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文學虛擬博物館

訊息
確定
首頁 / 自己走走 - 主題路線 / 臺南 / 遇見愛情

遇見愛情

by文學小編
2023.05.31
401 次點閱
5
0
主題介紹

邂逅一段愛情,在八田與一及八田外代樹所凝視的烏山頭,在翁俊明與吳湘蘋結婚的明倫堂,在月老牽成姻緣的紅線頭上,也在重慶寺挽回愛人的速報司醋矸裡。走過府城的窄巷齋堂與紅磚老屋,讓我們一起遇見愛情。 

路線規劃:

太平境教會→大正公園(湯德章紀念公園) →臺南州廳(國立臺灣文學館)→嘉南農田水利會→孔廟明倫堂→重慶寺→林百貨→鄭成功祖廟→三官廟→萬福庵→算命巷→大天后宮→韓內科醫院→舊永瑞珍餅鋪→共和醫院→陳德聚堂→阿霞飯店→北極殿

第一站►太平境教會

景點介紹:

於1865年創立之太平境教會是全臺最早設立的教會,英國宣教師馬雅各醫生在府城大西門外看西街租屋,前面當教堂,後面設醫館,與助手開始傳道與醫療,為創設之始。太平境命名來由據說是因教會前枋溪河道彎曲幅度大,常會有屍體積在曲流處造成人心惶惶,遂將此處命名為太平境,其也是少數以廟宇聯境名稱命名的西洋教堂。

文學筆記:

太平境教會的管風琴是台灣目前最古老的一台,1880年由美國波士頓Hookand Hastings廠製造,已有134歲了。高6公尺,長寬各4公尺,放置於2樓閣樓上,宛如一幅巨大的畫,這裡是她生命中第四個家。不是事先量身訂做,卻如神蹟般恰好可容下這龐大體積。放置處也非常巧妙,管風琴的聲音從教堂的後方傳出,向前到聖壇再反射回來,產生較柔和的音色。對教友而言,來自背後上方的聲音,有一種神秘、偉大與降福的感覺,太平境教會好像是專為「編號Op. 984」管風琴設計的最佳居所。今天,儘管歲月在她身上留下諸多痕跡,她仍靜靜的佇立在二樓,如慈祥的神般,守護著來這裡禱告的信眾們。

第二站►大正公園(湯德章紀念公園) 

景點介紹:

湯德章紀念公園原稱兒玉公園,前身是1906年以三界壇街開闢成的防火空地,1907年設立第四任總督兒玉源太郎壽像,故此有舊名「石像」。洎1911年市區改正計畫中導入歐美街廓概念闢建圓環,七條放射狀大到可以通往大大小小的官署建築,後因位處大正町而更名大正公園。1947年二二八事件爆發,律師湯德章出面維持秩序,但遭軍隊以叛亂罪名槍決。1998年更名湯德章紀念公園,豎立半身胸像以為紀念。目前湯德章紀念公園與西門圓環同為全臺最大的圓環,平均直徑有117公尺。 

文學筆記:

1947年二二八事件發生,湯德章被雙手反綁,押在卡車上遊行,從西門路轉中正路至民生綠園。上午11時,槍決,並下令曝屍三日。諷刺的是,14日國防部長白崇禧將軍下令全台二二八疑犯全部移送高等法院審理,24日湯夫人收到判決書,文中載明「湯德章無罪」。湯德章一生中最重要的女性——湯夫人陳濫,始終亦步亦趨,不棄不離。她呆在槍決現場,想收屍卻不得,連要幫他蓋上被子都不准。幾近失瘋,哭至無淚……。

第三站►臺南州廳(國立臺灣文學館)

景點介紹:

國立臺灣文學館館址在清代原為御史衙署用地,故這一帶舊名諧音牛屎埕。日治初期成為臺灣銀行宿舍,至1910年臺南廳長松木茂俊上陳總督府請建臺南廳舍,1915年完工,由總督府營繕課技師森山松之助設計,隔年臺南廳辦公室從原按察使銜分巡臺灣兵備道(今永福國小)移入新廳舍,迨1918年至1920年才逐漸增建兩翼。二戰期間遭戰火波及,馬薩頂以及衛塔等幾近全毀,僅存外牆獨矗荒廢了四年。戰後簡略修復後為空軍供應司令部使用,後來1969年原位在今建興國中的臺南市政府進駐,直至1997年遷至五期重劃區。隔年市政府將此處移交給文建會,自此開始臺灣文學館的籌劃,並於2003年正式開館,定名為國立臺灣文學館。國立臺灣文學館是臺灣首座國家級文學館,主要蒐集、整理、典藏與研究臺灣近代文學史料。

