民财,甚至到了卖官筹款的地步,岑春煊却因此而“内拥私囊之富”,并将搜刮来的财富运往家乡。

但岑春煊也有他进步的一面。在两广总督任期内,为了做出“政绩”给上司看,岑创办了许多学校,客观上起到了十分有利的作用,造就的学生中,有不少后来知名于社会,比如政法毕业的陈炯明、邹鲁,高等学堂毕业的杨水泰等,国民党知名人士邓仲元也是将牟学堂的学生。还有,他参与反袁护法运动,虽然是出于个人宿怨而进行,但在历史上看来的确是符合时代与社会需求的;岑春煊暮年,也曾反对国民党的一党专制,曾警告蒋介石“如不改弦更张,足以断送国家而有余”。1932年日寇侵犯上海,“一·二八”战火爆发,岑春煊捐助十九路军三万元,以支持抗战,这也可以看出他内心隐藏的强烈民族自尊与爱国之情。

 

“三刀”

第一刀:砍向起义军

19014月,岑春煊任山西巡抚期间,镇压了当时遍及山西的义和团起义,制定了“清理山西教案章程”18条。1902年,岑春煊被任命为四川总督,前往镇压义和团和哥老会起义。

 

第二刀:砍向袁世凯

岑春煊与袁世凯本是“政敌”,但因为眼前利益,竟然与他握手言和。1913年,袁世凯任命岑春煊为粤汉川铁路总办,在讨价还价之中,袁起先答应让岑借“护路为名”,许愿使岑“有兵将及二万”。岑春煊欣喜若狂,于是接受任命。不久袁世凯玩弄阴谋,以种种借口弄得岑春煊仍“无一兵一卒”。岑春煊非常气愤,于是下定决心反袁。国民党人利用岑的反袁情绪,由胡汉民劝助,岑加入了国民党。

 

第三刀:砍向孙中山

为了达到自己更大的政治野心,岑春煊一度想利用孙中山,但难以得逞。与孙中山,他一直是台上握手,台下踢脚。

“二次革命”后,居住在日本和南洋群岛的国民党人分成两派,岑春煊等一伙右派反对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激进主张,他与陈炯明、李烈钧、柏文蔚、林虎等人组织所谓的“中华水利促成社”,并被推为首领,与孙中山的中华革命党唱对台戏,以致孙中山不得不多次派遣重要干部到南洋去进行宣传反击。

 

□周馥生平

1837年,生于安徽建德(今东至)。

1860年,被人推荐至湘军祝姓营务处帮办文案;次年至安庆,入李鸿章营中帮办文案,后因得李赏识,被擢为随营总文案。

1865年,经李鸿章保荐,先以知县候补江苏,旋又以直隶州知州候补江苏;次年,入金陵善后工程总局办事;又过了二年,经曾国藩、李鸿章荐保,以知府候补江苏。

1870年,李鸿章由湖广督直,招周馥任事;次年春,周馥抵津,恰遇永定河连年决口,因治河有功,乃于1872年奉旨以道员留直隶补用。此后二十余年间,任官直隶、山东、屡次办理河工,积累了一整套治水的经验。

18739月,奉旨加按察使衔;次年,奉旨加二品衔。

1875年任海防支应局会办。

1882年,奉旨补授津海关道。期间协助李鸿章办洋务:1884年创议架设北塘至山诲关电报线路;次年创办天津武备学堂;1886年督修胥各庄至阎庄运煤铁路,铺设钢轨60里;同年,周馥又提议修筑天津至山海关铁路,并督修天津至林西一段;翌年,奉命总理北洋沿海前敌水陆营务处并督办旅顺船坞工程;1890年与丁汝昌等人议定了北洋海军章程;同年5月,奉旨补授直隶按察使,次年1月抵任,此后曾一度署直隶布政使。甲午战争爆发时,周馥奉命总理前敌营务处,进出于安东、辽阳、摩天岭之间,筹运粮草,调护诸将;次年,中日《马关条约》订立,自劾归家,乡居三年。

1899年奉旨简放四川布政使,12月抵任;后来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清廷命李鸿章为议和全权大臣,李乃奏调周馥协助议和,遂任为直隶布政使。周馥随李鸿章,奕劻办理议和,后又负责处理京畿教案,19017月赴保安接藩篆;继而李鸿章卒,周馥加巡抚衔,暂署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后袁世凯督直,周馥被擢为山东巡抚并加兵部尚书衔。在此期间,除冶理黄河外,周馥对各项“新政”也十分重视:创办了山东高等学堂、师范学堂,并令各地创办各类学堂;又设立山东省工艺总局,令各地设分会、分公司、立农桑总会,令各地建分会;同时,周馥还自己投资近代企业,收买胶济铁路股票13万两,投资10万两于峰县煤矿。

