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之战,中世纪世界规模最大的水战

原标题:鄱阳湖之战,中世纪世界规模最大的水战

(1363年8月30日─1363年10月4日)鄱阳湖之战是中国元朝末年的一场重要战役,朱元璋在此役击败并杀死强敌陈友谅,也被视为中世纪世界规模最大水战。

至正十七年(1357年)九月,陈友谅袭杀倪文俊,自称宣慰使,以邹普胜为太师,张必先为丞相,起兵攻下江西诸路。迎徐寿辉迁都江州(治今江西九江)。陈友谅挟持徐寿辉,自称汉王,建都江州,国号汉,年号大义。

至正二十年(1360年),陈友谅东伐朱元璋,并在途中杀徐寿辉,自立为大汉皇帝。陈冲破朱元璋长江太平防线,兵临集庆(今南京)城下。

陈朱双方在集庆城西北的龙湾展开恶战,不巧江水落潮,百艘巨舰搁浅,陈友谅大败,逃走江州(九江)。

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四月,陈友谅再出兵围攻江西洪都(今南昌),水陆两军号称60万人,陈友谅还动用水陆两栖作战,水船使用高大但是迟缓的楼船,却围攻洪都不下(守将是朱元璋之侄朱文正)。

朱元璋在七月亲率20万人救洪都,出身原元军水师叛军的陈友谅于是撤围,在中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选择所擅长水战迎战朱元璋。

才九天明军舰队大军自南京出发便抵达南昌救援,明军舰队分成11队,大船队在中央,余小船队载步兵至南昌登陆支援南昌守军。

七月二十日(8月29日)两军主力在鄱阳湖对峙,次日(8月30日)黎明开始大战,前三天明军船小兵少处劣势,汉军“楼船”居高放炮石攻低处明军船舰,朱元璋座舰也中弹攻毁几乎被汉军俘虏,幸赖锦衣卫数船奔赴救出朱元璋。

后来朱元璋采纳郭兴的建议,用火攻、投石机,第四天(9月2日)起烧毁陈军二十几艘楼船舰船,汉军伤亡惨重,至少两万五千名汉军战殁,陈友谅哥哥阵亡,陈友谅更悲痛不已,陈军愤而于阵前杀明军俘虏,导致明军自觉退无可退、非背水一战不可。

之后陈军形势开始不利:鄱阳湖因为秋阳久晒导致水位降低,汉军楼船大重却吃水深慢甚至搁浅、不敢靠岸,反观明军船小速快可利攻击,也可以靠岸扎水寨作持久战。

八月下旬,明军陆军克复南昌,部分明军舰队撤出至赣江、长江,仅留部分舰队与陈续战,等待明步军来援完成水陆包围。

到了八月二十六日(10月4日),陈军企图突围退回武昌,在湖口受到明军岸上步兵万箭遮天连发阻截,陈友谅从船舱中探头出来,竟中流矢死,陈军于此再丧两万士卒,余五十万残部溃散逃败。

陈友谅军队见陈友谅已死,溃败而逃,最后剩余的五万余名将士也全部向朱元璋投降、最终这场持续三十七天的鄱阳湖之战,以陈友谅的死,朱元璋大军完胜而告终。

纵观整个鄱阳湖之战,陈友谅的失败似乎是必然的。

首先,陈友谅所谓的60万大军,在经过洪都保卫战之后实力已经被大幅度削弱,而陈军的粮草也已经在洪都保卫战中消耗殆尽。也就是说在鄱阳湖之战中,陈军几乎是空着肚皮在打仗。

其次朱元璋善于洞察先机,在各个交通要道派兵驻守,不仅使得陈军无路可走,而且还切断了陈军的粮草补给来源,这样就使得陈军得不到粮食补给 只能等死。

第三,朱元璋善于扬长避短,利用陈友谅舰队不灵活的弊端对其进行攻克,从而扩大了自己部队的优势。

第四,士兵是战争的主要力量,朱元璋军队上下一心,将士们齐心协力,不惧生死。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