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教士利玛窦的中国朋友圈:内阁大学士是座上客

原标题:传教士利玛窦的中国朋友圈:内阁大学士是座上客

本文共3847字,阅读时间约为6分钟。

利玛窦与徐光启

利玛窦的新版世界地图的刊印引起了人们新一波的和更广泛的兴趣,它产生的影响已经不限于南京。徐光启,一位为中国天主教赢得了最高荣誉的人,之所以成为天主教徒,这幅地图起了很大的作用。他与利玛窦一起翻译的《几何原本》第一次把欧几里德几何学及其严密的逻辑体系和推理方法引入中国。在中国的天主教会的教徒中,杰出男士和优秀女士所占的比例是相当高的。甚至连不太抱有善意的批评家威廉姆斯也承认这一点:“在开始接受福音的异教国家里,没有几个像中国这样,有如此执着的皈依者。”在所有这些杰出的人物中,徐光启无疑是最出色的。

原籍上海的徐光启在当时官职不高。而到了后来,他则做了职位最高的内阁大学士。有着高尚品德的、极为聪慧的徐光启在对佛学、新儒学和道家都做了相当的研究之后,对这些学说深感失望。他见到利玛窦的第一版的世界地图是在1596年,当时他正在韶州的一户人家中教书。随后他结识了在他心中播下第一粒天主教信仰种子的郭居静。

后来他进京赶考,中了举人。这次考试的主考官是著名的学者焦竑。就是在焦竑南京的家中,利玛窦第一次见到了才华横溢而又性格古怪的李贽。焦竑称赞徐光启是“一个真正杰出的儒生”。

三年之后,徐光启再次来到南京,请求受洗。利玛窦此时已到北京。徐光启接受了罗如望的进一步的指导,然后接受了洗礼。1604年,徐光启上京赶考路过南京时,在南京的耶稣会士的住所居住了两个星期。在这次考试中,他令人羡慕地中了进士。在南京与耶稣会士共处的十几天里,他受到了很大的启迪。他参加每日的弥撒,进一步地学习天主教的教义,第一次接受了告解圣事。从此以后,徐光启对信仰的热诚和奉献精神一直十分高涨。

做客刘东星家是长久美好的记忆

李贽(又名载贽)是位独特的人。在为朝廷效力多年后,他退休在家,潜心研究佛学。起初,他想将儒学与佛学结合起来。在这之前,他猛烈地抨击朱熹学说和书院的新儒学。因此他被正统的儒家学者视为敌人。1599年,当利玛窦和他相遇的时候,正是他名噪一时之际。他们都不喜欢宋代的新儒学,也许是这一相同之处使他们走到一起。李贽用自己的方式向利玛窦表达敬意,他送给利玛窦两把折扇,上面题写赞扬“泰西奇人”的诗。后来,他将其中一首(《赠利西泰》)收进他的著作中。他还翻印了利玛窦关于友谊的论文《交友论》,分送给他在湖北的学生们。

1600年,利玛窦见在济宁见到了送给他题有诗句的扇子的老朋友李贽。李贽这时住在仓运督办刘东星的豪华府第。仓运督办是个要职,其权力和地位与巡抚相当。刘东星是位很有能力并且十分正直的官员,他在朝廷里身兼数职。除了仓运督办之外,他还担任工部尚书和都察院的右佥都御史。

刘东星不仅从李贽那里听说过利玛窦,而且他的儿子也提到过利玛窦。刘东星的儿子与在南京的耶稣会士有很好的关系。当刘东星得知利玛窦到达济宁时,便派出一乘轿子,将利玛窦接到他的府中。他还在当天来到利玛窦的船上正式回访,这一举止在济宁城引起很大的震动。他以极大的兴趣仔细观看了利玛窦准备进贡给皇帝的礼物。临走时,他邀请利玛窦第二天再次到他家里做客,利玛窦答应了。第二天在刘东星家里做客给利玛窦留下了长久的美好记忆。那是非常愉快的一天,在座的有刘东星的几个儿子和好友李贽。至于主人的款待,他这样写道:“每一位在座的人都和蔼可亲,我好像不是在地球的另一端,也不是在异教徒中间,而是在欧洲,在虔诚的亲密的天主教徒中间。”

刘东星对利玛窦携带的在南京写好的给皇帝的奏折不太满意。他又重新起草了一份,并让济宁城里书法最好的人誊抄出来。最后,他还为利玛窦给在北京的朋友写了几封信。后来的事实证明,这几封信对利玛窦来说,比南京的朋友所写的信更有用处。

利玛窦依依惜别了几位好友。他希望有一天能够回报他们,将他们引导上信仰天主教之路。但是他的愿望没有实现。刘东星在与其分手后半年就去世了,享年64岁。又过了一年,75岁的李贽被召入北京,遭到蔑视“正统”的新儒学的指控。李贽不愿意接受流放的惩罚,也不想在他的老家福建再受到审判,就以自杀了却了生命。

应李本固邀请与佛教徒争论

李本固和利玛窦的交往也十分频繁。他是一位退休了的官员、一位学者和佛教徒、一个公认的聪明人。他与利玛窦之间在信仰方面的探讨十分友善,尽管利玛窦认为要让李氏改信天主教是没有什么希望的。李本固坦然地承认佛教如同烂了一半的苹果,虽然如此,在挖掉烂的一半的同时,也要保留住好的那一半。

李本固习惯在他的家中私下和几个人探讨问题,在一次讨论中,工部的官员刘冠南,对李本固薄儒厚佛的观点展开了猛烈的攻击,特别在提到佛教的不足之处时,他好几次提到了利玛窦的名字。李本固决定安排利玛窦与一位名叫黄洪恩的和尚见面,他以法号三淮而知名。中国人形容三淮的相貌“天庭饱满,二目有神,鼻直口阔,面如满月”。三淮是当时最出名的知识分子、杰出的诗人和真正博学的佛教界人士。虽然在信仰上利玛窦与三淮是格格不入的,然而李本固安排他们相见并无恶意。

