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瑞清的书法,用笔抖来抖去,是古拙还是俗气?

原标题:李瑞清的书法,用笔抖来抖去,是古拙还是俗气?

晚清至民国时期是一个文化思潮激荡碰撞的阶段,诞生了许多书风创新的书法艺术家,李瑞清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直至今日仍不断被后辈纪念和研究。

李瑞清

李瑞清在书法史上的名气,除了本身的书法成就之外,还因为其坚贞的品格与对书法教育的开创有关。李瑞清在清末是从政为官的士大夫,面对晚晴变局,始终不改其忠诚本色;他在两江师范开办图画手工科,成为后来美术教育的发端。

李瑞清书法

于书法而言,李瑞清擅长各种书体,书风可秀可刚,沉稳俊逸,各具神态,特别是其颤掣诘曲的书法线条,更是非常值得品析。正因为如此,他的书法也有了“抖笔宗师”的名号。

李瑞清从辛亥革命后居于上海。作为晚清文人书家身份的遗民,为了表明对清王朝的政治坚守,他自号“清道人”,也有几分出家意味,自此作品再无李瑞清落款,均以清道人落款。

李瑞清书法

此时,他的目标俨然已成为了一名鬻艺的商业文化人,而不是一名从政为官的清朝士大夫。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受生活所迫,虽然李瑞清已痛失至亲妻儿,但是为了供养家族人员共计近四十余口的生活,他仍担当起了养家重任,而鬻书明志是其谋生的主要方式。

这一时期他凭借扎实的基本功开始求变创新,其中不乏为了教书育人发展书法艺术之意向,也有顺应艺术市场顾客需求的目的。

李瑞清书法

李瑞清后期作品的方笔用笔极力表现方厚雄劲,折曲的表现减少,而圆润饱满的圆笔和颤笔表现越来越多,可能也是被社会生活磨去棱角的原因。

李瑞清从大好仕途走向文人书家,有面对现实的无奈,然而想要放下内心政治抱负和文人节操并非易事,想必李瑞清是做过思想挣扎的。

李瑞清书法

对于李瑞清书法中的“颤笔”,学界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赞同者认为,这是李瑞清在行笔过程中,以丰富的顿挫、捻转,使线条诘屈古拙,充满了金石气息。

书法的线条,忌讳平铺直叙、一划而过,而要“涩笔前行”,如此写出来的线条,才会有力度、有质感。从李瑞清的书法作品来看,他的确是写出了碑刻那种斑驳的效果,具有很强的金石意味。

李瑞清书法

反对者则认为,李瑞清的书法虽然具有自己的面目,但太过于追求用笔的擎颤,则失去了书写的自然与灵动。

林散之先生曾评李瑞清书法“滞涩不能像清道人那样抖,可谓之俗”。一个“俗”字,便将李瑞清的书法定在了万劫不复的境地。在李瑞清的书法中,我们能看出他为了打破平铺直叙做出的努力,但却因抖动过甚,成了僵滞板刻的典型。

李瑞清书法

当然了,李瑞清这样写,是有现实原因的。彼时的上海,对于书画求新尚异,没有独特的面目,很难经营市场。李瑞清书法风格的形成,也是为了迎合市场所做的尝试。

虽然存在一些争议,但李瑞清将不同字体的书法作品写得各具神态,形成了一种可以让广大人民群众雅俗共赏的书法创作风格,这种独特辨识度的书风可秀可刚,沉稳俊逸,对近现代乃至未来书法艺术创作实践都是有价值的。

李瑞清书画

他那独特的书画风格,影响了画家张大千、吕凤子等人。张大千的书法也是受李瑞清颤动笔意下灵动流畅书风的影响。

遗憾的是,李瑞清晚期创造性风格实践的时间并不长,这有其英年早逝的原因,也有李瑞清开始居于海上鬻书为晚清民初阶段的原因,在这一阶段的创作生涯中,他同时还从事着教育工作和社会活动。

李瑞清的风格到底适不适合今人去学习,小编认为是值得的,这种歪歪扭扭,实际上是隶书与魏碑的结合体,胜在字型与结构,而非重在运笔,令人眼前一亮,反正嘛萝卜青菜各有所爱,看诸公怎么选择了!欢迎评论区说出你们的想法哦!

评论全开,我相信你的想象力

- end -

—版权声明—

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如需转载请联系墨池

总监丨冯错

编辑 | 颇黎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