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狐岭之战,大金国45万大军,为何会败于蒙古军队?

原标题:野狐岭之战,大金国45万大军,为何会败于蒙古军队?

野狐岭之战是蒙金战争初期的决定性会战,堪称世界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典型。另外,野狐岭之战也奠定了蒙古在战争中的优势地位、加速了金国的灭亡。要想知道金国在此战中失败的原因,我们可以回顾一下野狐岭之战的过程。

成吉思汗于1206年统一蒙古各部、建立大蒙古国之后,便开始对周边进行扩张,于1209年击败了西夏、并迫使西夏人向他臣服。面对蒙古军队的进攻,无力招架的西夏人只得向当时东亚最强大的金国求援,然而一直对西夏十分提防的金国贵族却乐于见到自己的敌人遭到削弱、拒绝了支援请求。随着西夏归降蒙古,金国实际上失去了防御西北部边境的缓冲国,安全形势急转直下。这也是战前金国犯的第一个错误。

另外,金国也错误判断了蒙古的政治形势。他们仍然将崛起的成吉思汗当成一个部落联盟的霸主,没有意识到成吉思汗的统一给蒙古草原带来的变化。在成吉思汗麾下,原本松散的小部落武装集团已经被整合成为规模更大、协调作战能力更强的大军团,这一游牧帝国体制可谓前所未有。除了优质的骑兵部队,蒙古人还从高昌回鹘、西夏和契丹等周边势力获得了更多的兵员补充,金国引以为豪的骑兵优势在蒙古人面前也不复存在。

与此同时,金国自身的军事实力也与鼎盛时期相差甚远。入主中原数十年之后,承平日久的金国统治阶级迅速腐化,曾经骁勇善战的女真武士迅速失去了昔日的战斗力。在此情况下,金国只能依靠治下的其他民族(汉、契丹、党项)进行作战,但这些外族军队显然不能掩盖金国军事实力退化的弊病。除了提防西北的蒙古和西夏之外,金国还要压制南方的南宋势力,巨大的边境防御压力也导致金国在应对蒙古军队时陷入捉襟见肘的状态,在兵力不足的情况下,很容易被蒙古军队各个击破。

在这样的不利形势下,金国只能寄希望于修建在西北边境的长城防御体系来抵挡蒙古大军的入侵。然而,如此漫长的防线不仅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其防御作用也较为有限,它至多只能防御中等规模的游牧部落入侵,对于有10万军队在手的成吉思汗来说实在作用有限。敌军来临时,长城的守军很难知道自己所在位置是否安全;而后方主帅也很难知道敌军的行动轨迹。面对这样的防线,进攻方只需寻找其薄弱环节、并集中力量以优势兵力突破即可。因此,十分熟悉金国的成吉思汗很轻易地看穿了金国的防御漏洞,他派一支偏师进攻大同、吸引金国部队的注意力,自己则亲率主力突破长城、攻破了东部的防御重地乌沙堡,乌沙堡的失陷也导致了金国长城防线的瓦解。

长城防线瓦解后,新的金军主帅完颜承裕只得下令部队南下、收缩防线,准备保卫已经无险可守的中都——燕京。完颜承裕通过收集残部和召唤援军,组织了一支号称45万人的大军,并将他们布置在野狐岭的山间阵地上。相较而言,野狐岭的地形更容易防御,山地地形也可防止蒙古骑兵的迂回突袭、减缓他们的推进速度,这也是此战中金国为数不多的正确决策。完颜承裕为了争取时间构筑防线,还派出契丹人石抹明安与成吉思汗谈判。然而,石抹明安被收买后投降蒙古,向成吉思汗提供了守军驻防的情报。1211年8月,成吉思汗命木华黎率精锐部队从金军防线的缺口——獾儿嘴向金军发起突击。虽然蒙古骑兵由于地势不利纷纷下马步战,但他们仍然成功击退了金军、进逼完颜承裕的大营,随着突破防线的蒙古军队越来越多,他们也成功将调度不灵的金军部队分割开来、各个击破。就这样,野狐岭之战以金军的全面溃败告终。野狐岭之战的失败不仅让金国的有生力量几乎损失殆尽,也使得中都燕京变得更加岌岌可危。虽然此后蒙古军队未能攻克中都,但金国已经彻底失去了东亚霸主的地位。

总体来看,导致金军在野狐岭之战中失败的原因可以归纳如下:

1、错误判断外部形势,未能正确衡量敌我双方的实力状况,外交上的失误导致自己在战时陷入孤立。

2、由于承平日久导致军事实力下降,军队的战斗力和组织性均弱于常年习战的蒙古人;过大的边境压力和过长的防线为蒙古军队突入境内提供了可乘之机。

3、成吉思汗早年有与金国交往的经历、熟悉金国内情,战前充分的侦查和外交工作也是蒙古军队取得胜利的关键。

4、石抹明安的叛变,使成吉思汗获得了关键的情报,对蒙古军队的胜利起了重要作用。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