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音乐学院将拆除围墙向公众开放!高校的墙再引热议

原标题:上海音乐学院将拆除围墙向公众开放!高校的墙再引热议

近日,上海音乐学院即将拆除围墙向公众开放的消息引发众多网友关注。据悉,目前学校正在拆除围墙,随后还将有一段时间用来进行绿化铺设养护等等,正式开放日期尚未敲定。

没有围墙的大学

在今年上海“两会”的会场里,上海音乐学院党委书记徐旭表示,拆除围墙与上海音乐学院附近另三栋历史建筑整体划转给“上音”,将提供更多的空间助力学校的“双一流”建设;同时,这六栋历史建筑理顺产权归属,通过整体整修,希望恢复原始风貌;最重要的是打开校园是为了更好融入城区、街区、社区,让“上音”的文化艺术创作优良的“精神食粮”服务于大众,向市民开放艺术鉴赏、大师课堂。

开放后,上海音乐学院将把向市民开放和合适的管理服务融为一体,为上海呈现开放、包容的“上音”校园文化,为大众实现美育教育的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人民大学人民建,人民大学也要为人民。“上音”作为人民的艺术院校、艺术大学,一定是要把它回归到人民,除了校园开放,我们还要把课堂、创业平台搬到全市各个公园、各个艺术场馆,真正服务好大众,体现“双一流”大学的担当。

此外,上海理工大学校长丁晓东在“两会”现场接受媒体专访时也表示高校打破围墙将是“一种趋势”,不仅仅是有形的“围墙”,还有无形的“围墙”。

他提到,“破墙”开放校园要有制度保障,高校打破围墙目前看来是一个趋势,但是在制度保障上也要同步跟进。

以上理工为例,因为校区都临街,打破围墙后,学校的道路就会转变为社会公共道路,道路交通安全的管理、学校公共设施的保障、学生住宿教学的安全等等,都需要在管理责任上进行厘清,有一定的制度安排。“目前杨浦区和市里面正在跟学校商量,看具体怎么做,商讨如何在制度和策略上做出妥善合理的安排。”

在他看来,校园建筑本就是政府资产,上海也养育了学校,让师生拥有一个美丽的环境,这些美丽的资源开放共享给社会大众,是应当的。前提是在开放与安全稳定保障之间有一个平衡,需要周全的制度保障

没有围墙并不新鲜。比如湖南大学的一大特色就是没有围墙。此外,还有一些大学正在探索“没有围墙”。近期,浙江大学“一带一路”国际医学院一期工程学生宿舍主体已顺利封顶,据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董事长、首席总建筑师董丹申表示,秉承“多元、国际、共享、开放”的设计理念,未来的国际医学院校园不设围墙,对城市开放共享。

2019年,西安交通大学在新校区举办研究生开学典礼。该校区没有围墙,宿舍也是单间,学生进入单栋楼时有刷卡门禁,这在当时引起了很多关注和热议。对此,西安交通大学官方微博表明:宿舍及教研区都有严格的门禁安保系统。而面对网络争议,西安交通大学校长王树国公开回应称,“希望校园没有围墙不只是物理上的无围墙,更希望学术无围墙。”

开放,校园安全要注意

大学没有围墙,部分网友会对校园安全产生忧虑。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或许可以参考国外的学校。

国外许多高校因为没有传统意义上的校园,因此校园建筑几乎都是需要刷卡才能进入的。为了保障穿梭于校园各区域的师生安全,国外高校的应对措施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加强在校师生的安全意识,从主观安全意识入手降低危险事件发生的概率;二是保障校警工作的专业性,揪出对师生和公众造成危害的恐怖分子。

为了提高在校师生的警惕性,一些国外高校安保部门不仅每天定时为全体师生有规律地发送校园及周边环境安全状况的邮件和短信提醒,为入校不久的新生安排安全教育讲座也是一项常规工作,除此之外还安排每学期全校师生都必须全员参加的防侵害演习。佛罗里达州立大学校园中设有多个报警柱,一旦学生感到有人尾随或者怀疑周围情况不安全,马上到最近的报警柱按响警铃,校警会迅速赶到。“报错警是安全意识强的表现,不会有任何人责怪你”,这是学校安保部门向学生一再灌输的理念。

我们相信校外人员对学校的感情,但是不能因此放松对少数滋事分子的警惕”,是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校园安保工作的理念。该校校警工作被划分为“现场服务”和“支持服务”两大类。“现场服务”的校警主要负责校园巡逻、校园自行车管理、骑警组织管理及警务沟通;“支持服务”的校警其职责则是给予其他部门安保协调的帮助,如公共安全教育活动、安保隐患信息记录、回应 911 和其他机构的电话等后勤类工作。

为了更好地应对校园开放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该校安保部门还明确规定“学生、教职员工、访客和社区其他成员将享受最优先级的应急管理”。“突发事件应急程序指南”“突发事件紧急通知系统”“突发事件中的残疾人士准备工作”一系列的应对工作被清晰列在学校网站上,欢迎公众通过网站找到有帮助和感兴趣的信息。

同时,为了保证校警工作的专业性,在职校警每年还要接受不同期限的业务训练和安保演习。在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校园安保工作,可不是随便招来一群人简单巡巡逻站站岗就能敷衍了事的。”

相关链接:

“无形”的墙也在被打破

一些大学在推倒“有形”的墙,而更多大学正在推倒“无形”的墙。

“好的大学,没有围墙。”进入中国大学MOOC,很多人都会看到这样一句话。在线开放课程又称“慕课”。作为一种与互联网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它打破了教育的时空界限,推倒了学校的“围墙”,颠覆了传统大学课堂教与学的方式。

2020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在疫情防控期间做好普通高等学校在线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面向全国高校免费开放全部优质在线课程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截至2020年2月2日,教育部组织22个在线课程平台免费开放在线课程2.4万余门,覆盖了本科12个学科门类、专科高职18个专业大类。

2021年12月,教育部发布《全国普通高校本科教育教学质量报告(2020年度)》。《报告》指出,疫情期间高教战线凝心聚力,通力合作,为疫情防控贡献了重要力量。疫情期间不停教、不停学,多措并举保证招生、教学、就业等稳步推进。在线教学规模庞大,全国本科高校共有108万名教师开出110万门/1719万门次课程,在线学习大学生人数共计35亿人次,全国高校在线课程开出率达到91%。

此外,自疫情开始以来,包括华南理工大学在内的众多高校都曾面向社会开放在线课程,这些课程不仅面对高校,更是面向全社会、各行各业等,这让更多人可以体验一流大学的课程。

比如,2020年12月,北大学堂在线课程正式面向社会开放。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副司长谢俐表示,北大学堂的开通上线是面对疫情常态化所作的新的应对,是面对在线教育新常态所做的新探索,是面对服务全民终身学习所做的新的布局,这是北京大学推动继续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体现了北京大学履行社会责任的担当,是服务全民终身学习、促进提高全民受教育程度、推动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具体体现和实际行动。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