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北极黄河站科考记----工作篇

原标题:我的北极黄河站科考记----工作篇

8月5日,经过2天的飞行,飞机平安降落黄河站所在地---新奥尔松,为期一个月的北极黄河站科考任务正式开启。作为东海分局参与此次夏季考察的人员之一,我怀着兴奋又忐忑的心情,感受着远离祖国大陆的生活。

远方的人属于远方

远方属于远方的人

中国北极黄河站,位于北纬78°55′、东经11°56′的挪威斯匹次卑尔根群岛的新奥尔松,是中国首个北极科考站,成立于2004年。中国北极站所"驻扎"的站房,是一座斜坡顶的二层独栋小楼,总面积约500平方米,实验室、办公室、阅览休息室、宿舍、储藏室、厨房一应俱全。在小楼的顶部有五个小"阁楼",那是北极科学考察中重要的设施--光学观测平台。最值得称道的是,黄河站拥有全球极地科考中规模最大的空间物理观测点。

进站后,我们熟悉了站区内活动的边界范围,超出边界范围需佩带枪支且需三人同行(预防北极熊出没)。同时,作为必修课,每个进站科考队员必须参加统一组织的射击培训,用于野外工作的安全保障。

此次夏季科考队员,10人中有2人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的新奥尔松地区冰川融水入海途径中细菌群落对环境的适应性研究、1人参加新奥尔松地区维管束植物及苔藓植物内生真菌多样性及其抗菌活性物质的研究、1人参加新型环境指示物烷基酰胺在北极新奥尔松地区沉积物中的地球化学研究外,剩下6人参加极地业务化监测中的生态环境监测。作为生态环境监测项目组中的一员,我主要负责微小型浮游生物的样品采集及预处理工作。受天气影响,整个7月,新奥尔松地区基本上处于阴雨天气中,因是极昼,部分阳光明媚的好天气基本上出现在下半夜。幸好在站时间较为充裕,顺利完成了海上断面、2条冰川融水断面的采样工作。同时,参与完成设置在不同地区的植被样方、大气POPs采样工作。至此,夏季生态环境监测项目顺利完成。

此次是宁波中心站第一次参与北极黄河站考察任务,与常规海洋监测工作相比,极地海洋监测更具有挑战性,安全风险也更高,但极地海洋的业务化监测是祖国海洋事业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助推“一带一路”、倡议建设“海上丝绸之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我为身处一个正在不断强大的祖国感到无比的骄傲与自豪!

总工室 徐国锋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