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由土匪组成的军队,浴血守洛阳21天,击毙日军近万人

我死国生从容去,国殇民恸谁堪比。一缕忠魂行去缓,十万百姓沿江送。1944年,在太平洋战场上被美军迎头痛击的日本侵略者发动豫湘桂战役,企图打通一条连接亚洲的陆上交通干线,获得更多的战争资源。豫湘桂战役的起点正是河南洛阳,日军来势汹汹,集结3.5万陆空联动的精锐部队对洛阳展开进攻,1.8万豫西子弟为保卫家乡,用血肉之躯抵挡敌军的钢铁洪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城中百姓争取转移的时间。虽然洛阳保卫战只持续了21天,和抗战史上耗时47天、艰苦卓绝的衡阳保卫战无法相比,但洛阳守军只是一些武器装备落后的地方部队,能坚守这么多时日已经是难能可贵,而且这一战的惨烈程度和衡阳战役相比也不遑多让。洛阳守军是怎样在艰难情境下以寡敌众坚守阵地的?这些守军为什么还有一个土匪军的恶名?战役的结果如何?

洛阳保卫战中的士兵

喜欢历史的朋友可以点点关注,既可以翻看往期的视频,也不会错过以后的精彩内容,点赞和关注就是我们更新的最大动力,谢谢大家。

视频链接:一寸山河一寸血,1.8万杂牌军对战3.5万精锐日军,无一人投降。

战役背景

1944年,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展开联合反攻,第二次世界大战逐渐进入尾声,曾经不可一世的日本侵略者在太平洋战场上连连落败,还被美军切断了海上运输路线,后勤补给出现巨大缺口。日本只是一个国土面积狭小的弹丸岛国,拥有称霸世界的野心,却没有与之相匹配的资源和基础。工业改革之后,日本的轻重工业都得到长足发展,举全国之力发动侵略扩张。但日军没有想到,战争持续的时间太长,国家积攒的战争资源很快就消耗殆尽。为了填补物资空缺,维持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日军开始从自己的占领区掠取更多资源。侵略者认为中国东北地区蕴藏着大量的石油资源,不断在这里勘探开采,但始终一无所获,因此便将目标转向资源丰富且开采方便的东南亚地区。虽然东南亚是英国和荷兰的殖民地,但正所谓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为了得到自己迫切需要的战略资源,日军已经做好了和这些国家开战的准备。而且日军对于自己能否占领东南亚地区十分有信心,毕竟法国和荷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就遭受到了德国的“闪电战”攻击,国家元气大伤,根本分不出太多的精力来管理这些远在东南亚的殖民地。

日军搜集物资

当时从日本去往东南亚的路总共有水路两条,但日军在太平洋海上的实际控制权已经完全被美国占去,美国的战舰和潜艇还经常在日本岛国附近的海域巡回出没,对日军的海上运输线产生极大威胁。水路走不通,日军想要前往东南亚就只能选择打通从中国东北内陆到东南亚地区的陆上交通路线,通过铁路线输送自己抢占来的石油和粮食等后勤物资。为了实现这个宏大的目标,日军开始调整作战计划,将战斗目标对准驻扎在我国南部地区的中国军队,发动规模浩大的豫湘桂战役。日军选定的第一个作战地点正是位于河南省的神都洛阳。

日军此次调集的部队总兵力高达3.5万,其中还包括装备精良的独立步兵和空中支援部队,这番布置也可以看出日方领导对拿下洛阳信心满满。大战一触即发,但令人惊讶的是,当时守卫在洛阳城的,只有国民党军队中的两支地方部队,一支是出身豫北的第十五军,一支是被调来支援的川军第九十四师。

第15军接受检阅

十五军的前身

国民党第十五军是一支拥有传奇经历的部队,不过当时他们的名声并不是很大,这不单纯是因为这支部队出身地方,武器装备落后,被国民党中的嫡系部队瞧不起,更是因为这支部队拥有着“劣迹斑斑”的过去,不方便进行大规模的宣传。