文學筆記:

還好,姨丈受過日本中等教育,在臺南州廳(縣府)當低級官吏,生活還能維持中產階級的規模;只是不像我家是小地主,所以全靠月給(薪水)度日,難免也有手頭拮据的時候。葉石濤〈雞肉絲菇〉到了深秋,天氣轉涼的時候,我終於收到臺南州廳教育課小使(差役)送來一紙公文。公文裡寫明我在十一月初某天向大銃國民學校報到,我被委任做大銃國民學校的助教,月薪四十二圓。葉石濤〈頭社夜祭〉 

第四站►嘉南農田水利會

景點介紹:

嘉南農田水利會前身為「公共埤圳嘉南大圳組合事務所」,起初設立在今嘉義市,1909年遷移到臺南廳內,1940年由住谷茂夫設計現今看到的初期現代主義建築廳舍。

文學筆記: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無條件投降,第二次大戰終於結束,所有日本人必須撤離台灣。9月1日清晨,颱風即將來臨,烏山頭水庫正在洩洪。放水口噴出的水柱如白練般奔流而下。一位身著和服的中年女子,靜靜站在放水口上方,俯視腳下如千軍萬馬之勢滔滔急流,轟轟震耳,水花飛濺。她脫下草屐,排放整齊,縱身一躍而下……八田外代樹,45歲。她在遺書寫下「愛慕夫君,我願追隨去。」

第五站►孔廟明倫堂

景點介紹:

臺南孔子廟是臺灣第一座孔廟,建於1665年,為臺灣最早的文廟,時稱先師聖廟。清領初期是全臺童生唯一入學之所,因此稱「全臺首學」。清代前後多次整修並增建。乾隆四十二年(1777)臺灣知府蔣元樞大規模整修,並增建泮宮石坊,如今規制大致成形。日治初期曾充為近衛師團營舍病院,1898年在此設立臺南(第一)公學校(今南大附小)。大正六年(1917)動工整修,破敗的朱子祠、櫺星門、明倫堂後的文昌祠等則不再復建。昭和9年(1934)因拓寬今南門路,泮宮石坊被往東移而從孔廟的入口轉而變為柱仔行街(府中街)的入口。

文學筆記:

公元一九一五,陽曆元旦……翁俊明時年二十四歲,她和台南當地巨紳吳筱霞的長女,名門閨秀,台南女子公學校第一屆第一名畢業生吳湘蘋女士,在「全台首學」文廟明倫堂,舉行盛大隆重的婚禮。

第六站►重慶寺

景點介紹:

重慶寺建於康熙六十年(1721),為臺灣府城七寺八廟之一,原屬禪宗臨濟宗,主祀釋迦牟尼、文殊菩薩與普賢菩薩。1915年前後因興建臺南州廳遭到徵收,信徒於隔年在今址重建。二戰時期遭空襲炸毀,現貌為戰後重建的建築。1969年皈依密宗貢噶上師,改屬西藏密宗噶舉派(白教)。

文學筆記:

重慶寺供奉神祇與府城一般廟宇大不相同,司職功能鮮明,頗能符合市井小民祈求心願。敬神拜佛求平安健康,求財富功名,求學業愛情。月老姻緣線牽繫愛人,速報司醋矸挽回愛人,府城神明多元功能,借信仰力量沉澱於生活之中,累積成文化長河。

