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人物:胡汉民

原标题:民国人物:胡汉民

胡汉民(1879-1936)广东番禺人,原名胡衍鸿,字展堂。1901年中举人,1902年赴日本留学,1904年进入日本政法大学学习政治学,1905年9月加入同盟会,任书记部书记及《民报》主编,从此成为孙中山先生主要助手之一。孙中山先生逝世后,胡汉民主持编写了《总理全集》。曾先后在南京临时政府、中华革命党、国民党、广东非常大总统府及国民政府中担任要职。胡汉民还是著名的民国“四大书法家”之一。

胡汉民是中国国民党元老和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国民党内粤派的领导人物,有名的右派,是中国近代史上极为重要的人物。民国成立,孙中山先生推荐胡汉民担任广东都督,并说:“胡汉民先生为人兄弟知之最深,昔与同谋革命事业已七、八年,其学问道德均所深信,不独广东难得其人,即他省亦所罕见也。”1912年元旦,孙中山先生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胡汉民作为总统府秘书长仅34岁,他与孙中山先生同居一室并夜以继日的工作,赢得了“第二总统”之称。是年4月,南京临时政府结束,胡汉民随孙中山先生回到17年未踏足的广州,欢迎群众万人空巷,这次应孙中山先生之请,他出任了广东都督兼民政长,根据孙中山先生“造成一模范省”的指示建设广东。1924年11月孙中山先生决意北上,让胡汉民代行其大元帅职权,可见先生对胡汉民是越来越信任。

1925年3月孙中山先生病危,此时由汪精卫替先生起草遗嘱。12日,孙中山先生在北京病逝,遗嘱中对中华民国、国名党以及家里的后事做了安排,但未对政权移交做任何表述。6月27日,代大元帅胡汉民发布政府改组令,本以为自己有望借此机会掌控国民党,谁知却是汪精卫当选国民政府主席。在孙中山先生逝世后国民政府实际由胡汉民、汪精卫和廖仲恺三人掌控(被称为”总理三杰”),而在这三人里胡汉民是“右派”,廖仲恺是“左派”,而汪精卫也倾向于“左”,这三个实际掌权人相互权力制衡,所以升上宝座的汪精卫顾虑胡汉民的资望比自己高,一直想找机会除掉与自己理念相左的胡汉民。8月20日早上9点51分,廖仲恺(时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国民政府委员与黄埔军校党代表)偕夫人何香凝乘车来到国民党中央党部(越秀南路89号),突遭枪手袭击,10点15分廖仲恺在送医院往医院的路上不治而亡,年仅48岁,廖的死轰动全国。政府成立了一个由汪精卫、许崇智和蒋介石组成的“特别委员会”以彻查此案。据查,“廖案”最大的嫌疑人是胡汉民的族弟胡毅生等人(真凶是谁至今众说纷纭,可是事后看来,“廖案”的最大受益者反而是表面上不动声色的蒋介石)。由“廖案”引发的一场政治博弈拉开帷幕,面对这个机会,汪蒋二人不谋而合,欲藉口胡汉民是廖案的主谋加以捕杀。1925年10月2日,胡汉民被迫远走苏联,形同政治流放。而此时的蒋介石青云直上,廖仲恺被刺、胡汉民流放,他在国民党内一跃成为了仅次于汪精卫的第二号人物。但胡汉民也没有闲着,在苏联为国民党在中国抢夺革命的领导权奔波着,同时自己也得到了苏联的支持。1926年7月,取得了“北伐”初步胜利后,蒋介石在国民党内继续加速巩固着自己的权势,此时的羽翼已逐渐丰满的蒋介石显露出了自己反共、清共以及试图镇压共产党的苗头,这点与“右派”的胡汉民不谋而合,因此胡汉民东山再起。1927年“四·一二”政变爆发后,由国民政府主席胡汉民签署的通缉令逮捕陈独秀、毛泽东和周恩来在内的共产党领导人,此时的南京国民政府蒋介石主军、胡汉民主政,与汪精卫领导的武汉国民政府分庭抗礼(史称“宁汉分裂”),胡汉民则身兼国民政府主席与立法院长在内的十个要职。1929年6月1日,国民政府将孙中山先生的灵柩从北平碧云寺移至南京中山陵,史称“奉安大典”,通过这次大典蒋介石取代汪精卫成为了国民党和国民政府内的实际掌权人,在得到绝对权力和地位后蒋介石与胡汉民的蜜月期结束。

1931年2月26日,胡汉民应蒋介石邀请在陆海空司令部共进晚餐,不料这是蒋介石谋划的鸿门宴,蒋介石囚禁胡汉民于南京小汤山,他的被软禁举国舆论顿时哗然,特别是遭两广籍人士古应芬、孙科、陈济棠及李宗仁等强烈反对。1931年5月27日,广州国民政府成立,成为第二中心,发表了反蒋宣言。10月14日,胡汉民终于获释。但蒋介石的独裁统治局面已然形成,胡汉民也再不过问政事。

1936年5月12日,胡汉民在家中与家人对弈,突然脑溢血发作病逝,享年58岁。为纪念胡汉民的贡献,国民政府于广州市设立汉民路(今北京路),而在台湾,高雄市和新北市也各有汉民路一条。

胡汉民的一生可谓是高开低走,早年间加入同盟会追随孙中山先生奔波于革命事业,深得先生的信任与重用。国民革命虽然取得了反帝制反封建的胜利并建立了共和制,但是其个人却在国民党内的争权夺利中逐渐失势,蒋介石在“军政、训政”的特殊时代背景下用“枪杆子”打压了胡汉民的“笔杆子”,使研究并实践政治学、法学的胡汉民在政权上捉襟见肘、在军权上寸步难行。他曾高举反共反蒋大旗,是国民党内典型的右派,但面对抗战在民族危亡的危难之际力主放下矛盾统一抗日。他就是这样一个特殊时代背景下的复杂矛盾的对立统一,他的功败荣辱正是民国时期风云变幻的一个缩影。

2017.1.16

下次内容提示:

民国人物:张静江

请关注我的注微信公众号,搜索添加“魏晨品读民国”或“sxbj0729”,了解和探讨更多民国史内容。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