十五军在正式被国民党收编入伍之前,已经在山西和河南河北一带打出了自己的名气,不过不是什么好名声罢了。当时的十五军有个让人闻风丧胆的“威风”名字:镇嵩军。镇嵩军源起于河南西部地区,表面上属于地方武装势力,实际上就是一群土匪强盗。队伍里的士兵经常在驻地打家劫舍、鱼肉百姓,有时还会挖坟盗墓、倒卖文物,虽然没有做过太伤天害理的事情,但也称得上是作威作福的地方一霸。不过在当时那个军阀混战的战争年代,谁手里有枪,谁就可以横行一方,镇嵩军虽然名声不好,但还是凭借着自己的武器装备逐渐发展壮大,成为了河南地区首屈一指的地方部队,还经常因为抢地盘和周边军队展开战斗。1930年,中原地区爆发大战,镇嵩军也积极参与到了战斗过程中,不过镇嵩军这回不仅没占到什么便宜,反而还被其他军阀的部队打了个落花流水,无奈之下只能投靠国民党。当时国民党领导正因为自己影响力不够、部队兵力不足而心烦意乱,看到镇嵩军有意归降,立刻满心欢喜地将其收编到自己麾下。至此,曾经为祸一方的镇嵩军摇身一变成为了国民党第十五军。

土匪军

因为出身不佳,其他的中国军队都对第十五军颇有微词,觉得这支由土匪刀客组成的部队不是什么好货色。但实际上,第十五军在抗日战争中的表现并不落后,部队将领在带兵打仗方面也很有一套,在战场上对侵略者造成了很大的打击。十五军的身影在中原会战的多个战场都有出现,部队将士们在和日本侵略者对战的过程中从来没有退缩过。在中条山战役中,十五军被人数多达自己几倍的日军团团围住,数次突围失败,武器弹药和后勤物资都消耗殆尽,但全军将士还是死战不退,每一个人都做好了为国捐躯的准备,不愿意向对面的侵略者屈膝投降。不过幸运的是,当时中条山上突然下起暴雨,日军无法展开有效进攻,十五军也趁机突破敌人的包围圈,险中求生。后来十五军还参与了太原忻口会战,其英勇无畏的作战表现成功洗去了当初的“黑历史”,也让日本侵略者深刻地记住了他们的部队番号。

战役前期

1944年3月,日方领导制定出“一号作战计划”,将打造一条贯穿中国东北和东南亚的陆上交通线路作为战略目标,集合大军发动豫湘桂战役。当时华北地区日军部队的前线总指挥长官正是冈村宁次,他调集了将近10万的日军精锐部队,将这些部队分成三份,沿着交通干线向河南的腹地深处挺进。国民党领导了解日本侵略者的作战意图后,也进行了相应的防守和准备,在河南部署了足足四十万大军,内部包含8个集团军,对冲锋而来的日军进行阻击。

侵华日军

这四十万大军的前线总指挥长官是国民党军队的高级将领汤恩伯和蒋鼎文。虽然从表面上看,国民党这次派出的部队兵力远超过对面的日本侵略者,但了解近代战争历史的人都知道,中国军队武器装备落后,也没有像日本士兵那样经历过专业的军事培训,因此部队士兵的单兵作战能力不高,在和日军进行交战的时候总是体现不出优势。这次的情况也是如此,虽然国民党领导派出40万大军阻击南下的日本侵略者,但还是在战斗初期就吃了败仗,之后更是一路溃败,使得河南省内多个重镇要地被日军占去,河南的省会城市郑州也被日军掌控在手中。日军一鼓作气,持续打击驻守当地的中国军队,很快就将平汉铁路的南部攻占,开始顺着铁路线向周围地区扩展占领区。

此刻战场上的有利形势已经完全偏向日军一侧,时任日军前线指挥长官的冈村宁次更是志得意满,觉得占领河南的作战计划很快就能实现。国民党军队这边则是一片愁云惨淡,虽然国民党领导做出了充分的战略准备,但还是抵挡不住来势汹汹的日本侵略者。战斗还没有持续多久,节节败退的国民党主力部队已经开始向河南省的西北方向进行撤退。

撤退的国民党士兵

但日军早就做出了新一轮的战略部署,这次他们不仅要拿下平汉铁路沿线的重点城市,还要将当时河南省的心脏地区洛阳也抓在手中。而且洛阳当时还是国民党军队第一战区的作战指挥部所在地,日军认为只要自己能攻克这里,就能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中国军队的作战信心,加速自己开辟路上通道的进程。

