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英宗朱祁镇:曾经被俘虏的皇帝,发动夺门之变,8年后重回帝位

原标题:明英宗朱祁镇:曾经被俘虏的皇帝,发动夺门之变,8年后重回帝位

前言

北方草原之上,寒风呼呼地刮过,广袤的大地一片苍茫。在这片看似荒无人烟的草原深处,游牧的蒙古人却生生不息、生生繁衍。他们勇猛善战,骑射一流。

如今,北方蒙古诸部落逐渐统一,强大的瓦剌部落崛起,胜过其它各部。它们虎视眈眈地盯着南方富庶的中原,蓄势待发,想一举攻占。而明朝正是它们眼中最大的肥肉。

一、北风呼啸,瓦剌崛起

这一年,正是明正统十四年(1449),天子朱祁镇也无心恋战,只想着在宫廷里优哉游哉地过日子。谁知北方来犯之势汹汹,他实在不得不应战。明英宗自小过着深宫里的优渥生活,极少外出游猎打马,对军机武备之事一知半解。

他只想着及时享乐,哪里顾得上草原深处的动向变化。明英宗只想着口腹之欲,宠信宦官于兹,整日打麻将、饮酒作乐。他根本不想去应对北方的威胁,只想永远守着这799万里江山不动。

而北方的形势的确在悄然变化——原本内讧不已的蒙古各部落,逐渐被一个新的部族所统一,那就是兴起的瓦剌部。瓦剌人精于骑射,兵将勇猛,很快就打败其它部族,统一了蒙古草原。如今,它们虎视眈眈盯着南方的明朝,想要大举入侵。

据探子传回的消息,瓦剌已完成整编,随时可以领兵数十万南下作战。如果皇帝继续墨守成规、不作为,中原可能将会陷入空前的危机!

二、亲征的失败与被俘

于是明英宗做出一个惊人的决定——亲征!起初,朝中不少重臣如点据尚书王直等人都极力劝谏,但朱祁镇偏听不进。他自恃天命,自信能一举成功,对大臣的反对熟视无睹。其实,明英宗朱祁镇此举完全是一时冲动。

他素来不修武艺,又无实战经验,哪里晓得亲征的艰辛?他只是一时兴致起,想要效仿先祖洪武大帝征伐四方的雄姿,重现皇者威仪。朱祁镇想象着自己亲率十万大军声势浩大的北伐场面,这让他血脉贲张、雄心勃勃。于是,明英宗对群臣的谏言不予理会,执意要亲征瓦剌。

为了御驾亲征的大业,他特意留下自己的亲弟弟朱祁钰镇守京城。朱祁镇对自己此次远征充满了美好的想象,甚至已在脑海里描绘出凯旋的场面。

只要亲自率军出征,打败奸诈的瓦剌,自己就可气势如虹,威震八方!他完全沉浸在这美好的幻想中,丝毫没有思考亲征的风险。

七月十七,正值酷暑,明英宗朱祁镇兴高采烈地出发了。他率领着50万大军,浩浩荡荡开拔。人数虽多,但多是徭役平民,训练不足,到真正开战时难有斗志。

军队行军艰苦,物资供给不足,队伍很快就出现了混乱。更要命的是,此次御驾亲征的军权都被宠信的太监王振所把持。王振只会读些儒家经典,对军机半点不懂,指挥若定地调度大军,只能是出了大乱子。

可这一切糟糕的征兆,都被居高临下的明英宗所不知。朱祁镇还沉醉在出征的美梦里,对大军当前的困境一无所觉。他对战场的残酷丝毫没有心理准备,仍觉得这次亲征行军不过是一次皇家集体郊游。

八月初一,大军来到大同,行军一个多月,不仅没有取得任何胜利,还接连遭遇失败,许多将士伤亡。明英宗这才有些踌躇——他终于意识到事情并非自己想象的那么顺利。

战场上遍地烈火和鲜血让他受到了极大的惊吓,这与他想象的英姿勃发大不相同。在群臣的再三劝谏下,他只得下令退兵回京。

可这已经太迟了。瓦剌的追兵如飞虎咬尾,紧紧咬住明军不放。八月十三日,大军狼狈来到土木堡(今张家口怀来县)。

明英宗并未选择进入城内屯兵歇息,因为王振的千余辆私人财物还没赶上大军,他坚持要等财物随军。王振是明英宗的心腹太监,明英宗对他言听计从,才会为了他的私物,置整个大军于不顾。

没想到,瓦剌军队很快就赶了过来,将明军围困在土木堡之内。八月十五,由于军粮弹尽,明军陷入绝境。在混乱中,守卫皇帝的大将惊慌之下将王振活活锤死泄愤。

然而为时已晚,此次亲征的50万大军被俘被杀个精光,明英宗本人也被瓦剌俘获,连同千余辆辎重一起成为了瓦剌的战利品。

三、弟弟夺位与返程

土木堡之变的惨烈消息迅速传回京城,整个朝野为之震惊。朝中群臣们陷入极度恐慌,他们面临两个重大问题:国之大事无主持,以及北方门户洞开,瓦剌随时可以直扑京师。在这危急时刻,朝臣们拥立在京镇守的朱祁钰登基为帝,是为景泰帝,以稳定局势。

