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洋界保卫战,人民战争的开端

原标题: 黄洋界保卫战,人民战争的开端

“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毛泽东在《西江月·井冈山》中写道。黄洋界保卫战胜利的意义不仅在于胜利地保卫了井冈山战略基地,为红四军主力返回,打破敌人第二次“围剿”,恢复根据地,创造了条件。还在于此次战争充分调动了当地群众的力量,在黄洋界筑下了一条“竹钉防线”,对毛泽东思想的核心之一——人民战争的形成有着重要意义。

1928年8月30日晨,湘军第8军2个团由酃县(今炎陵)出发,在赣军一部的策应下,向井冈山黄洋界哨口发起进攻,企图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再次进行“会剿”。当时驻守井冈山的红军只有2个连的兵力,而当地的革命群众却有着“拔山之力”。当时,接到敌情后,中共宁冈县委就按照红军的要求,领导大陇、乔林两个乡政府发出十万火急的动员令,布置群众连夜赶削竹钉,一夜之间就在从大陇、茅坪两个方向通往山上的两条小路上都筑起了“竹钉阵”,让敌人无法通过,同时在通向哨口的山路上连夜修筑了竹篱笆障碍、滚木擂石、壕沟、射击掩体等五重防线。曾担任过中央纪委常委的刘型同志在黄洋界保卫战时是一个连的党代表,他回忆当时的情况说:“在黄洋界保卫战中,除了参加战斗的正规部队外,赤卫队持各种旧式武器夹杂着少数钢枪,担任警戒,配合作战。妇女们组织后勤队为前线服务。儿童团、少先队在防务委员会和工农兵政府的领导下,全部动员起来了,拿着红缨枪站岗放哨,查路条,严防敌探进出。”从壮年到儿童,从老人到妇女,整个根据地的人民都动员起来了,在这样的力量面前,敌人的失败是可以预期的。

毛泽东曾说过:“我们只有相信群众,相信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是无穷无尽的,信任人民,和人民打成一片。”随着斗争实践的不断深入,毛泽东思想中的人民战争思想也逐渐形成。其主要内容包括六个方面:1、坚决依靠人民,充分动员人民。2、建立一支人民的军队。3、建立巩固革命根据地。4、以武装斗争为主与其他斗争形式机密结合。5、以人民军队为骨干,实行主力兵团(野战军)、地方兵团(地方军)与游击队、民兵相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6、采取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今天,在中国前所未有地接近伟大复兴的今天,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特别是高技术武器装备运用于战场,正在改变着战争的规模和样式,使现代战争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但是,人民战争的地位与作用并没有降低,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军民融合,更加注重“军爱民、民拥军”的军民关系。这不仅仅是学习传统,同样也是中国国情的需要。我军的实力正实现跨越式的发展,我们愈加有能力战胜一切来犯之敌,但我们仍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因为我们是人民的子弟兵,我们来自于人民,更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