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车桥战役细节:粟裕爬进鬼子地堡侦察

原标题:解读车桥战役细节:粟裕爬进鬼子地堡侦察

原标题:粟裕爬进鬼子地堡侦察

8月3日,粟裕的侦察科长严振衡的女儿严晓燕来到抗战馆,向前来参观的儿童讲述当年的故事 摄/法制晚报记者 田宝希

严振衡90年代撰写的关于抗日战争的回忆录

千龙-法晚联合报道(丽案调查工作室记者 侯懿芸) 从1941年到1943年,整整三年的时间,粟裕在与日军的较量过程中,一直在忍耐、等待,等待奋起决战的那一天。

直到1944年3月5日凌晨1时50分,进攻的命令终于发起,第7团长途奔袭,直插车桥据点,战至午后,全歼驻守伪军。

战后,毛泽东对粟裕评价:“粟裕这个人将来领四五十万的兵是没问题的。”

车桥战役后,粟裕的侦察科长严振衡回忆:“车桥战役是经过粟裕长时间的思考和周密部署,打的一个重大战役。”

多年后严振衡的女儿严晓燕经过走访和研究,向《法制晚报》披露了大量细节。

资料如山 老兵后人十余年奔走收集

走进严晓燕家的书房,从书桌到书柜满满的都是抗战时期的书籍和资料,由于资料太多,许多资料已经堆放到了地上,一本本,一沓沓,严晓燕都做到心中有数,她还将书籍每个重点的地方都用小标签标记。

“我最近正在写抗战方面的书籍,把这些资料分门别类,标记好,方便我使用。”严晓燕说,目前桌上的资料只有抗日战争的,以后她还会加解放战争的书籍。

当被问到为什么会想到记录抗战这段历史时,她笑着称“起初是被逼的”。

由于父亲的战友多次找到她,希望她能将父亲当年跟随粟裕打仗的事迹记录下来,在此过程中,她被他们的革命情怀所感动,于是,从2003年开始整理和编写抗战时期的事迹材料,这一写就是十多年。“以后我会把所有这些材料都捐给相关单位保存,以便后人查阅。”严晓燕说。

严晓燕出版的第一本书,就是《在粟裕身边的战斗岁月——老侦察科长严振衡的回忆》,他通过父亲的口述录音和相关资料,以父亲的视角记述了粟裕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的非凡成功。(法制晚报微信公号:fzwb_52165216)

等待时机 将战场选定在车桥

在严晓燕眼里,粟裕是一位战略指挥奇才。

1941年7月20日,日军调集一万七千余人,兵分四路合击盐城。

盐城是新四军军部所在,根据军部命令,新四军主力并没有与日军进行决战,日军很快占领了盐城。

一击得手,日军又率部南下,把进攻目标锁定苏中,而苏中正是粟裕的地盘。

整个1941年到1943年,粟裕一直没有和日军进行过决战,也许是他认为没有到打的时机。这两年多的时间内,他多次运用熟悉的游击战术,和日军不断周旋。

1944年的春天,苏中的天空中飘着绵绵不断的春雨,粟裕坐在地图前,瞪着两眼,浑然忘我。会打仗的人都喜欢看地图,粟裕的地图更是他亲自带人绘制的。

地图是缩小的战场,山山水水一世界,入各法眼皆不同这是人的境界所在,粟裕的境界是,他能够在准确的时间,找到一个正确的决战地点,他选择的是——车桥。

1943年6月,粟裕奉命去新四军军部驻地江苏省黄花塘参加整风会议和汇报工作。他借此军部之行对沿途地形、敌情做了实地调查,进一步充实完善车桥作战的构想。(法制晚报微信公号:fzwb_52165216)

实地考察 筹备车桥战役粟裕“先斩后奏”

此行是从1943年6月23日开始,粟裕带着侦察科负责人严振衡、测绘参谋秦淑瑾和一个连的武装,踏上了西去军部之路。

然而,回去的时候,粟裕却提出要从北面绕回苏中。途中,粟裕进行了实地侦察。

回到苏中后,粟裕经过长期酝酿、深入调查、周密策划形成的车桥战役腹案,在1944年2月召开的苏中区党委扩大会议上一提出,便得到了区党委其他领导的认可。

这中间有一个细节,当时在新四军军部主持工作的饶漱石并不同意粟裕的做法,担心车桥战役会刺激敌人,引起日军对新四军大规模的报复行动,因此曾向一师发电报问及此事,“粟裕故意不回答。”严晓燕说,这一点在当时是很不容易的,相当于“先斩后奏”。

亲赴战场 爬进鬼子地堡侦察

“车桥战役,实际上粟裕是下了非常大的决心。”严晓燕说,他算清战场上每一步,包括战前的物资准备,要求师团级干部亲自到战地考察,所有的一切都是悄悄进行的,并且交代得非常细致。而日军方面对粟裕这次战斗一无所知,仍在一个劲儿到处搞清乡和扫荡。

这场战役粟裕并不是只在后方指挥,他亲自奔赴前线。“不仅如此,他还跟着八连连长张玉成爬进了鬼子的地堡。”严晓燕说,老兵张玉成亲自向她讲述了这段经历。

夜战中,团首长命令五连、八连对日军守卫的小圩子发起攻击,五连攻击受阻,八连在火力掩护下突进圩子,几次拼杀,有30多名日军被打死在圩子里和地堡内,仅剩下十几个鬼子退守在中心堡内,几次冲锋均未攻克,一直对峙到下半夜约4点钟。

这时,粟裕带着几名参谋来到圩子外,他问了问战况,跟着张玉成匍匐前进,爬进刚刚攻下的地堡内。

粟司令侧身站在地堡的射击孔前,用了大约二十分钟的时间观察日军的中心堡。(法制晚报微信公号:fzwb_52165216)

“日本鬼子真坏啊!”粟司令自言自语地说。

过了一个小时,粟司令再次来到八连突击队前沿阵地,详细察看久攻不下的堡垒,查清情况后,命令八连撤出圩子。

粟司令说:“你们撤出圩子,放鬼子出来,车桥战场这么大,你们这个连不打他们,其他部队可以在运动中歼灭他们。”张玉成执行了粟司令的命令,撤出圩子,那十几个鬼子逃出中心堡后,在车桥以北地区被我军歼灭。

多年以后粟裕回忆起车桥战役,他说:“车桥战役首先是从战略大局考虑的,不然就变成了近视眼。另外从战机上考虑,当时敌人的情况同1942年不同了,士气低落,所以打车桥能够打下来,可以打。”

专题: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