「臨水夫人被眾婆姐吵鬧到心忙意亂,不能自主;無法,就將鎮家寶允借他了。金魚仙喜出望外,接了混元金斗,吹一口的仙氣,口中念念有辭,喝聲小!即時變做酒盃大,藏在豹皮囊中,辭別了臨水夫人,一路由柱仔行,往重慶寺而來。」「金魚仙暗看那報司爺,自想:『我起初以為他是貌比潘安、美似子都呢,卻原來是一塊火炭頭,濃眉大眼,頭插金花,眼睜睜手指著面前的醋矸。』」「合該有事,此時忽然人叢中,走出一位姨奶奶,滿身香氣,迫入腦裏,彷彿月裏嫦娥下降。報司爺自開眼以來,尚未見著這樣的標緻,目稍斜視。金魚仙乘其不備,就將醋矸偷藏在豹皮囊中,洋洋得意,化一陣清風,對新町水守爺的所在來了。(現時重慶寺內,已無醋矸,就是被金魚仙所偷的緣故)」(第十二回 報司爺見色失醋)

第七站►林百貨

景點介紹:

1932年12月5日開幕的林百貨臺南人俗稱五層樓仔,為全臺第二座百貨公司,僅比號稱「七重天」的臺北菊元百貨晚兩天。老闆林方一發跡於今全美戲院對面的小商店,後來因投資三家株式會社致富,他希望能給臺南人一個優質且高檔的百貨公司,遂聘請總督府的技師梅則捨次郎來設計監造。林百貨也是全臺第一座配有電梯的百貨公司,「天下第一倯,戴草笠仔,穿淺拖仔,坐流籠」就是當時很盛行的一句俗語。林百貨戰後被國民政府接收,前後陸續作為臺灣製鹽總廠、臺灣省糧食局、空軍廣播電臺、警隊總部等等,後來保三總隊遷至臺北後便遭到閒置。於2013年修復完成,並由高青開發接手經營重新開幕。

文學筆記:

這是台南第一條經過整體規劃設計的市街,有「銀座」之稱,林百貨則是末廣町最宏偉的建築,與台北菊元百貨並稱為南北兩大百貨大樓。1932年12月5日開幕,5天後她的公公病逝,經營大任便落在婆婆林年子身上。她嫁給林二郎後,每日早上都要到樓頂神社祭拜,祝禱林百貨生意興隆,家人及員工平安。她說那是稻荷神社,保佑賺錢的神明。

第八站►鄭成功祖廟

景點介紹:

鄭成功祖廟為鄭經於1663年為其父鄭森與其母董氏所建之專祠,時稱先王廟、延平王廟。後來施琅也曾於臺灣納入清朝版圖後來此祭拜鄭成功。乾隆36年(1771)仕紳鄭其嘏發動重修,改稱鄭氏大宗祠,又稱昭格堂,並獻「揆咨岳佐」匾,同年鄭成功第四代孫鄭汝成獻「三圭世錫」匾。1919年因拓寬五帝廟街(忠義路)拆除前殿。1961年因延平郡王祠重塑神像,蔡心雕於1947的神像移祀於此。1983年廟前道路拓再次寬,前段被拆除,廟前改建為牆門。2002年正式改名為鄭成功祖廟。

文學筆記:

田川松,一位幕府武士之女,後來成為泉州鐵匠鑄劍師翁翊皇的養女。有著日本女性的溫柔體貼,讓漂泊在外的鄭芝龍有了溫馨。1623年兩人成婚,平戶千里之濱的海邊留下兒誕石。二人甜蜜的足跡,這也是後來挺著身孕的田川松經常來此等候唐船的原因吧!除了等待,還有回憶。她終究未能等到良人歸來,反而1624年8月27日靠在沙灘上一塊石頭,生下了「福松」,這位獨力撐起東南半壁,改變台灣歷史的國姓爺。 

第九站►三官廟

景點介紹:

開基三官廟又名三官堂,創於乾隆四十三年(1778),最初是蔣元樞任臺灣知府時的官邸,後來民眾感念其政將此處改為「蔣元樞生祠」,但生祠不合體制,因而以三官大帝為主神,但蔣元樞的長生祿位至今仍在廟中。

文學筆記:

