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今天丨1939年,平江惨案爆发,烈士之死震惊中外

  新湖南客户端   2018-06-12 07:40:21

(新四军平江通讯处旧址)

1939年的今天,国民党反动派指使杨森部袭击平江嘉义新四军通讯处,造成“平江惨案”。

1939年1月国民党召开五届五中全会,在表示继续抗日的同时,又制定“溶共、防共、限共、反共”的方针。从此,由较积极的抗战,开始转向消极抗战积极反共。薛岳主湘后,始终忠实地执行这一方针,不断进行反共活动,全省不少地方屡屡发生反共事件。

1939年6月上旬,第九战区第二十七集团军总司令杨森接到由陈诚、薛岳转来的蒋介石令速将新四军驻平江嘉义通讯处黄耀南、涂正坤等—一解决的密电,立即以特务营营长何学植率两个连和手枪队,另加一个重机枪排进驻嘉义镇,第九十二军一个连开赴平江县城追捕黄耀南。12日,何学植率部完成对通讯处的包围后,以通知开会为借口,将通讯处上校参议涂正坤(时任中共江西省委副书记)骗出,枪杀于通讯处附近。随后,国民党军队冲进通讯处,将八路军中校团副罗梓铭(时任中共湘鄂赣特委书记)、新四军少校参谋曾金声、通讯处军需员吴贺泉、机要员赵绿吟等逮捕,并将通讯处的枪支、弹药、电话机、油印机、军服及银元等物洗劫一空。通讯处秘书主任吴渊因抗议国民党军队的暴行,被当场枪杀。当日晚,罗梓铭等4人在遭受非法审讯后,被活埋于虎刑岭一个废弃的淘金坑内。惨案发生后,激起了各民主抗日根据地和国民党统治区人民的极大愤怒。8月1日,延安各界万余人举行集会,追悼“平江惨案”死难烈土,毛泽东作了《必须制裁反动派》的讲话。大会通电全国,强烈要求国民党政府明令昭雪本案冤抑,严查主使,惩办凶犯,并通令全国不得再有此类事件发生。

新闻多一点》

平江惨案,烈士之死震惊中外

1939年6月12日,国民党驻湘鄂边第27集团军奉命突袭新四军驻平江县嘉义镇通讯处,枪杀、活埋涂正坤、罗梓铭等多名干部。惨案发生后,董必武曾赋诗哀悼:“涂罗诸烈士,秉性最忠贞……”董老诗中的罗烈士,即指浏阳淳口人罗梓铭,时任中共湘鄂赣边区特委组织部长,对外公开的职衔是八路军少校副官。

抢渡乌江筹集门板铺平进军路

在淳口镇,罗梓铭很有名气。在当地退休教师彭义文带领下,我们在羊古滩社区一个叫矮山头的山坡上,找到了罗梓铭烈士墓。烈士墓现在已成为当地中小学德育基地,每年清明节都有师生前来凭吊,缅怀先烈的丰功伟绩。

墓塔东南方立有三块青石碑,上刻墓志铭。两侧另立石碑,上刻“平江惨案”发生后中共中央题赠的挽联:“在国难际惹起内讧,江河不选古今憾;于身危时犹明大义,天地能知忠烈心。”而在墓前拜台处石碑上,则刻有王首道题字:“罗梓铭烈士及夫人墓。”

根据墓志铭等资料介绍,罗梓铭出生于1907年,因家贫未曾入学,9岁开始学缝纫,1925年加入农协开始踏上革命道路,参加了著名的秋收起义和长征。“当年红军抢渡乌江时,他带领战士筹集门板,确保了架桥需要。”参加过《淳口镇志》编修的彭义文说,后来红军抢渡金沙江,又是罗梓铭率部急行打先锋。

抗战爆发后,罗梓铭任八路军总部少校副官,受命回湘鄂赣边区协助将湘鄂赣人民抗日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第一支队,随后留在新四军平江通讯处工作。

群众相救烈士后代躲过一劫

“当时我公公的兄弟就住在通讯处隔壁,惨案发生的时候,先看到涂正坤(时任中共湘鄂赣边区特委书记、新四军上校参议)被枪杀在离通讯处几十米远的巷子口,然后吴渊(时任通讯处秘书)被带出来杀害在附近的万寿宫……”新四军平江通讯处旧址管理处工作人员钟清玉说,她公公要子孙后代记住这一段历史。

在嘉义镇上街这条不宽的老街上,很多居民都了解这一史实,听说我们来自罗梓铭的家乡,言语间更加亲切了。“罗梓铭等四人是晚上被杀害在虎形岭的,活埋在一个很深的废金洞里面。”钟清玉翻出一本1986年编的“平江惨案”解说词,里面详细记载了惨案始末。

虎形岭就在通讯处旧址不远处,当地政府已在此建成“嘉义烈士陵园”。穿过大门牌楼,一座“昭忠亭”掩映于苍松翠柏中,亭中铁栏杆围着一个掩盖着的井洞,后面立着一块汉白玉碑,上面文字提示这里就是罗梓铭等烈士牺牲的地方。

几天后,当地群众找到烈士们的遗体,进行了妥善安葬。解放后,制造惨案的凶手,除已死或逃离大陆的外,都受到了应有的制裁。1949年,罗梓铭的儿子罗吉林来到平江,在当地政府和群众协助下,找到父亲的遗骨安葬在家乡。

罗梓铭牺牲时,罗吉林才8岁,他们一家都住在新四军平江通讯处。“当时我母亲洗衣服回来,通讯处门口药铺的涂老板忙把她叫进去,对国民党士兵说是他女儿洗衣服刚回来。”现已年过八旬的罗老说,涂老板藏好他母亲,又马上要儿媳到街口饭店去借米。其儿媳到达饭店,叮嘱老板等罗吉林放学回来时,把罗吉林拦住藏在店中。“当时我和饭店老板的儿子在一起读书。”当晚,罗吉林母子被悄悄送到平江长寿街,在此藏了半个月,因叛徒出卖,两人又被地下党组织悄悄送回浏阳,这才终于脱离危险。(作者 沈铁军)

(新湖南客户端综合自湖南档案信息网、浏阳网)

责编:吴名慧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