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其琛與中韓建交/延 靜


  圖:國務院原副總理錢其琛,因病於本月九日在京逝世,享年九十歲/資料圖片

  錢其琛前副總理去世,不勝惋惜和悲痛。我曾在他領導下工作,往事頃刻湧上心頭。

  錢其琛曾擔任外交部長十年,在他任期內,解決了長期被視為「禁區」的與韓國、南非、以色列建交問題。本文擬只談與韓國建交前後的往事,也許會引起關心朝鮮半島局勢讀者的興趣。

  中韓建交前一年,也就是一九九一年十一月,錢其琛外長率中國代表團前往首爾(當時稱為漢城),參加亞太經合組織第三屆部長級會議。本來參加會議,是為了解決中國加入該組織問題,而且進展順利,但由於中國與韓國沒有外交關係,中國外長到達首爾,為媒體所矚目。議會期間,盧泰愚總統單獨會見了錢其琛,更引起外界的高度關注。

  盧泰愚會見,確實不尋常。當時韓國與台灣還有「外交關係」,沒有通知台灣「大使」會見沒有外交關係的外長,國際上極為罕見。所以如此,是因為盧泰愚看清國際形勢發展趨勢,決心拋棄台灣,與中國建立正式外交關係。儘管韓國社會一股勢力主張對台灣不能「背信棄義」,但盧泰愚決心已定,力排眾議,實現他心中的目標。

  會見時,盧泰愚除禮貌性地歡迎錢其琛來首爾等客套寒暄外,果然開門見山表示,鑒於朝鮮半島和國際形勢發展,韓國希望進一步改善韓中關係,早日實現韓中建交。錢其琛心中早有準備,表示也希望改善兩國關係,但對中韓建交沒有接話,因為對於這一步中國還沒有作出最後決定。

  從首爾回來,錢其琛與我們一起,研究了訪問結果和朝鮮半島形勢。原來東歐國家曾拒絕與韓國來往,但在那之前一兩年,紛紛改變政策,與韓國建立了外交關係。前蘇聯(俄羅斯)也作出鬆動,與韓國建了交。韓國經濟發展,國力提高,國際影響擴大,不與其交往並與之建交,違背了世界潮流。無視與鄰國的關係,也不利於中國推行改革開放政策。基於這一判斷,在錢其琛主導下,經請示中央決定,推進與韓國改善關係並爭取建立外交關係。

  一九九二年四月,亞太經社理事會第四十五屆年會在北京召開,韓國外長李相玉前來參加,錢其琛外長為盡地主之誼,會見並設宴招待了他。兩國外長在交談中決定,為改善中韓關係,雙方組建大使級談判代表團舉行會談,交換意見。實際上是兩國談判建交的開始。

  中國方面原來估計,談判達成協議,最少需要半年甚至更長時間,但談判開始後,進展十分順利。我們的方針是,像對其他與台灣有「外交關係」的國家一樣,要求對方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唯一合法政府,與台灣斷交、撤館。對此,韓國方面有備而來,同意中國的立場,談判中雖有些曲折,但只經過在北京和首爾的三輪談判,雙方就基本達成了協議。實際上只用了兩個多月時間。

  中韓建交是中國對朝鮮半島政策的一個大的變化。在此之前,中國實際上對韓國的政策已開始作了調整,從老死不相往來發展到可以相互進行體育等交流,從沒有直接貿易發展到可以相互進行民間直接貿易。考慮中國與朝鮮的友好關係,中國方面每調整一步,都向朝鮮方面作外交通報。雖然中韓建交是為了推進朝鮮半島局勢緩和,為了根據改革開放精神發展中國與周邊國家的關係,但中韓建交畢竟是中國對朝鮮半島政策的最大調整,經過慎重考慮,決定派錢其琛外長前往平壤,向金日成總書記轉達江澤民總書記的口信。

  一九九二年七月中旬的一天,錢其琛乘專機前往平壤,金永南外長迎接並陪同去延豐湖別墅面見金日成。會見中,錢其琛分析了朝鮮半島和國際形勢的變化,通報了中國最高領導層的決定,考慮到形勢的發展,着眼於半島局勢緩和與周邊國家發展關係,中國將與韓國建立外交關係。錢其琛還表示,中國將一如既往,支持朝鮮的社會主義建設和統一事業。金日成畢竟是老一代領導人,他聽後沉思片刻表示,中方既已決定沒有意見,朝鮮將走自己的社會主義道路。

  八月二十四日,中國與韓國正式建立外交關係,錢其琛外長和李相玉外長分別代表兩國政府,在釣魚台國賓館芳菲苑舉行的儀式上簽字。當時的情景還歷歷在目,但轉眼即將迎來中韓建交二十五周年。

  錢其琛外交業績豐富,這裏所談只是我陪同他參加的一些活動的回憶,不過是滄海之一粟。錢其琛諳熟外交業務,以穩健、睿智、靈活而著稱,特別善於處理複雜敏感的國際問題。我曾在他領導下工作深感幸運,現謹以此短文表達對他的深切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