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世昌与袁世凯,2个民国大总统的“断头之交”

原标题:徐世昌与袁世凯,2个民国大总统的“断头之交”

以清朝总督出身而担任民国总统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袁世凯,一个是徐世昌。徐世昌和袁世凯之间的关系非同一般。袁世凯小站练兵的时候,徐世昌在旁协助;袁世凯当上民国总统的时候,徐世昌担任他的国务卿。两人身后的名声差别甚大。袁世凯背负了不少恶名,而徐世昌,却似乎没受什么牵连。

徐世昌1854年出生于河南卫辉府(今卫辉市)曹营街,家境贫寒,但他却从一个寒门士子,官至清朝政府的协理大臣,再到民国总统。他的成功,靠的就是对时局的敏锐感觉,以致人送外号“水晶狐狸”。

袁世凯在辛亥革命中能重出江湖,与徐世昌关系紧密。

1911年5月,清廷预备立宪,成立责任内阁,徐世昌被任命为协理大臣,相当于现在的国务院副总理职务。然而,徐世昌坚辞不就,和内阁协理大臣那桐唱起了双簧。

那桐上条陈保举袁世凯,徐世昌则以体弱多病为由,坚决请辞,并毫无顾忌地在政治官报上为袁世凯摇旗呐喊:“其(袁世凯)才胜臣十倍,若蒙特予起用,必可宏济艰难。”

虽然此番袁世凯重新起用的目的并未立即实现,但经徐世昌费尽心思多方奔走,无形之中也给朝廷诸多压力。半年后,辛亥革命爆发了,袁世凯终于东山再起。而出面邀请袁世凯出山的,正是徐世昌。

最终,袁世凯被任命为钦差大臣,指挥各路大军开始南下镇压革命。不过为了节制袁世凯、徐世昌二人,清政府同时派出了摄政王兼陆海军大元帅载涛。为了把载涛剔除,徐世昌可谓煞费苦心。他发现载涛胆小怕死,因此让袁世凯命令派他上前线,结果这一举动,直接把载涛吓得退休回家。

不过,徐世昌也并不是完全死心塌地与袁世凯并肩战斗的,他还是藏了私心。1912年,袁世凯接替孙中山,担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这个时候,“大哥”徐世昌并没有马上随着袁世凯就任,而是隐居到了青岛。在他看来,当时的时局还不明朗,需要继续等待。

1914年,袁世凯根据新约法,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袁世凯再次邀请他出任民国政府的国务卿,据史料记载,面对袁世凯的邀请,徐世昌的表现是“喜而不寐”。一是国务卿的职位不低,二是他也看出来,袁世凯已经站稳了脚跟,自己不会站错队。

然而,鉴于局势的变化,徐世昌最终还是与袁世凯背道而驰。

1912年,袁世凯在终于登上权力巅峰后,不再满足于做一个大总统,也开始梦想千秋万代的“家天下”。可是,当日本驻华公使向袁世凯递交了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作为支持他称帝的先决条件时,袁世凯还是倒吸一口冷气。

袁世凯向徐世昌问计。徐世昌建议袁世凯采用东北张作霖对日本人惯用的手法久拖不决,静待外援。袁世凯采纳了,但是,由于日本人的武力威胁,加之急于称帝的私心作祟,这个计策最终流产。1915525日,中日正式签订“二十一条”,消息传出,全国上下一片愤怒。

徐世昌也愤懑至极,干脆一连十多天闭门不出。后来,袁世凯屈尊降纡,主动上门,好话说尽,徐世昌才悻悻回到国务院办公,但两人的分歧已初露端倪。

为了探明“大哥”对自己称帝的真实想法,袁世凯派奕勖之子载振前去打探。徐世昌开始一直打哈哈,不表态。于是,载振直言“特来请您带这个头,一起鼓动项城(即袁世凯,袁出生于项城)。”徐世昌当即脸色一变“你们父子怕宗人笑话,难道我就不怕别人笑话了?”

有人说,徐世昌之所以不支持袁世凯,是因为一旦袁世凯称帝成功,他作为老大哥还得给皇上下跪,所以内心不平衡。事实上,这是很肤浅的理解。实际上,徐世昌对当时的局势洞若观火。徐世昌曾对袁世凯直言不讳地说“如果恢复帝制,一旦出事,将来连回旋的余地都没有……”

在袁世凯称帝后,徐世昌还在日记里发出了如下感慨“人各有志。志在仙佛之乡者多,则国弱;志为圣贤之人多,则国治;志为帝王之人多,则国乱。”

可见,在袁世凯称帝的过程中,徐世昌对政局的认识是何等的准确。即使是老朋友,他也不偏袒,丝毫没有狭隘的哥们义气。这,或许才是徐世昌“苟全性命于乱世”,甚至官运亨通的秘诀吧。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