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主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资讯 >

清末第一批赴美留学的孩子有120人,为何只有9

文章来源:大丽侃史         发布时间:2021-06-06 10:23

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不受外侮,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詹天佑

詹天佑是近代中国所派首批留学生之一,1872年8月11日,年仅十一岁的他随着另外29名孩子一起登上从上海出发的船只,赴美留学。当时,这批孩子还留着清朝辫子头,到美国旧金山登陆,再被分配到各个学校就读之后,那辫子就引来了无数嘲笑。

当时的清朝已经是日薄西山之态,朝廷派出这些幼童留学,就是希望他们能把先进的技术带回来,适应洋务需要,李鸿章与曾国藩写折子表示:“伏查挑选幼童出洋肄业,固属中华创始之举,抑亦古来未有之事。”

实际上,当时清末第一批赴美留学的幼童共有120人,分4次出发,但最后却只有94人回国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首先看看这些孩子出发之前的情况:

负责组织官费留美幼童的人是容闳,咸丰四年(1854年),容闳从耶鲁大学毕业,他是第一个从那里毕业的中国留学生。所以容闳深知留学的好处,正是他对曾国藩提出派幼童去美国留学,培养一批懂得外国语言、对国际情况有所了解、眼界开阔的人才。

虽然他这个建议最后获得批准,开始付诸实施了,但寻找幼童的过程,却让容闳差点跑断了腿、磨破了嘴皮子。因为幼童们必须在上海的新式学堂里学1年后考试合格才能出洋,但由于长期闭关,国内依然奉四书五经为正统,一般的富贵人家都把送孩子出国留学视为耻辱。

容闳在上海地区招募留美幼童时,居然一度连名额都招不满,愿意送孩子去学习的人家也不懂留学是啥,不过给孩子找口饭吃。这样的尴尬局面,在当时真实上演了,容闳费尽心思才招满第一批的30人,这些孩子都通过了考验,获得留学资格。

再看看留美幼童出国后的情况:他们拖着脑后的大辫子来到人生地不熟的美国,分别住进康涅狄格州、麻萨诸塞州的美国家庭中,因为之前英文学得很基础,美国的风俗又大大迥异于国内,这批孩子一去就面临了许多考验。

不论饮食还是学习压力,都让孩子们感到很不适应。他们有专人监管,并不是以自由身在外国,虽然这些孩子以惊人的天赋逐渐融入其中,新的矛盾也产生了。朝廷希望孩子们只要学技术,不要学什么“平等自由”的恶习,但身处自然科学环境,孩子们不可避免被“带偏”。

眼看着孩子们越来越不受控制,监管的大臣十分愤怒,反对幼童留学计划的人开始写折子给朝廷陈说“留学弊端”:“各学生腹少儒书,德性未坚,尚未究彼技能,实易沾其恶习......亟应将局裁撤!”

1881年,幼童留美计划中断,这些学生被分批送回国内。但是,之前已经有9名学生因为不守纪律被遣返,还有一些学生因为繁重的压力在美国去世,容闳的族弟容揆等人抗拒被召回,还有被召回后再次去完成学业的,情况比较复杂。

回来的94名学生,马上迎接了大批指责:“国家不惜经费之浩繁,谴诸学徒出洋,孰料出洋之后不知自好......并无故家世族,巨商大贾之子弟,其应募而来者类多椎鲁之子......此等人何足以与言西学,何足以与言水师兵法等事。”

翻译一下就是,这些学生的出身都不好,他们哪够资格学西学,掌握大事?而且他们在国外不学好,浪费了一番辛苦栽培。

那么事实真的如此吗?这些学生中不仅走出了铁路工程师詹天佑,还走出了矿冶工程师吴仰曾、清华校长、北洋校长、清末交通总长等一大批在近代史军、政、实业、教育各大领域的重要人物,甚至出现了民国第一任总理。

这94名学生,在背负了巨大压力的情况下,还能在那个时代迅速成长起来,成为近代国内教育事业、矿业、铁路业、电报业以及其他领域的先驱,他们接受了无数的质疑,甚至在国外还饱受歧视被迫中断学业,他们的故事美丽而忧伤,但他们所学和所为却代表着国之希望。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自媒体,不代表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