日军几万精锐部队浩浩荡荡地朝着洛阳开赴过去,沿途驻守的中国军队都被一一击退,战场上的形势对国民党来说非常不利,处在“风暴眼中心”的洛阳也是人心惶惶,城中老百姓担心战火会给自己带来更大的伤害,纷纷开始逃难,整个洛阳陷入一片混乱。更雪上加霜的是,最开始守卫在洛阳的国民党军队也开始分崩离析,部队高层都在找门路转移,根本没有做出相应的作战准备,也没想过要死守城池和洛阳共存亡。不过这些逃难的人还没跑出多远就遇到了日军派来的轰炸机,死伤众多。

日军很快就抵达了洛阳附近,向有“洛阳南部门户”之称的龙门展开进攻。没有想到日军的行进速度会如此之快,驻守龙门阵地的国民党军队还没有做好相应的作战准备,只能仓促拿起手中的武器进行阻击。尽管当地守军一直在利用龙门的有利地形奋起反击,但激战两天两夜后,阵地上的中国士兵还是因为失去战略先机陷入弹尽粮绝的困境。几个小时后,阵地上的国民党守军被日本侵略者打击殆尽,龙门落入敌手,日军顺利打开了前往洛阳城池的大门。

阵地上的中国士兵

见到战场上的形势如此不利,河南战区前线总指挥长官之一的蒋鼎文产生了怯战的情绪。在龙门沦陷的当天,原本应该在洛阳指挥大局的蒋鼎文已经给自己找好了退路,开始悄悄进行撤退。因为撤退的决定太过于匆忙,蒋鼎文在半路上就和自己身边的警卫人员走散,还差一点就被日本侵略者派出的侦察部队发现,过得相当狼狈。

5月9日,一路高歌猛进的日军拿下了河南省的新安、洛川以及孟津等地,在洛阳的外围构建出一道密不可破的合围防线。日军掌握龙门之后就以这里为新的战略基地,兵分几路向洛阳的两翼地区展开进攻,先后拿下了位于洛阳东、西、北三面的国民党阵地。

洛阳的形势万分危急,坐镇在城内的国民党高级将领汤恩伯也坐不住了,他再三衡量,还是觉得自己守不住这座神都,因此在下达了一则作战指令后就率领精锐部队撤离前线了。汤恩伯临走前下达了什么样的作战指令?正是将洛阳城的指挥权全权交给十五军的军长武庭麟,由他担任后续战役的总指挥,同时还留下一支川军出身的国民党第九十四师团来配合武庭麟进行作战。

武庭麟

最高指挥长官都离开了,部队士兵还需要坚守阵地吗?这个问题对于十五军的将士们来说是无需考虑的,因为其他地方的士兵可以跑,但是他们这群出身河南的中国军人却没有任何撤退的理由,要是连他们也放弃了洛阳,岂不是将自己的家乡和当地的父老乡亲都拱手送给来犯的日本侵略者。十五军虽然是土匪出身的地方军,在中国军队里的名声也不怎么样,但他们也是血性男儿,也知道大敌当前应该一致对外的道理,因此都决定坚守在自己的故土,用手中的武器拼死抗击欺负到家门口的日军,为当地的百姓争取更多的时间。

武庭麟在阵前进行了演讲,进一步激发了战士们的战斗意志。奉上级领导之命配合作战的国民党第九十四师团也深受鼓舞,决心和这些豫北士兵共同守卫洛阳城,直至战尽最后一滴鲜血。九十四师团和十五军同仇敌忾,开始紧锣密鼓地进行战略部署,为之后的苦战做好准备,同时也尽最大的努力疏散城中百姓,力求让这些无辜的群众在战火中生存下来。

中国士兵

武庭麟将作战指挥部设置在了洛阳北部的高地上,利用这里的制高点优势观察整个战局。对战场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后,武庭麟开始指挥部队进行作战准备。当时洛阳城内的守军兵力不到两万,但武庭麟还是本着让每一个士兵都发挥出自己应有作用的战略目标,将洛阳城的外围阵地分成三个部分,让将士们利用当地地形地势修建防御工事。因为原先驻守洛阳城的国民党军队不是撤离了就是逃跑了,所以城池内部的防守兵力也不足,武庭麟就率领自己的警卫部队,和九十四师团的川军一起坐镇洛阳城的城墙防线。

但即便洛阳守军做出这样严密的战略部署,面对城池附近兵力众多、火力凶猛的日本侵略者,他们还是没有占据多少有利条件。而洛阳守军之所以能够在敌军的炮火猛攻下坚守城池20多天,也有一部分原因是对面的日本侵略者产生了内部矛盾。日军此次作战行动的最高指挥长官是冈村宁次,他的副手是内山英太郎,但内山英太郎自觉自己的军功和资历要远超这个上级指派过来的指挥官,因此并不想服从冈村宁次的调配,带着自己麾下的第一军和第十二军另行作战。

