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两位编外皇帝,和太后关系不一般,一位声名赫赫一位默默无闻

原标题:清朝两位编外皇帝,和太后关系不一般,一位声名赫赫一位默默无闻

清朝十二帝估计很多人都了解。

清太祖努尔哈赤、清太宗皇太后、清世祖顺治皇帝、清圣祖康熙皇帝、清世宗雍正皇帝、清高宗乾隆皇帝、清仁宗嘉庆皇帝、清宣宗道光皇帝、清文宗咸丰皇帝、清穆宗同治皇帝、清德宗光绪皇帝,再加上末代皇帝宣统帝,一共十二位。

但是清朝还有两位候补皇帝,一位声名赫赫,一位却湮没无闻。

第一位是多尔衮(1612~1650),不是皇帝胜似皇帝,清朝第一位摄政王,被追尊为清成宗。

其实清朝真正的清世祖应该是多尔衮,多尔衮是清朝开国元勋,战功赫赫,清朝入关统一天下的功劳绝大部分都是他打下来的,他与孝庄太后的八卦更是世人耳熟能详。

清朝自多尔衮摄政以来,创建了很多清朝制度,清朝很多的基础国策原型都可以追溯到多尔衮,多尔衮虽然是军功赫赫,但他对清朝最大的贡献却是文化、法律、制度方面的,是他确定了清随明制、汉化但一定要保留女真基本的风俗习惯、优待士绅官僚阶层、明面上尊崇明朝皇帝和孔子家族、发布剃发令一系列影响巨大且深远的国家政策。

如果不是多尔衮英年早逝,顺治皇帝这一脉能不能当皇帝都是一个问题。

本来豪情万丈,气吞山河的多尔衮,也许是因为男人的一时柔情,落入了孝庄太后的柔情陷阱。

真正的枭雄气短,儿女情长!

正所谓: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抛却了宏图大志,称霸天下的雄心!

多尔衮是一位可悲,可叹的枭雄。

死后虽被追尊为“清成宗”又有何意义?最后还不是被抄家灭口,多尔衮多铎一脉有几个后人活下来了?

第二位那就很少有人知道了,那就是保庆帝爱新觉罗·溥儁(1885~1942)。

戊戌变法后,慈禧太后决定废掉与自己作对的光绪帝,立一位新的清朝皇室成员为皇帝。

经过再三考虑,决定立端郡王爱新觉罗·载漪15岁的儿子爱新觉罗·溥儁为新的皇帝。

1899年12月24日,慈禧太后正式下懿旨,令溥儁入继同治帝为嗣,赐号“大阿哥”。

储君都已经选好了,慈禧太后就迫不及待的想废了光绪帝,决定在庚子年新年让光绪退位,并立溥儁为帝改元“保庆”。

1900年正月初一,大阿哥溥儁代光绪帝到大高玄殿、奉先殿行礼。

慈禧本拟订于1900年,举行光绪的禅位大礼,并且连溥儁的年号都想好了,是为“保庆”。

只可惜慈禧的此举遭到了多股势力的反对,包括王公大臣及各国驻华公使。

不仅清朝八旗内部反对声众多,地方督抚更是大力反对,其中包括刘坤一、张之洞等国家重臣。

而且慈禧太后派遣荣禄让各国公使前来道贺,以表示对慈禧决定的支持。各国公使都拒绝支持清朝废帝,另立新帝。

慈禧太后立溥儁为帝的提案就这样被搁浅了。

而后义和团盲目杀洋人,导致八国联军侵华,慈禧太后和溥儁西逃。

后来李鸿章与八国联军签订不平等条约,条约要求严惩煽动义和团的重要头目。

溥儁生父载漪就是其中之一,溥儁也因为其父亲的缘故,废除了皇储的身份,被赶出宫。

自此溥儁彻底与帝位无缘。

多尔衮因实力太过雄厚而被孝庄太后清算,保庆帝因为实力太过微小而被慈禧太后抛弃。

这两位“候补”皇帝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阐释了“最毒妇人心”的含义。

还好大清国亡了,保庆帝溥儁安安稳稳活到了1942年,虽然保庆帝没有多尔衮的那么豪情万丈,儿女情长,但是人家却是happy end,子孙后代也平平安安地活着,从下场来看,远甚于多尔衮。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