19049月,署理两江总督,期间曾筹办渔业公司,查勘东三省矿务,招商试办。

19056月,与张之洞、袁世凯联衔上奏,请定十二年后实行立宪政体,并请派亲贵大臣赴各国考察政治;翌年7月,补授闽浙总督,未成行,随即奉旨移任两广总督,镇压各种起义;同年,周馥告老还乡。

1912212日,清廷宣布退位,周馥仍以前清遗老自居。

19211021日,死于天津,逊清溢之为“悫慎”。

 

□岑春煊生平

186132日,出生于广西西林县。

1879年,在北京花钱捐主事,几年后因酗酒闹事回桂林闲居。

1885年,桂林科举考试,请人代笔中了举人。

1889年,升为“五品京堂候补”。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岑春煊派在刘坤一部下,率兵在山东黄县布防;中国战败后,称病告假回桂林。

1896年,康有为第二次到桂林讲学,岑春煊与之结识。他对于以康有为等人为首的资产阶级改良主张表示赞许和同情;康有为离开桂林时,岑还特意为其送行。

1898年,借光绪皇帝召见之机,当上了广东布政使。

19006月,八国联军包围北京,此时正在甘肃任布政使的岑春煊,自动请兵,率步、骑两千多人赶到北京“勤王”(保卫皇帝);北京很快被攻占,慈禧、光绪出逃,岑春煊一路站岗守卫,慈禧曾哭譬对岑说:“若得复国,必无敢忘德也。”随即曾春煊被任命为前路粮台督办,不久又提升陕西巡抚。

19014月,岑春煊调任山西巡抚。期间镇压了当时遍及山西11州、6厅、40多县的义和团起义,制定了“清理山西教案章程”18条,并下令清理教案。

1902年,岑春煊被任命为四川总督,前往镇压义和团和哥老会起义。

1903年,被任命为两广总督,兼督广西军务。

1906年,岑春煊受排挤,调任为云贵总督,岑称病未赴任;次年正月,被调任四川总督。后曾闲居上海数年。

19115月,四川发生铁路风潮,清政府起用岑春煊,命他前往四川查办;岑行至武昌,因受反对和指责,于101日电请辞职;1010日,辛亥革命发动,岑从武昌狼狈逃回上海。此时,岑春煊顺风驶舵,电请清帝退位,很快由前清大吏摇身变成同情革命、“拥护共和”的名人。

1912年,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当上了大总统,为了扩充自己的实力,任命岑春煊为福建宣慰使;后岑被赶出福建。

1913年,袁世凯又任命岑春煊为粤汉川铁路总办;同年7月,孙中山领导的“二次革命”爆发,岑春煊在上海参加讨袁活动,被黄兴等人用为讨袁大元帅,岑还劝说陆荣廷、龙济光反袁,并与陈其美等人参与攻打上海制造局;“二次革命”失败后,岑逃往南洋住了三年。

19162月,陆荣廷密邀梁启超到南宁共商讨袁大事,并电请岑春煊回国主持讨袁战争,岑立即答应;不久,由粱启超发起在肇庆成立军务院作为护国军的军政机关,岑春煊为抚军副长,并代行抚军长职。

 

     1916年,滇、黔、桂、粤等省在肇庆成立军务院,岑春煊任副抚军长。图为军务院大门。

 

   军务院头面人物合影,左起:林虎、李根源、蒋方震、莫荣新、谭浩明、岑春煊、梁启超、李烈钧、李耀汉、高尔登。

 

1918年,岑春煊、陆荣廷暗中与西南各省军阀实力派组织“护法各省联合会”,岑春煊任会长,企图搞垮孙中山。

1920年,孙中山命令驻闽粤军陈炯明率部回广东驱逐岑春煊、陆荣廷。之后,岑春煊在上海租界作亡命客。

1933427日,病死于上海。

 

本版撰文  本报记者  李辉斐

 

下期预告

在民国时期众多的广东统治者中,集军政大权于一身、割据一方的“南天王”陈济棠,无疑是最能长久触动广东人内心感怀的一个。陈济棠时代被称为老广州的“黄金时代”,连邓小平都对其治理广东的“政绩”作出如下评价:“治粤八年,确有建树,有些老一辈的广东人还在怀念他。”陈济棠是如何在火药桶上编织“神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