冈村宁次

因此这两位指挥官之间的不和,日军在正式进攻洛阳的时候形成了一种各自为战的奇怪阵势,日军第六十三师团从正面进攻洛阳城,内山英太郎麾下的第一军和第十二军则从东西两侧对驻守洛阳城的中国军队展开进攻。

战役过程

1944年5月11日,日军正式兵临洛阳城,在战役一开始就用重炮和坦克对洛阳城进行了狂轰滥炸。洛阳守军的阵地瞬间燃起熊熊大火,修建好的防御工事也被损毁大半,战士们只能跳进挖好的战壕和隧道中躲避炮火。

震耳欲聋的爆炸声平息之后,日军开始向洛阳守军的阵地发起冲锋,守卫在阵地上的将士们也纷纷钻出坑道,和敌军展开激烈交战。虽然驻守在洛阳的中国军队没有火力强大的重武器,但他们还是用手中的步枪、手榴弹、轻重机枪和为数不多的迫击炮奋力反击,凭借着顽强的作战意志对敌军造成猛烈打击。自开展豫湘桂战役以后就一直顺风顺水的日本侵略者还没有遭受过这样的重创,不仅发起的冲锋被打退,部队的人员伤亡也十分惨重。

洛阳保卫战

冈村宁次亲自率领日军第六十三师团从正面进攻洛阳城,先和川军第九十四师打了照面。洛阳地处平原,地势平缓,四周也没有什么可以利用的山地,可谓易攻难守,因此这里的守军只能在城中建筑上架设防线。中日双方在洛阳城内外展开激烈战斗,将一场城市攻坚战打成了战况胶着的拉锯战。日军利用炮火猛攻拿下了洛阳城的好几个阵地,守卫在这里的中国士兵就组建敢死队,趁着夜色袭击日军营地,将阵地抢回。洛阳城中的阵地几经易手,中日双方部队的伤亡情况都不容乐观,放眼望去,曾经的神都洛阳尸横遍野。

日方领导见部队伤亡太大,无奈下令让军队退回到城外的营地。冈村宁次见部队第一次进攻作战不利,恼羞成怒,开始向上级申调援军,打算集合后续部队的力量,一举歼灭驻守洛阳的中国军队。但日军没有想到的是,他们从11日就开始攻城,但激战几天都没有击败对面不到两万人的中国守军,自己反而遭受到巨大打击。

洛阳保卫战

冈村宁次被日方上级指责为指挥不力,军队大权也落到了内山英太郎身上。5月20日,日军部队在内山英太郎的指挥下展开第二次攻城作战计划。日军攻势凶猛,洛阳城的守军也展开顽强反击。中日双方双方鏖战一个多星期,驻守洛阳的中国军队物资弹药都严重不足,开始在战场上出现颓势,日军趁机发动多次冲锋,拿下了一大半的洛阳城外围阵地,中国军队拼死反抗,只从敌军手中抢回了两个车站。

见部队伤亡惨重,武庭麟命令十五军和九十四师团的剩余将士撤回城内,驻守在洛阳城池的东西两面,和日军展开最后决战。日军见洛阳守军后继无力,再次发起猛烈进攻,派出数量庞大的步兵团向洛阳城冲杀过去。日军以猛烈炮火开道,将洛阳的城墙轰开一个大口子,通过这个口子鱼贯入内。城内的守军见侵略者突破防线,纷纷举起手中的武器浴血奋战,打光了子弹就和敌军白刃肉搏。日军见久攻不下,丧心病狂地将毒气弹投入到战场上,武庭麟和麾下的中国士兵没有防备,一个接一个地倒在阵地上。

侵占洛阳的日军

5月24日,洛阳城内的中国守军已经所剩无几,日军却再次增兵,兵分几路冲进洛阳城。坚守阵地的中国士兵和日军展开激烈巷战,最终还是因为弹尽粮绝和体力不支败下阵来。除去在最后时刻带着身边将士和部队伤员突围的武庭麟,大部分洛阳守军都在和日军的激烈战斗中壮烈牺牲。这支土匪出身的地方部队,终究是用鲜血捍卫了家乡的领土。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