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辈枭雄儿子不及,马英九父亲马鹤凌,为何至死不忘两岸统一?

原标题:父辈枭雄儿子不及,马英九父亲马鹤凌,为何至死不忘两岸统一?

在阅读此文后,辛苦您点下“关注”,方便讨论和分享,为了回馈您的支持,我将每日更新优质内容。

2005年11月,马鹤凌老先生驾鹤西去,他老人家一生在台湾都是坚定的“统派”,就连去世的时候都不忘叮嘱马英九要化独渐统。作为马家唯一被马鹤凌寄予厚望的男丁,马英九是否真的在后来做到了父亲的临终重托?作为台湾省前领导人的父亲,马鹤凌老先生这一生都对海峡两岸都做出了那些重要贡献呢?

马鹤凌并非台湾本土人,而是出生在湘楚内陆地地道道的大陆人。马鹤凌的家境从来都不是贫寒的,他出生在湘潭的一个大户人家里,马鹤凌的父亲马立安早在1920年,因为当时国内硝烟四起战乱频繁,在加上马立安因为日益渐老的缘故导致身体状态也不是很好,所以就把家里人搬迁到了衡阳马家堰,而马鹤凌也就是在那个时候出生的。

当马鹤凌在1935年3月开始上学时,他来到了岳云中学进行学习,在这个学校读了将近六年的时间。在马鹤凌晚年对岳云中学的回忆时,曾说过这样的一句话:“生我者父母,再造我者岳云。”在校期间,让马鹤凌印象最深刻的是他的体育老师杨一南

杨一南就像是马鹤凌人生道路中的一座灯塔,让马鹤凌不再感到迷茫。在学校中,马鹤凌的体育是全校里的数一数二的风云人物,获得过很多奖项。在学校的体育训练,让马鹤凌锻炼出了强健的体魄,身体素质是非常强的。而让马鹤凌最难忘的经历是在学校期间学到的知识。

马鹤凌受到周围同学的影响,开始接触了让思想进步的书籍。在观看完这些书籍后,马鹤凌的精神层面得到了巨大的提升,让他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精神冲击,那种报效祖国,砥砺奋斗的情绪不断在脑海中浮现。当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本应在学校学习的马鹤凌,当即决定弃笔从戎,积极响应蒋介石提出的“十万青年十万军”的征兵号召。

在这之后,马鹤凌当过蒋介石的亲信,并且立誓终身要矢志献身于国家。在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后,马鹤凌被蒋介石调往湖南进行工作,但在1948年9月国共开始内战三大战役后,一直被我党打的节节败退的蒋介石蒋介石,他在大陆的政权已经到了岌岌可危之时,在这种情况下蒋介石则是派陈诚提前前往台湾考察,而马鹤凌则是最早随行陈诚进入台湾的人员。

但是马鹤凌的母亲在当时并没有跟随马鹤凌去到台湾,马鹤凌因为思念他的母亲,后来他便决定辞去在台湾的职位。于1949年重新回到了大陆,想把母亲接送到台湾,然后再从香港地区进入台湾。但是令人想不到的是,马鹤凌的妻子秦厚修在这个时候快要生产了,导致他们一家人在香港停留了一段时间,而马英九就是在香港诞生的。到了1951年,马鹤凌因为被好友举荐,又重新回到台湾进行工作。

虽然马鹤凌身在台湾,但是他心里始终都没有忘记他是一个大陆人,在这之后长达几十年的时间里,他一直都极力在台湾省内提倡“一中”原则,反对那些想要把台湾分裂出去的人。因为马鹤凌参加过抗日战争,他知道日本人对于中国人那种蹂躏的手段,也目睹过日寇在我国所犯下的累累罪行,也亲眼看到过那些列强是如何摧残、蹂躏、压榨中国百姓和领土。马鹤凌不想让历史的悲剧重新再次上演,所以他在台湾的时候一直在做的都是如何能把台湾和大陆实现统一。

马鹤凌不仅自己思想具有国家民族意识,同样他也悉心教导自己的五个孩子们要有一颗爱国家、爱民族的心。为此他特地立下马家家训,告诫马英九要认清国家形势,慎重的做出每一个决定,一定要深刻的认识到自身的能力,不要好高骛远。

而身为马家唯一男丁的马英九,就是在这样爱国情怀与家国情怀浓郁的氛围之中一步步长大的,马英九自己也是谨记父亲马鹤凌的教导,直到马英九长大,他都没有改变对大陆的感情。我们可以看出马英九同他的父亲一样,一直在对抗着台湾的黑恶势力,但是由于环境太过恶劣,时常会遭受很多人的报复。

但是马鹤凌对马英九鼓励说:“文天祥为了报效国家,不给只是活到了39岁,你比他强,因为你比他多活了5年。”从马鹤凌的话中可以看出,马鹤凌这是鼓励马英九所坚定做的事,他很看好马英九对那些台湾分裂者做出抵抗的行为与举动,所以他才支持自己的儿子。

在马鹤凌去世后,曾在他的遗书上写道:我希望台湾能够化独渐统,加深与大陆之间的联系,全面振兴中国,实现中国真正的统一。这是每一个国家实现强大路上的必要道路,我们应该继续努力,持续不断地向这个目标靠拢,那么就一定能实现救国救世。并且马鹤凌也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够为两岸统一做出贡献。

