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白沙洲是什么地方?网友曾调侃它是“伊拉克”,如今变化太快

原标题:武汉白沙洲是什么地方?网友曾调侃它是“伊拉克”,如今变化太快

在长江之水在漫长时间的冲刷下,武汉长江段曾在历史上出现过多个沙洲,如金沙洲、白沙洲、鹦鹉洲等。

其中最有诗意的当属鹦鹉洲。尽管它早已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但诗人的传诵和世人的传颂,令其一直不曾离开。

如那千古佳句: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想必每一个武汉人读起这句诗都会感到阵阵陶醉吧。

相较之下,白沙洲则显得“土气”了。一是无文人墨客的诗文加持,二是所在片区的环境不理想,常被网友调侃是“武汉伊拉克”、“武汉叙利亚”。

虽是玩笑话,但在一定程度中也说明了白沙洲的发展滞后、灰大、道路破烂、溶洞、不宜居住等问题。

然而历史有记载,白沙洲为一块宝地、商贾云集、宜居宜商,十分繁盛,素有“武汉南大门”的称号。

旧时是著名的竹木集散地和商贸码头,武汉码头文化最早起源地之一。

《江夏县志》记载:白沙洲,竹木贸易甚盛,湘人多侨居于此。《武昌要览》也有相关记载。

因地处城市上风区,下依繁华武昌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这里是商贾云集之地,适宜居住,也是武昌造船的主要基地。

110多年前,张之洞主持修建武泰闸,武昌南一带逐渐成为交通、商贸繁华地带。南边的白沙洲地区,被他作为兴办实业的“试验田”,繁华自此而成。

民间又有俗语:“金沙洲,白沙洲,鲇鱼套里金银窝。”可想而知白沙洲当年的盛况。

据记载,当年从湖南来的木材商人被武昌人称为“湖南帮”,江西竹木商人被称为“江西帮”。白沙洲的码头繁忙和商贸往来,也在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

白沙洲这片区域的名称最早源于长江上的一个沙洲,即白沙洲。“白沙洲”之名已有数百年之久,明弘治五年(1482年)前就已存在。

解放初期属武汉市武昌区第二区,1952年建立白沙洲、八铺2个街人民政府。自此,又经过多次行政变迁。

随着武汉城市发展进程的加快,受制于老武船的阻隔及京广线的切割,与城市近在咫尺的白沙洲片区未能在武汉第一轮城市扩容中受益,逐渐变成武汉市发展的“塌陷区”。

作为武汉三环内的一片区域,白沙洲的境况确实尴尬。在网上,总能看到这样的留言或帖子——“白沙洲为何发展不起来?”

有人总结为区域定位不明、交通瓶颈制约、主导产业缺乏、配套设施缺失等。加之这块区域有不少大市场,导致综合环境不理想,如噪音肆虐、道路破烂不堪、灰尘大等等。

面对这些客观存在的现实问题,以及在部分网友“不看好”的声音中,白沙洲发展总是在默默进行着。

自2010年后,政府高调支持白沙洲区域发展,并在十二五规划中把发展白沙洲作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后,白沙洲则快速开启了它的“变局之路”,似乎是有着“三年不鸣,一鸣惊人”的壮大气势。

随着白沙洲高架桥的建成、房地产的开发、万科城市广场的建设、武太闸巡司河体育运动公园的建设、胜利公园的建设、张家湾人民公园的建设、烽胜公园的建设、毛坦公园的建设;

杨泗港长江大桥的建成,地铁5号线的开通、居然之家、季佳荟、白沙未来城、龙湖武汉白沙洲天街等商业体建设、洪山江滩(白沙洲江滩)的建设;

两大三甲医院(湖北省妇幼保健院洪山院区、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洪山院区)的建设、学校教育建设……白沙洲逐渐成为许多人期待的对象,也变成许多年轻人买房的首选地之一。

它的发展,肉眼可见,速度之快令人惊喜。

武汉有句文旅宣传语,叫“武汉每天不一样”,这句话的含义同样也适用于白沙洲。甚至有网友称“白沙洲崛起”指日可待,也有网友调侃“今天的白沙洲已经令人高攀不上了”。

从曾经不被看好的“武汉伊拉克、叙利亚”变成今日的“高攀不上”,足以证明白沙洲的发展已经步入正轨,尤其是这两年的变化特别大。那条总被吐槽“武汉最烂”的路—— 烽胜路也大变样了,平坦而干净。

相信未来的白沙洲,会越来越好。就像未来的武汉,会越来越壮阔。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