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中国第一所音乐学院 | 香山人物·萧友梅

原标题:创中国第一所音乐学院 | 香山人物·萧友梅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

萧友梅

(1884——1940),原名乃学,字思鹤,号雪朋,祖籍大涌南文村,出生于石岐孙文西路兴宁里(牛角巷)8号的萧大屋(大萧屋分支),中国音乐教育家、作曲家、音乐理论家。萧友梅是现代中国音乐教学创办者,是中国第一所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创办人。他长期致力中国音乐教育事业,培养了一批音乐专业人才,其中杰出的有冼星海、贺绿汀、刘雪庵等。

“革命”与“致学”

萧友梅5岁时随父移居澳门。1892年,孙中山在澳门开业行医,与萧家相邻,两家往来甚密,孙中山与萧友梅从小熟识,于后发展为革命友谊。1900年,萧友梅赴广州入读时敏学堂,接受新式教育。1901至1909年间,萧友梅在日本留学,修习东京帝国大学文科,并在东京音乐学校学习音乐。

1905年,经孙中山介绍,萧友梅加入中国同盟会。为躲避清政府密探跟踪,孙中山曾藏匿于萧友梅的寝室中达一个月之久。辛亥革命胜利后,孙中山在南京任临时大总统,委任萧友梅为“总统府秘书员”要职。袁世凯篡夺革命胜利果实后,萧友梅不愿与袁为伍,于1912年赴德国留学。

柏林中国学生新年会(前排左四为萧友梅)

萧友梅在德国莱比锡音乐学院攻读理论和作曲,同时在莱比锡国立大学攻读哲学与教育学。之后,他又转到柏林大学选修哲学、教育学、伦理学、儿童心理学、音乐、美学等课程。写有《中西音乐的比较研究》、《古今中西音阶概说》等文章。同时,他又在施特恩音乐学院研究作曲配器、指挥及古谱读法。

致力于音乐教育事业

1920年,萧友梅学成归国,毅然选择了开创音乐教育事业的艰苦道路。同年9月,他受聘为教育部编审员,兼任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北师大前身)附设实验小学主任。时任北京大学校长的蔡元培很器重萧友梅的为人与才能,邀其担任北京大学中国文学系音乐讲师兼该校音乐研究会导师,吸引了许多学生来学习音乐,萧友梅声誉日隆。

1926年夏,萧友梅(左六)、冼星海(后排左六)在北京艺术专门学校合影

为了培养合格的音乐教师,1920年9月,萧友梅与杨仲子创办了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音乐体育专修科。1922年8月,经萧友梅提议,北大音乐研究会改组为北京大学附设音乐传习所,“以养成乐学人才为宗旨,一面传习西洋音乐,一面保存中国古乐,发扬而广大之。”1927年,时任教育总长的刘哲,以“有伤社会风化”、“浪费国家钱财”为由,下令停办北京国立院校的所有音乐科系。萧友梅苦心经营了5年的北大音乐传习所也被迫解散。

萧友梅与女师大师生合影

创中国最高音乐学府

1927年10月1日,蔡元培就任南京政府大学院(后改为教育部)院长,经他力争,政府终于通过了萧友梅创办国立音乐院的计划。10月24日,萧友梅用争取得来的3000元开办费,在上海创办了中国第一所专业高等音乐学府——国立音乐院,即现在上海音乐学院的前身。音乐院租用陶尔斐斯路(今南昌路)56号为校舍,10月26日登报招生,11月1日起报名。经过考试,共录取了23名学生。

国立音乐专科学校校舍

国立音乐院后更名为“国立音乐专科学校”(下文称“国立音专”),萧友梅担任校长,他按照自己的理想尽力推进中国的现代专业音乐教育,开创了许多为后人效仿的创举。他根据国情创设各学科组,传授西方作曲理论及表演艺术;还增设国乐组,传授我国民族乐器演奏技术,并亲自主讲有关我国古代音乐史的“旧乐沿革”。从1930年起,他与黄自等先后发起成立乐艺社和音乐艺文社,组织编辑出版校刊《音》和《乐艺》、《音乐杂志》、《音乐月刊》、《林钟》等刊物。经过数年坚持不懈的努力,萧友梅将国立音专打造成为具有相当规模与国际水准的中国最高音乐学府。

萧友梅于1935年9月在新落成的国立音专校舍前

是开创者,也是爱国者

萧友梅在我国的音乐领域开创了多个第一。他在北大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管弦乐队,办音乐会40余次,演奏了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等作曲家的作品,为北京群众介绍了不少西方音乐。这也是第一个由中国乐师演奏,由中国人指挥的乐队。

1922年10月,北大成立了小型管弦乐队,萧友梅担任指挥

萧友梅作品《D大调弦乐四重奏》是我国第一部弦乐四重奏;《今乐初集》、《新歌初集》是我国最早出版的以中小学生为对象的两本歌曲教材和个人作品专集;《五四纪念爱国歌》是1924年萧友梅为纪念“五四运动”5周年而作,是我国最早讴歌这场伟大运动的曲作;作于1930年的《秋思》,是我国第一首大提琴独奏曲。

萧友梅编《乐理教科书》第一册封面、编辑大意、目录

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后,萧友梅创作了《国难歌》和《国耻》。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第五天,国立音乐专科学校成立抗日救国会,萧友梅率师生为抗日义勇军募捐了1000多元,还为义勇军创作了《从军歌》,传唱一时。抗战全面爆发后,国立音专新校舍遭到轰炸,虽历经多次搬迁,环境艰苦危险,萧友梅主持下的国立音专一直没有停止教学。他在1937年《音乐月刊》的发刊词中写道:“在此非常时期,必须注意利用音乐唤起民众意识与加强民众爱国心。”

萧友梅著作《论声学》封面及自序

1940年12月31日,因结核菌侵入肾脏,萧友梅在上海体仁医院病逝,享年56岁。

文丨陈琳琳

本微信专注中山历史地情,欢迎分享。

如若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山档案方志

更多精彩内容

中山档案方志

zsdangan

一份档案就是一段历史

长按识别左侧二维码,关注我们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