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宋美龄逃台前庐山收拾东西三幅油画不带走,跟仆人说还会回来

原标题:为何宋美龄逃台前庐山收拾东西三幅油画不带走,跟仆人说还会回来

1948年8月18日,是宋美龄最后离开庐山的日子,也是她一生自此一走,再也没有回到她这个钟情的陪嫁别墅里。这个时候,虽然是三大战役的前夕,但蒋家王朝已是摇摇欲坠,凶兆毕露。人民解放军在宜川、临汾、晋中、睢杞这几个战役,歼灭了数十万国民党军队,中原大地丧失殆尽,国民党军队的主力被迫收缩到几个地区和城市,形同孤岛,处于包围之中,这些所谓的军队已经厌战到了极点。

在她所钟爱的庐山的美庐里,有许多珍贵的藏品,如孙中山、张大千等人的遗墨;宋美龄弹奏过的德国造立式钢琴、阅读和收藏的精装英文书籍;还有以燃烧煤油为动力制冷的菲赛尔冰箱、1.2米长的透雕象牙,及许多精美的景德镇瓷器、银质茶具等。

这个时间点,山下已经是热浪滚滚,但在美庐别墅里,却显得有些阴冷,宋美龄这次上山,也许感觉到这次严的危机非同寻常,所以,比任何一次从这里带走的贵重物品都更多,临走之时,她的贴身保姆蔡妈提醒这墙上的三幅油画时。她踱步到画前,矜持良久,心事重重,回想往事。不由得思绪万千。

当年,在庐山西麓的万家岭会战中,她身着军服绑腿,腰插手枪来到战地,慰问正在浴血奋战第四军。日本的飞机大炮轮番轰炸我军阵地,宋美龄同阵地官兵一起钻进避弹洞,回想今天抗战胜利,1946年7月,是她一生在庐山住的时间最久的日子,一住就是69天。此次长驻别有一番心情,看看从侵略者枪炮中收复的匡庐山水,望着牯岭西边的旧战场,胜利的自豪和喜悦给她带来了创作的激情与灵感。她走出美庐,伫立美龄桥,凝视将军河,情不自禁拿起了画笔,墨绿的山林,褐色的石头,湍急的河水,——笔一画,完成了第一幅油画——《庐山石泉》,这就是她创作的第一幅油画。

1937年12月7日凌晨,宋美龄怀着悲愤,含着眼泪告别了已成焦土的南京。13日南京陷落,30万同胞惨死在日本强盗的屠刀下。这画表现的是南京莫愁湖的雪景,枯树、断枝、屋舍、远山都压着白雪,调子悲怆而凄凉,侵华日军造成的罪恶,使她画笔饱蘸对日寇的仇恨和控诉,也是对死难同胞的凭吊。这幅作品画面沉重,预示战后创伤依旧痛苦,复苏更为艰辛。所以取名这 《莫愁湖雪景》。

1928年4月,宋美龄与蒋介石完婚,带着新婚燕尔的快乐,她第一次来到蒋的故里,在这里拜了母亲,有了新房,做了新婚,办了酒席,认亲拜祖,她就对溪口风光赞不绝口,兴致盎然地游玩丈夫家乡的山水。蒋介石老家溪口的山村风景。画面平眺溪水,风光旖旎,黛山如云,几间房屋掩映其间,沉浸于雾霭之中,又似炊烟环绕。屋舍如楼台亭阁,又像古朴的山寨,宁静中蕴含着某种冲动,所以油画取名《故乡溪口》。

宋美龄一生多才多艺,她进入美国威斯里安女子学院,后转学到韦尔斯利女子大学,在美国求学期间,她不仅钻研音乐、英文写作、圣经史,而且在体育和美术方面也是一位佼佼者,游泳、打网球都很出色。她喜爱作画,每年暑假都要出外写生,所以在学生时代就打下了西洋画的基础。宋美龄回国并嫁给蒋介石后,开始对中国画感兴趣,后来跟不少名家学过水墨画,如大名鼎鼎的张大干等学习,留下一些油画作品。

这三幅由画,不仅她自己喜欢,蒋介石也很喜欢,所以,一直挂在蒋介石的大厅中,她想取得,但颇为心酸,又转念一想,要是把这个都取走,在外人的眼里,这不就是预示自己要垮台了吗?更重要的是,她也有信心认为,自己肯定能胜利,所以她跟仆人说,这个不用带走,我马上会回来的。这个时候,她说这个话,是她真实意思的表达,其中包含着有二层意思,一是向人昭示,我们这么容易打败吗,我们的胜利是有把握的。另外一层,就是给人树立信心。

仆人蔡妈当然不能窥见宋美龄的内心世界,也不可能对会发生的“险象”具有政治远见,所以跟随宋氏身后百思不解。

果然,宋美龄离开庐山不久,三大战役彻底摧毁了蒋家王朝。宋美龄自己本以为象抗日战争期间,赴美求援能得到巨大的援助,可是这次却无功而返,丝毫没有效果,她也永远地离开了大陆。1950年她从美国回到台湾,这三幅画与它的作者从此被海峡横流隔离了半个世纪之久,她回来看这三幅油画也只能在梦中,但这画依然是在云遮雾绕的庐山,她毕生所钟爱的美庐,也是换了人间。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