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尼姑在明英宗亲征瓦剌时,为何极力劝阻?

原标题:一位尼姑在明英宗亲征瓦剌时,为何极力劝阻?

明英宗正统十四年(1449),蒙古瓦剌部首领也先率军南侵,明英宗在宠宦王振的鼓动挟持下仓促亲征。陕西尼姑吕氏途中拦阻皇帝,谏言出师不利。明英宗大怒,令军士抽打吕尼,率大军继续前行。

双方军队尚未交锋,王振惊恐畏敌下令班师。撤退途中,王振为炫耀乡里,企图携英宗临幸其家乡蔚州。由于行军路线屡变,终使瓦剌追兵赶至。同年八月,明军大败于土木堡,英宗被俘,王振死于乱军之中。

被囚的明英宗对于劝驾的吕尼思念不已,幻觉中常常见到吕尼在哭诉,有时还送来饭食。后来明英宗被释放回北京,于天顺元年(1457)发动“夺门之变”,杀于谦、废代宗,重登帝位,改年号为天顺。

明英宗复辟后,感念吕尼护驾之功,下诏敕封其为皇姑,建寺赐额“顺天保明寺”,隐含“明保天顺”之意,民间俗称皇姑寺。

皇姑寺第一任住持吕尼确有其人。据《普度新生救苦宝券》记载,她是陕西省西安府邠州道安里王寿村人,生于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早年云游河南传教,后来在北京宣扬大乘佛法,普渡众生。吕尼圆寂后,葬在寺东二里许,当地俗称为“老祖坟”。

皇姑寺位于北京市石景山区西黄村。

《帝京景物略》记载,正殿设有皇姑肉身像,趺坐愁容,头戴宫廷制作的丝绸绣帽。传说万历初年,未加金饰的皇姑肉身像头顶还有热度呢!殿中悬挂着明英宗御笔书写的敕令三道,廊壁绘制当年北征图景。

据记载,皇姑寺占地六顷零七十一亩,均蠲免粮税,另有皇亲内宦供给施舍,寺内尼姑众多。明孝宗弘治年间颁布敕令,“凡官员军民诸色人等,自今以往,毋得侵占田土,毁坏垣宇,以沮坏其教。敢有不遵朕命者,论之以法。”明世宗一度崇道禁佛,寺庙多有毁坏,皇姑寺最终也难逃厄运。但受到皇亲贵戚荫护的皇姑寺,毁而不久便重新修建。寺内有专人看护,外人很难进入。

清康熙年间,皇姑寺重修,康熙帝认为原来的寺名“保明”太不吉利,有反清复明之意,就下令改名“显应寺”,不过民间依然称为皇姑寺。

清光绪九年(1883年),重加修葺。民国24年(1935年)再次修葺。

解放后,皇姑寺最初改做西黄村小学。1990年代为八大处农工商占用,2005年产权归石景山区文化委员会,2007年开始大规模修缮,至2015年已基本恢复中路院落原貌。现有四进院落,山门一座;第一进为天王殿,钟鼓二楼;第二进为观音殿;第三进为吕祖殿;第四进为药师阁。

2011年3月7日北京市政府公布为第八批文物保护单位。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