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京事变爆发,究竟让太平天国失去了什么?

原标题:天京事变爆发,究竟让太平天国失去了什么?

乾隆末年,朝中腐败横行,官员鱼肉百姓,土地兼并严重,军备废弛,战斗力低下,大清开始走下了坡路。道光年间,英国挑起鸦片战争,叩开了这扇被乾隆尘封已久的国门,我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国内矛盾更加尖锐。在此背景之下,洪秀全在金田举起义旗,掀起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曾一度将颓败的大清王朝推向了灭亡的边缘。可惜,天京事变爆发,太平天国由盛转衰,从此便在战略上处于守势,一直到1864年7月湘军攻破天京。

时至今天日,说起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总会有一个离不开的话题,即是震惊中外的“天京事变”。当时民间有这么一种评价:“天父杀天兄,天下依旧姓咸丰”,实在是有意思。那么,民间为何会有如此之说法呢?“天京事变”爆发,究竟让太平天国失去了什么?

失去一、北伐中原,再现大明辉煌之千古伟业

1856年6月,随着江南大营被攻破,绿营军统帅向荣自杀而亡,太平天国达到军事上的全盛时期。此时,太平天国坐拥几十万虎狼之师,占据着南京、武汉、安庆、九江、湖口、镇江、庐州等战略要地,控制着长江中下游几乎所有的地盘;而且杨秀清、石达开、林启荣、韦俊、陈玉成等又堪称时代之名将。此外,英法等国因贸易问题与清廷出现摩擦,几乎到了兵戎相见之地步,再加上太平军士气正旺,连战连捷,列强已经开始设想在太平天国夺取全国政权后与之进行国事往来了。反观清朝,可战之主力部队悉数在江南,北方可用之兵只有僧王所部的两万多蒙古骑兵,左右不了大局。此时,太平军若能再次北伐,再现徐达之辉煌,机会相当大。

失去二、壮大太平军实力,扩大战果之机会

虽说清廷在北方可用之正规军不多,但毕竟有大量地主团练武装存在,而且前不久他们还有过与第一批北伐军血战的经验,且战绩颇丰,这也是一支不容小嘘的战斗力量。此外,江南大营之部队只是被击溃,并没有被全歼;曾国藩困守南昌一隅,但毕竟还威胁着大后方。这时,为了北伐能够胜利,太平军可以先壮大自己的实力,乘胜扩大战果,消灭江南大营余部和曾国藩、胡林翼湘军。可惜的是,“天京事变”爆发,东王麾下的精锐损失殆尽,太平军在指挥层上出现了严重断裂,无法继续搞“精兵路线”,以致石达开、李秀成等只能任意扩招军队而不加以训练,如同乌合之众。

失去三、经略苏杭,夺取与清廷争夺中原之资本

在一定程度上讲,战争打的就是后勤和补给,所谓的“大炮一响,黄金万两”是也。1856年6月,燕王秦日纲、翼王石达开合力攻破驻扎在南京孝陵卫的江南大营,迫使向荣逃往丹阳途中自杀身亡。不过,江南大营的主力并未被全歼,而是继续留在江浙一带,随时都有可能再次围困天京,后来的事实也证明这一点;1857年,和春、张国梁、冯子材再次组建江南大营,继续威胁天京。此时,若是“天京事变”没爆发,太平天国可以进行大规模东征,截断大清漕运的同时占据江浙财赋重地,极大增强自己的经济实力,从而具备与清廷争夺天下的资本。

失去四、全力攻击南昌,活捉曾国藩之机会

1853年,定都天京后不久,统帅部便任命赖汉英、胡以晃为西征主帅,攻略安徽、湖北、湖南、江西等四省。大军所到之处,清军无不闻风丧胆,安庆、武昌、田家镇、半壁山、湖口、九江、庐州等战略重镇悉数落入太平军手中。可是,当曾国藩在衡阳编练出湘军之后,西征军便接连丧师失地,武昌、田家镇、半壁山等相继失守,水营力量损失殆尽。可以说,太平军这次遇到了劲敌,能否推翻清朝就看能否战胜湘军。1855年,石达开在湖口和樟树镇取得大捷之后,曾国藩已经龟缩在南昌孤城,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只要再加把劲便可以将其活捉。遗憾的是,石达开先是抽调兵力攻击江南大营,后则是直接率兵“靖难”,曾国藩绝地逢生,后患无穷。

失去五、利用拜上帝教,继续延续国祚之理论

与历代农民起义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太平天国不是以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作为建国依据,而是打着“拜上帝教”之旗帜,建立一个政教合一的政权。虽说拜上帝教充斥着迷信、落后、愚昧,但毕竟其所具备的神秘感,在一定时期内可以起到团结人心、树立权威之作用。“天京事变”爆发后,拜上帝教暴露出了自己欺骗之本性,民众对其也是不再信任。道理很简单,至高无上的“天父”、“天兄”、“天子”们,居然为了争夺世俗权力而自相残杀,“手足之情”从何说起。这就应验了民间的一句话:“天父杀天兄,天下依旧姓咸丰”。

综上可知,天京事变的爆发,让太平天国失去了取代清王朝,亦或是占据半壁江山之机会。与这些机会擦肩而过的后果是,1864年7月,宿敌曾文正攻破天京,历时14年的太平天国运动宣告灭亡。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