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坤一:清末柱石之臣

原标题:刘坤一:清末柱石之臣

刘坤一:清末柱石之臣

刘坤一起家军旅,谋国独见其大,晚年勋望,几轶同侪,房、杜谋断之功,不与褒、鄂并论矣——《清史稿》

前言

1902年10月6日,晚清两江总督刘坤一病逝。

刘坤一是晚清东南三大臣之一,甲午战争时,他反对议和主张对日宣战,维新运动中,他力保光绪,八国联军侵华之际,他参与制定“东南互保”协议,晚年的他又多次请求朝廷变法,被清廷称为“国家柱石之臣”。

刘坤一和李鸿章都是晚清重臣,两人有很多相似处,他们都在镇压太平天国中走上仕途,同属洋务运动的代表。

▲刘坤一(1830年1月21日-1902年10月6日)

那么,刘坤一是个怎样的人呢?

首先,他是“东南互保”的参与者

晚清末年,民间的义和团运动兴起,处处与列强作对,势力发展的很快。洋人的教堂、铁路、电线都被义和团成员破坏,列强不堪其扰,要求慈禧严厉镇压义和团。

但慈禧不愿听从列强的主张,因为西方列强曾反对慈禧废立皇帝。于是,慈禧对他们的诉求毫不理睬。外国人看清廷不管,直接出兵天津。慈禧则下令各省出兵应战,局势愈演愈烈。

▲义和团运动

眼看局势恶化,身在南方的刘坤一觉得,清廷一旦和外国开战,后果不堪设想,决定先稳住西方各国,保证长江地区的安全,等待北方的局面好转后,再采取下一步措施。

就在此时,英国方面对刘坤一说,英国愿意帮助清政府武力镇压义和团,这样也能保证英国在长江流域地区的利益。于是,刘坤一和晚清重臣张之洞等,迅速开始讨论应对时局的办法。

经过商讨,刘坤一和英国议定《东南保护约款》,史称“东南互保”。协议达成后,刘坤一开始保护外国的教堂及洋商,阻止义和团南下。东南互保看似是维护了列强利益,但实际上也保住了清朝在南方统治的稳定,后来,义和团被镇压,慈禧盛赞刘坤一保护东南的功劳。

▲东南互保示意图

其次,他是慈禧信赖的送塔人

1894年,慈禧太后六十大寿,文武百官齐来贺寿,刘坤一也是贺寿队伍当中的一员。

贺寿都要说些吉祥话,轮到刘坤一时,只见他双手抱拳屈膝叩拜,用新宁腔普通话道,我没什么好准备的,就是在江南镇江金山上造了座宝塔,取名‘慈寿塔’,祝您老人家长命百岁。

刘坤一的贺礼与众不同,慈禧很开心。不过,慈禧也没有被这份寿礼冲昏了头,她决定考考刘坤一,于是就问他,我能活多大啊?刘坤一被慈禧的问题问住了。

▲慈寿塔

正在为难之时,一个小孩给刘坤一递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天地同庚”四字,刘坤一大喜,把这四个字念给慈禧听,慈禧很开心,让人把天地同庚四个大字刻在“慈寿塔”旁。

慈禧本来打算大肆操办自己的六十大寿,可此时正值日本人挑起甲午战争,慈禧心情不佳,刘坤一的寿词让她排解了很多烦闷。寿宴结束后,慈禧还在颐和园的花园里单独召见了刘坤一,并赏赐给他自己御书的福字和寿字。

谈话结束后,慈禧与刘坤一单独在吃了饭,这种高规格的待遇,是其他大臣从未曾有过的。

▲刘坤一关系图谱

最后,他是坚持抗日的预言家

刘坤一是个非常有前瞻性的预言家。早在日本吞并琉球群岛时,他就曾预言说,日本迟早是大清朝的祸患。果然,光绪二十年(1894)七月,甲午中日战争爆发了。

甲午战争中,清政府战败了。第二年,日本向清廷提出了苛刻的条约款项,还指定要求李鸿章出面谈判,刘坤一得知即将签定对日条约,当即就向朝廷上奏,反对对日议和。

刘坤一在奏报当中说到,赔款又割地,哪有这样的道理?如果按照日本人的要求,把辽东和台湾都给了他们,各国恐怕都会效仿,如今天津等地还有重兵驻防,我们还可以与日本一战。

▲《马关条约》

光绪和大臣们讨论,刘坤一还是坚决反对议和,他苦口婆心地说,《马关条约》更细节地条款我不清楚,但是割地赔款这条我知道,这种条约不能签,打仗也比议和强。不过,虽然刘坤一据理力争,《马关条约》还是签了。

面对台湾被割让的局面,刘坤一很气愤,他致函台湾巡抚唐景崧,鼓动其保住台湾,说必要的时候自己愿意助他一臂之力。刘坤一还秘密派遣自己的幕僚易顺鼎前往台南,游说刘永福坚持抗战,但最终还是失败了。

▲刘坤一塑像

小结

作为封疆大吏,刘坤一处事圆滑、为人低调、能力卓越受到慈禧重用,它虽然也有行贿贪腐行为,但在涉及民族大义的问题上,他立场坚定、态度坚决,在民族气节上是没有亏输的。

【参考资料】《清史稿》《简明中国古籍辞典》《刘坤一传》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