此时的景泰帝朱祁钰正是喜上眉梢——他原本根本无望够到皇位,哪知兄长犯了愚蠢的错误,自己反倒能夺鸡占鹅坐上了龙椅。朱祁钰顺势晋升为帝,统领明朝军民。他平日里一直生活在兄长的荫庇之下,莫名其妙就能坐上皇位,心里自然是激动和躁动的。

与此同时,明廷开始与瓦剌讲和,希望瓦剌能放回明英宗。瓦剌方面也很清楚,此时虽占上风,但要彻底吞并明朝还有很大困难。既已俘获明帝,瓦剌也就对朱祁镇这个人失去了利用价值。考虑到双方实力对比,最终瓦剌答应放回明英宗朱祁镇。

然而,新登基的景泰帝对此却并不欢迎。他刚刚坐稳龙椅,哪肯轻易拱手让人?再者,他明白一旦兄长回来,以明英宗的性情,定会与自己争夺皇位。

一旦明英宗回来,自己恐怕就要光顾着还位了。于是,朱祁钰采取消极态度,并不积极迎接明英宗回国。他甚至希望明英宗永远被困在草原,不要再回来称王称霸。

但重臣们认为光是这么消极应对是不够的。他们再三劝说景泰帝必须将明英宗接回京城,这才符合礼制。朱祁钰这才勉强同意迎回明英宗。其实,让景泰帝最忌讳的还是明英宗的支持者。这些人对景泰之位多有微词,景泰帝必须防范。

一年后的1450年,明英宗终于回到了京城。然而,一年前的威风不再,他已是权力全失的太上皇。明英宗的内心五味杂陈,既有对自己的错误决策的懊悔,也对弟弟的夺位感到难堪和不甘。他想象中的凯旋场景变成了被软禁在南宫的惨状。

四、再夺帝位与反复无常

明英宗回京后,名义上成为“太上皇”,但实际上全无实权,受制于朱祁钰。景泰帝将他软禁在南宫之中,日夜派锦衣卫严密监视,生怕他重新掌权。南宫大门的锁孔里还特意灌满了铅,防止明英宗与外界联系。明英宗的饮食都只能通过一个小洞递送,完全与外界隔绝。

三年后,景泰帝进一步削弱明英宗的势力,于1452年废黜了明英宗的儿子朱见深的太子之位。紧接着,景泰帝又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新太子,极力巩固自己的皇权。这一系列举措无疑是在宣示,再无还政之日。明英宗被软禁在南宫,与儿子朱见深形同陌路,无计可施。

然而,上天作美。就在两年后,景泰帝光当喜的太子朱见济竟然猝死了!景泰帝自己又无子嗣,储君问题再次摆在台面上。权力交接的程序无法正常进行,这为明英宗重掌大权提供了绝佳机会。明英宗终于看到翻身的希望,顿时雄心万丈,决心不再任人摆布。

更为重要的是,就在1456年,身体欠佳的景泰帝朱祁钰病情急转直下。群臣们意识到,皇位继承再次出现变数。

这时,有人站出来支持明英宗重登帝位——这人就是一直对景泰帝忠心耿耿的石亨。石亨是朝中大臣,掌握重兵,一直忠心拥戴景泰帝。但眼见皇位继承有变,他决定倒戈支持明英宗,以图自保。

石亨暗中联络宦官曹吉祥,都察院官员杨善、许彬等,密谋政变。1457年正月十六日,众人认为时机已到。

这天夜里,石亨和徐有贞领兵1000多人,直扑南宫,劫出被软禁的明英宗。众人将明英宗抬到东华门,进入紫禁城,来到奉天殿,重新拥立明英宗为帝!

一时间,群臣们又要重新宣誓效忠于明英宗。可是在这突如其来的变故中,明英宗也糊涂了,竟然直接就重登大宝,却忘记废黜弟弟的皇帝之位。以至于在短短一个月内,明朝竟同时出现了两个皇帝!直到二月份,明英宗才想起来追废景泰帝为郕王。

结语

此次政变胜利后,明英宗大赏诸位拥立有功的大臣。但功高震主终究是大忌,石亨等人后来图谋不轨,终被明英宗处死。而明英宗自己则又稳稳坐了8年龙椅,直至1464年驾崩,结束了这场引人瞩目的“八年还辉”。

夺门之变堪称明朝历史上一大奇事。一位英宗被俘八年后重登帝位,亦庄亦谐,反映了皇权更替的反复无常。

明英宗本人也许自欺欺人,但也终究未尝不可悲怜。他反反复复登基还位,实在荒诞难堪。然而不管怎样,历史并不会为他翻案,他要为自己的错误决策付出代价。这场闹剧般的夺门之变,成为他一生的污点。后人评价明英宗时,也多取决于立场,褒贬不一。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