这场辩论是以宴请利玛窦为名安排的。宴席还没开始,争论的声调就升高了,敏感的主人赶紧将三淮与利玛窦分开。开席后,讨论重又开始。应在座来宾的请求,利玛窦和三淮要对一些基本的哲学问题进行辩论:天主的本性,人的本性,邪恶的问题。利玛窦很快地发现,与佛教徒争论是一件困难的事情,这一点不少人有同感。因为佛教徒在哲学上是理想主义,否认矛盾的原则。在这场辩论中,利玛窦即使没能说服三淮,他也至少赢得了在座听众的同情。这对于宗教信仰问题的争论来说,也许是最好的结果了。在后来的辩论中,三淮发了脾气,以至于争吵起来。对这场辩论,南京的知识阶层议论纷纷,利玛窦的声誉也因此大增。

与 肝胆相照的朋友瞿汝夔

在韶州,利玛窦结成的最富有成果的友谊存在于他与瞿汝夔之间。瞿汝夔是一位著名的、有才华的中国学者官员瞿景淳的儿子。虽然他有极高的天分,但是他并不热衷于没有多少实际用途的和只对当时的人们具有科举考试意义的文学学习。因此,他没有在追逐仕途上面下功夫,而宁愿过着被人认为是不务正业的生活,他主要热衷于和他的家人一起旅游,喜欢将众多高雅的、有地位的朋友请到家里做客。

在韶州,瞿汝夔向利玛窦表达了真诚的友情。这种友情是双方的。两人肝胆相照,过从甚密。开始时,瞿汝夔为欧洲科学的新发现而着迷。迄今为止,当利玛窦所遇到的学者官员们好奇地察看欧洲文化的产成品时,都没有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而瞿汝夔却相反,利玛窦所说的一切似乎对他都有极大的吸引力。他勤勤恳恳地跟随利玛窦学习了一年。利玛窦教他算数学,讲授克拉委奥教授撰写的有关球体几何的那些书。利玛窦还教瞿汝夔学《欧几里得几何学原理》(第一册),教他如何制作各种各样的日晷,如何测量高度和距离。瞿汝夔被这些使他大开眼界的新发明、新发现所展现的绚丽图景深深地迷住了。利玛窦写道:“他高兴得简直发狂了。他求知若渴,夜以继日地刻苦学习。”

在瞿汝夔身上,利玛窦看到了一种勇于向前看、善于接受新思想的典型的中国人文主义者的形象。虽然有科举考试的八股文僵死的桎梏和明儒学派传统的古典主义,一起沉重地压制着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生活,但仍然有很多人具有聪慧的头脑和将自己从沉闷的旧式影响中解放出来的非凡能力。这就是瞿汝夔带给利玛窦的启示。在后来的岁月里,利玛窦一直努力寻找这样的人,并且和他们结交朋友。在这方面他花费了很大的精力。

瞿汝夔充当了一个中介的角色。通过他,利玛窦与韶州所有的学者官员们都建立了友好关系。瞿汝夔将利玛窦介绍到与韶州邻近的南雄市。在那里,利玛窦创建了另一个天主教社团,结交了一位非常重要的朋友——王应麟,即南雄的府尹。

瞿汝夔的兴趣并不局限于科学。利玛窦还向他介绍了一些天主教的教义。他不是单纯的、被动的听众,而是认真地做笔记。瞿汝夔常常以书面形式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利玛窦曾称赞他思维素质提高了,说他提出的疑难问题不是肤浅的,而是触及神学中最严肃的核心问题的。他正接近于走到完全接受天主教教义原理的旅程的终点。然而,尽管他的妻子已经去世了,但他没有将他的妾升格为正妻,因为她出身于较低的社会阶层,但同时他也不愿意与她解除婚约。金尼阁(Nicolas Trigault)写道:“他的受洗被延后了,直到他能像睿智地认识真理那样,鼓起足够的勇气来拥抱真理。”

这就是利玛窦用以对待生根于源远流长的、成百甚至上千年的中国民间习俗中困难问题的热情的、富于人性理解精神的典型事例。他从没有因为这些问题而影响他与中国朋友之间的个人友谊。在瞿汝夔这件事上,和像在很多其他事上一样,利玛窦的耐心和理解是得到了报偿的。很多年以后,1605年,瞿汝夔对给他生了两个儿子的妾,“不再因为她家族血统的等级而犹豫了”,正如金尼阁所提到的,“接受他儿子的母亲为她的合法妻子了”。利玛窦非常喜悦:“我的这位老朋友……所有早期的神父们将他们最开始在广东、在江西、在南京所得到的声望的一大部分归功于他,为他们能在南京建立定居点和第二次到北京成功的远行而深深地感谢他……正如神父们所期望的那样,这位老朋友终于加入到神圣的教会的信徒中。这也正是神父们对他的功绩所能做到的最好的报偿。”

瞿汝夔于1592年离开韶州。虽然在很多年月流逝了之后,他才重又见到利玛窦,但他的兴趣既没有消失,也没有减弱。他一直与这些来自西方的朋友保持着通信联系,而且不管到哪里,他都热衷于传播利玛窦等人的名声。

好长一段时间,利玛窦一直寻找机会移居到更深入的内地。韶州的气候不利于利玛窦的身体健康,韶州的人们对他们的态度也不够友好,更重要的是,广东省的知识分子与其他省份比较,也显得有些迟钝和呆滞。各种因素综合起来,就使利玛窦寻找一个新的立足点的要求变得迫切起来。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