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布雷:他是蒋介石器重的一代文胆,为何会走上自杀之路?

原标题:陈布雷:他是蒋介石器重的一代文胆,为何会走上自杀之路?

文/徐永超

民国时代,各种思想激荡碰撞,各类人才也是层出不穷。其中幕僚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与其主朝夕相随,为其起草文书,出谋划策,甚至直接影响决策。但因为其工作状态多是居于幕后,故少为人知。以陈布雷为例,他担任蒋介石秘书达二十年之久,以文笔见长,凡重要文告基本出自他的手笔。那么,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呢?

陈布雷(1890--1948),名训恩,字彦及。生于浙江省慈溪县一个富裕的茶商之家。自幼聪颖好学,在接触到反清思想后,曾组织"覆满同志社"进行反清活动。1911年,进入上海《天铎报》工作,首次以"布雷"作为笔名。此后,他开始在报界崭露头角,本来,他希望毕生致力于报界。但蒋介石的殷勤招揽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1926年年,蒋介石担任北伐军总司令,并逐渐将军政大权攥在自己手中。但繁多的事务让他意识到自己有必要找一个善于案牍工作的秘书。此前,他多次拜读陈布雷写的文章,对他的才华钦佩不已,加上陈训正的大力推荐,就起了招揽之意。于是,他派邵力子面见陈布雷,将自己的一张戎装照送给陈布雷,含蓄地表达出愿与一晤的期望。

1927年2月,在国民党元老张静江的引荐下,他在南昌见到了蒋介石。正式谈话前,为表示对陈布雷的尊敬,他特意说:"以后陈君不必称我总司令,随便些好了,因为总司令是军队中职务,陈君并非军人。"后来陈布雷回忆谈话情形:"谈约一小时,对北伐局势、人心趋势、收揽党外人心及现阶段革命方略均有所陈。"

这次会见后不久,陈布雷即搬入总司令部西花厅,以便于参赞机务。客观来说,陈布雷个性上不适合从政,他本人也并不想从政,但作为一名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书生,陈布雷一直有"士为知己者死"的意识,这让他在以后的岁月里一直忠于蒋介石。

为向世人宣告自己才是孙中山先生唯一的继承人,蒋介石准备大规格祭祀孙中山。写祭文的任务就落在了陈布雷头上。平时里,陈布雷对孙中山非常敬仰,加上是蒋介石委派的任务,所以写得非常认真。1928年7月6日,蒋介石在北平西山碧云寺,举行了规模空前的祭祀孙中山大典。在宣读由陈布雷起草的《祭告总理文》时,听众无不掩面而泣。从此以后,蒋介石诸多重要文章开始由陈布雷代笔。

西安事变结束后,外界对该事件的真相众说纷纭。为给民众一个说法,蒋介石授意陈布雷写《西安事变半月记》。意在将张学良、杨虎城定性为犯上作乱的罪人。还告诉他,事变发生期间,自己每天都有念《圣经》,于是上帝派夫人宋美龄救了他。这等于说自己的脱线,是靠上帝的保佑。陈布雷听后,以没有去过西安为由力辞。蒋介石表示:"这没关系,你只要照我说的写就好。我相信你一定能完成这个任务。"无奈之下,陈布雷不得不用手中写惯的笔写下了这篇充斥谎言的文章,完成之后,陈布雷大病了一场。卢沟桥事变后,蒋介石意识到日本在"处心积虑地谋我",于是宣读了陈布雷起草的《对卢沟桥事变之严正声明》,全文慷慨激昂,最后一段更是激动人心:

"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全面抗战爆发后,陈布雷将家眷安置在乡下,自己则孤身一人追随蒋介石抗战。在全面抗战一周年之际,他写出六千字的《抗战建国周年纪念告全国军民书》,一时间,海内外各报争相转载,全球华人读之无不振奋。汪精卫投敌后,日本近卫内阁对中国政府发表"建立东亚新秩序"的诱降声明,愤慨的他得知后,奋笔疾书,写下《驳斥近卫东亚新秩序》,指出这是"敌人整个的吞灭中国,独霸东亚、进而企图征服世界的一切妄想阴谋的总自白,也是敌人整个亡我国家,灭我民族的一切计划内容的总暴露。

"号召全国人民抵抗到底。此文播发后,影响极大,被誉为"抗战期中第一篇有力文字!"抗战胜利后,陈布雷在欢喜之余也忧心忡忡。因为他深处国民党高层,对"争名竞利,人为其私"的现象非常不满。内战爆发后,国民党军败绩不断,主管宣传工作的陈布雷在如实报道和虚假宣传之间左右为难,心力交瘁。面对不可挽回的局面,无能为力的陈布雷以只得自杀的方式做最后的解脱。

一个才华横溢,正直磊落的知识分子就这样离开了人间。陈布雷之死,既是他自身的性格悲剧,更是时代的悲剧。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