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其武起义被授上将,他的上级傅作义贡献更大,为何却没有军衔?

原标题:董其武起义被授上将,他的上级傅作义贡献更大,为何却没有军衔?

众所周知,抗日战争结束后不久,国共两党就因为政权问题没谈拢而分道扬镳,内战再次掀起。随后的几年里,两党操戈相向,大打出手,中华大地再起波澜。

截止到1949年三大战役结束,国民党的势力已经大幅缩水,不得不向南败退,解放军势如破竹,乘胜追击,成功解放多个大城市,为全国解放奠定了基础。

不可否认的是,在解放战争中,我党取得的胜利果实,一部分是由解放军殊死拼战拿下的,还有一部分则是国民党起义将领贡献的。因此在建国之后,这些弃暗投明的国军起义将领,都得到了应有的奖励和优厚的待遇,最明显的体现就是1955年所授予的军衔。

一般来说,在解放战争中做出巨大贡献的起义将领,在授衔时都会优升一级,譬如促成绥远和平解放的董其武,在55年就被授予了上将军衔。同样被授予上将的,还有促成长沙和平解放的陈明仁。

很多人或许会好奇,既然国军高级起义将领都有此待遇,为何促成了北平和平解放的傅作义却没有被授予军衔呢?

傅作义可是解放战争时期的名人,作为晋绥军高级领导,执掌北平大权的最高司令官,他的地位举足轻重,对整个战争的影响也极其深远。好在后来经我党多次争取,他最后同意和平解决北平问题,甚至还促成了属下董必武的绥远起义,功劳甚大。

那么,既然有如此多功劳,傅作义为何没有在授衔之列呢?其实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授衔条件不满足,二是情况特殊不能授。

首先说授衔条件,当时中央的规定是,只有在军中任职的将领,才有资格评军衔,而在地方上任职的则不在授衔之列。傅作义虽然在起义前是国民党高级将领,但在建国后却转调地方,去水利部做了部长,已经成为地方官员,自然是没办法参与军中授衔的。当然,陈毅元帅是个例外,不具有普遍性。

其次再说说特殊情况。先前我们提到,一般为表彰起义将领的突出贡献,军衔都是要高授一级的,譬如国军少将可获授中将军衔,国军中将可获授上将军衔,以此类推。

傅作义为什么不能授衔?那是因为他在国军中就已经是战区司令官了,军衔是上将,按理来说若参与55授衔,那就得是大将了。可大将不同于其他将军,简单来说就是只有解放军元老才可获得,傅作义这个起义将军得此军衔显然是不大合适的,所以想破格授衔也没机会。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