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帝头发里检测出这一物质,他果然是被毒死的,传说原来是真的

原标题:光绪帝头发里检测出这一物质,他果然是被毒死的,传说原来是真的

戊戌变法是晚清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它直接导致了皇帝与太后关系的分崩离析,从此光绪帝被囚禁半生,最后死得十分诡异离奇。

1908年11月14日,光绪帝驾崩;11月15日,慈禧太后继而离世。仅仅相隔一天,大清帝国的两位扛把子相继陨落,放眼天底下哪有这么巧的事?时人皆怀疑死因蹊跷,于是有语云:“天下事未有如是之巧。”

当时身为光绪御医的屈桂庭撰有《诊治光绪帝秘记》,他悄悄记录下了光绪帝死前三天的奇怪反应:“在床上乱滚”,“大叫肚子痛得不得了”,而且“面黑,舌焦黄”。更奇怪的是,这些反应是光绪帝从前从未出现过的。这似乎证明,光绪帝的病症是突然而至的。

一百多年来,世人对光绪帝的死因怀疑甚多,主流观点共分为三种:其一,光绪帝长期被困,精神抑郁,因此患上神经官能症,继而引发心肺衰竭,故而驾崩;其二,袁世凯揭发告密,害怕重新执政的光绪对他下狠手,因此在靠山慈禧死前设计杀死了光绪帝;其三,慈禧经过戊戌政变,与光绪帝已然水火不容,她将计就计,临死前带走了他。

每种说法都有相当一部分支持者,并能提供详实的证据,但三者互不相让,且无法反驳对方。直到2008年,光绪帝的崇陵曾被打开,考古队员在整理封闭时意外发现了光绪帝的遗物,包括头发、遗骨和衣服。这可把考古工作者高兴坏了,因为有了头发,就极有可能揭开光绪帝死因的百年谜团!

通过科学仪器分析,在光绪帝的头发和腹部衣物之中提取到了大量的砷元素,而砷就是砒霜的主要成分。

普通人口服60至200毫克的砒霜便会中毒身亡,而光绪帝体内的砒霜含量远远高于致死量。这就表明,光绪帝的真正死因是砒霜中毒,也就是被人下毒杀害。那么,凶手是谁呢?

根据目前的史料证据,凶手为慈禧的可能性最大。原因如下。

其一,满洲旗人景善撰写的《景善日记》是清兵从大火中救出的,日记中记载八国联军围攻紫禁城时,慈禧最开始的想法不是出逃而是殉国,她说:“出走不如殉国,并令皇帝亦殉之。”这里表明,她早有弑君之心。

其二,《清稗类钞》、《崇陵传信录》等史料都记载过这样一个传说,说慈禧自知病重不返,便偷偷泄露口风给光绪并观察其反应,光绪听到消息后竟“微露喜色”,这让慈禧很不满意,遂痛下杀机。

其三,晚清吏部考功司主事胡思敬的《国闻备乘》记载了这样一句话:“外间纷传李莲英与孝钦(慈禧)有密谋,予遍询问内廷人员,皆畏罪不敢言。”这或许表示,慈禧安排李莲英下了毒。

其四,清室后裔、书法家启功曾透露,他的曾祖父、时任礼部尚书的溥良曾亲眼看到有一太监从慈禧宫中拿出一个盖碗,里面是“老佛爷赏给万岁爷的塌喇”。送到光绪处不久,就传出驾崩的消息了。随后乐寿宫才哭声四起,宣布太后也死去。

其五,根据曾经担任慈禧“紫禁城八女官之一”的德龄公主自述,她在英文版的《瀛台泣血记》中指出凶手就是慈禧,但执行者是李莲英。毕竟光绪帝处虽为禁岛,但一般的太监还是无法轻易下毒的,必须是像李莲英这般位高权重才有这个可能。

至于袁世凯,纵然他有弑君之心,但当时他已经被开籍回到河南安阳老家,直接嫌疑并不大;即便他要在贡品里掺加砒霜送去毒死光绪,进宫后也必须经过试毒手续,所以他毒杀光绪帝的可能性不大。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应该可以下定结论,即光绪帝死于砒霜中毒,直接凶手是李莲英,而幕后主使则是慈禧太后。呜呼,太后囚禁、毒杀皇帝,这听起来就非常可怕,权力的游戏真不是一般人能玩得起的,一不小心就要赔进去一辈子。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