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之后,黄兴到底去了哪里?

原标题:辛亥革命之后,黄兴到底去了哪里?

1911年,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成立,袁世凯成为临时大总统。1913年,国民党党首宋教仁遇刺身亡,孙中山发起二次革命讨袁,黄兴表现反而并不积极。讨袁失败,黄兴流亡日本。1914年,孙中山将国民党改组为中华革命党,黄兴意见不合,拒绝加入,并出走美国,后参加护国战争,1916年因病去世。

黄兴是湖南长沙人,典型的“湖南骡子”,率真固执,路见不平一声吼。又舍得霸蛮,面对理想,百折不回,一往无前,敢冲敢杀,敢杀敢拼,不到黄河不死心,不成功、则成仁。还有一点,就是务实而执着,有韧劲,不晃虚枪,长驱直入,咬定目标不放松。

黄兴深受湘中大儒王夫之思想的影响。王夫之说:“一姓之兴亡,私也,而生民之生死,公也。”主张均天下、反专制,曾经投身抗清斗争,而且誓死不“剃发”,有着强烈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气节,黄兴深受其影响,奉之为圭臬。

黄兴秀才出身,似乎学业有成,但并不热衷科举,却喜欢骑马、射击的武行。1901年毕业于武汉两湖书院,因湖广总督张之洞有心办洋务,培养人才,将他选送到日本留学,此后黄兴开始接触西方先进知识,民主思想,慢慢有了强烈的反清革命的意识。

1903年,黄兴与陈天华、宋教仁、章士钊、张继、刘揆一等人一起,创立华兴会,任会长。1905年,经杨度介绍,结识孙中山,大力支持孙中山建立同盟会,提议公推孙中山为同盟会总理,从此紧随孙中山之后,为中国革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在为中国革命而奋斗的历程中,黄兴是公认的务实派,是一直冲锋在前、甘洒热血的勇士。孙中山与黄兴作为同盟会的首脑与协理,二人有默契,或者商量,一个在外筹款,一个在国内组织武装起义,团结中国千万革命志士,誓把革命进行到底。

从1907年到1911年,黄兴先后指挥或参与了防城起义、镇南关起义、钦州起义、河口起义、广州起义等许多次起义,但都失败了。在这些起义中,黄兴义无反顾,冲锋在前,尤其在广州起义中,他手持双枪,轮番连射,率领敢死队攻进两广总督府,起义终因寡不敌众失败,战斗中黄兴被枪射断两根手指。

尽管屡战耿败,但黄兴依然屡败屡战。1911年,武昌起义意外成功,给黄兴以极大的鼓舞。起义十八日后,黄兴急赴武汉,就任战时总司令,组织“阳夏保卫战”,他身先士卒,带领毫无战斗经验的革命军,坚守汉阳,以落后的枪支弹药与训练有素、有大炮机枪的清军浴血奋战24天,虽然后来失败,但黄兴这24天的“阳夏保卫战”,吸引了清军在南方的主力,使南方各地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使战友宋教仁带领江浙联军夺取了南京,随即南方各镇纷纷独立,腐朽的清王朝终于开始走向灭亡,灭亡清朝的关键一战,黄兴居功厥伟。

1916年,黄兴因病去世,年仅42岁。可谓“革命尚未成功,英雄已经拼死。”

说实话,在民国元老里面,黄兴还是一个非常谦虚的人。武昌起义时,因他不在,义军推举俘虏的清军协统黎元洪为湖北都督,黄兴到达武汉,黎元洪任他为战时总司令,他欣然接受。作为革命首脑级的人物,却屈居于革命军的俘虏之下,其胸怀之大度,可见一斑。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