父亲的毕生遗愿,从来都是马英九想要去努力完成的,自1982年担任蒋经国英语翻译后,他一路青云直上先后担任过国民党主席,但是在2007年2月13日马英九宣布辞退国民党主席职位,然后想要参加2008年的“大选”。最后在2008年3月22日的时候,成功以58.45%的得票率成功上任。

而马英九在2008年当上台湾的领导人。在马英九执政的时候,虽然他经常与大陆进行两岸的合作,给台湾带来了非常多的利益,但是马英九并没有和大陆达成两岸共识。并且对于两岸的关系发表了自己的真实想法。

马英九发言说:“海峡两岸不是两个国家,而是一个国家存在两个地区。”甚至马英九自己还想对大陆继续实行“三不政策”,这个三个不即是“不统,不独,不武”。马英九在他的父亲走后到底发生了什么,让他从原先对大陆有着极深厚的感情,到现在对大陆的感情淡了呢?

因为马英九对于大陆提出来的“一国两制”不感冒,反而是坚持他心中想的“一中各表”。也不难理解马英九这句话,就是说在都是一个中国的前提下,海峡两岸各自表达自己的想法,各司其职,互不打扰。完全可以想像到的是马英九对于大陆制定的“一国两制”的理解有很多偏差。

但是不得不说的是,马英九在政期间,也做出过对大陆有利的事情,他也曾想尽办法为大陆和台湾做出一定的贡献。就比如说在钓鱼岛的问题上,马英九就一直保持着钓鱼岛是中国的原则,对于钓鱼岛的主权问题不容置疑。还有的是在南海问题上,也不容许其他国家侵犯我国的领土主权。

可以说的是,马英九虽然对于大陆有着一定的感情,但是他并不是像他的父亲马鹤凌一样,是一个完完全全的爱国主义者。大陆很多人都说马英九只是一个想要维持台湾目前状况的一个蓝营领导人,如果马英九有马鹤凌一样的爱国情怀,那么两岸统一的问题就会比较好解决了。

总的来说马英九对于两岸关系存在着模糊的观念,因为马英九太过于关注他的政治地位,所以面对这些问题的时候都有着一些台湾“分裂”的一种倾向。在办事的程度上来说,马英九的办事效率不够果断,没有魄力,总是前怕狼后怕虎,担心得罪台湾本土派。

所以在做一些事情的时候,总会对本土派做一些妥协和让步。但是值得一提的是,马英九在两岸问题的分析上的确是一个内行人。因为马英九曾经经常参加过两岸关系处理的事务上,甚至在被媒体采访的时候发言说:“我不仅是一个台湾人,而且还是一个中国人。”

当被媒体问及两岸的走向的时候,马英就曾坚定的说过:“我们可以接受一个中国原则,当然需要承认“一中”原则,我们应该努力做到大陆和台湾稳定持续的发展。”

从马英九当时的发言中可以看出他曾接受过“一中原则”,但是却没有说过有关“统一”的事情,之所以会这样,只能说的是“统一”一次词一直以来在国民党的口中都是含糊的。那么有的人可能就会问了,那马英九到底是不是统派呢?

在马英九上任的时候,其实台湾和大陆一直是在渐行渐远,而且矛盾也是不断上升。因为台湾的发展的时间比大陆要早一些时间,所以经济要快一些,所以这也养成了台湾难免会对大陆产生一些轻浮的感觉。但是伴随着两岸的加深交流后,他们轻慢的情绪变成了不自信。

当那些台湾分裂者看到大陆发展的迅速,以及像上海,北京等大都市的经济发展,心中一下子从那种高高在上的感觉变得一落千丈。同时那些民进党也在背后搞小动作,恶意曲解大陆的意思,导致台湾人民对大陆产生了错误认识。而马英九对于名利的追逐是很严重的,尤其爱好名誉。马英九自身也没有坚定的信心,实力也不是很雄厚,所以在两岸发展的问题上,马英九可以说是一个“不统派”,这就是两岸为什么越走越远的根本所在。

在两岸问题的发展上,马英九在任期间和大陆有过长达8年的暧昧期,在加上两岸也有过10年的交流基础上,大陆也该考虑一下之后该怎么做。但是有一点毋庸置疑的是,对于国家领土主权的完整是不容有任何损害的,我们的目标就是要实现国家统一,这是我们为之不懈努力的动力。

现如今已经时过境迁,所有的东西已经变得物是人非,两岸的关系已经和过去变得不一样的,差别有很大。现在大陆如果再把希望放在国民党上,那么可能所得到的结果并不是期待的,如果再把所谓的“统派”看成解决台湾的一个关键点,那么只会让统一的时间无限向后延长。

马英九早就在2007年的时候说过“不统”,所以我们就要审视现在的局势,这项统一的巨大责任终究还是要落在大陆身上,我们不能再只靠着台湾内部的官员上位后来和大陆进行联系。所以大陆应该摒弃这些想法,换成我们自己的思想,用主人的角度来看待台湾问题,真正掌握领导权。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