周公假意求婚,在婚禮中設下七煞八敗註連環計欲致桃花女於死地,今人將周公設招,桃花女破煞良方當成婚姻禮俗,遵行不渝。如出門煞,迎親時桃花女若頭見天腳踏地,就一命嗚呼。新娘以米篩遮頂,紅巾蓋頭,足踩紅毯避之。白虎煞則引來白虎精食人,竹帚綁肉即是為餵食白虎。進新郎家大門要先踩破瓦片則是為破解入門煞。入新房火爐,以旺火破入房煞,且有人丁旺盛之意。其實桃花女除招招拆解外,也做了一些正向的表示,在轎子上綁竹子,以示貞節。而竹子必須整株帶根葉,表示有頭有尾,願意化干戈為玉帛,與周公「白頭偕老」。

第十站►萬福庵

景點介紹:

明永曆十年(1656)陣亡於舟山之役的英義伯阮駿,與鄭氏政權交情深厚,且阮夫人亦為鄭姓族人,其遂於1664年隨鄭經來臺,並由鄭經贈宅於此,方位坐北朝南。廟前照牆的來由為1683年施琅攻臺後侵占前王府(今大天后宮)使得阮夫人倍感不齒,轉頭門朝西欲以風水剋施琅,不料被施琅發現,於是建了這座照牆來擋煞。阮夫人餘生頌經禮佛、吃齋修行,附近鄰居便於阮夫人去世後將宅邸改作阮夫人寺,嘉慶十一年(1806)重修時以阮夫人寺諧音改稱「萬福庵」。庵中尼姑救恤孤寡收留棄嬰,但因孩童冥頑哭鬧,遂於庵內供奉齊天大聖神像,直至今日已成為主祀,亦為全臺祀奉齊天大聖之嚆矢,而阮駿夫妻的牌位現今則供奉於二樓左側廂房。廟前猴靈樹王公樹幹上小猴子型態的樹瘤以及廟內林朝英所書「萬福庵」、「小西天」及「三寶殿」三塊匾額都是值得一看的特色。

文學筆記:

1656年滿清的軍隊打下舟山,明朝的守軍將領阮駿陣亡,鄭成功感念他的英烈,對於他的遺孀與子嗣非常優厚禮遇,阮夫人居住在思明州,今日之廈門,全心全意撫育遺孤。1664年金廈兩島淪陷,阮夫人隨著鄭經與明朝的宗室、遺老輾轉銅山,東渡台灣,定居於承天府鎮北坊甯靖王府一元子園後方。不久其子染疫病而死,孤苦無依的阮夫人,誦經禮佛,更加堅定守節的意念,遁入空門修行終老。圓寂之後,當地百姓將她的居所改為佛堂,稱「阮夫人寺」。

第十一站►算命巷

景點介紹:

算命巷,又稱天后宮邊街,巷道原屬寧靖王府範圍內,因全盛時期有五至七家算命館而名,巷道串連大天后宮及祀典武廟。算命巷裡有現存的幾間算命館和創於1895年的吳萬春香舖及蜜餞行,是值得一看的特色景點。位在祀典武廟旁的吳萬春香舖原先為老店的倉庫,因其三樓的獨特景觀——將赤崁樓、大天后宮及祀典武廟三座國定古蹟盡收眼底——而改為分店,稱為"府城歷史之窗"。另外魏締弼擇日處裡面有一口當時寧靖王府的龍目井,與大天后宮後院的另一口龍目井相對應,只可惜已被封死並且不開放參觀。

文學筆記:

小說中的葫蘆巷呈現令人搖頭嘆息的慘狀,一條湫隘、邋遢的花崗石巷路,到處傾倒垃圾,杜塞的陰溝溢出污水,街上終日飄揚著刺鼻的臭氣。喧囂的小孩在狹窄的巷路中肆無忌憚的擲球、放鞭炮、叫嚷。人畜雜居,瘦如黑狗的豬仔到處拉屎尿。就算在萬籟俱寂的夜裡,彷彿還聽到葫蘆巷住民混濁打鼾聲和夢囈,連睡眠也不能使這些喧譁的住民閉嘴。這樣一個地方怎會有「春夢」可言呢!

第十二站►大天后宮

景點介紹:

大天后宮主祀媽祖,原為明朝寧靖王朱術桂的府邸,又稱一元子園亭,而現今的觀音廳是明鄭勢力退居臺灣後明室殘權給鄭成功作為精神支柱的監軍府。1683年施琅克臺後寧靖王決心殉國,便捨宅立遺願將府邸改為天妃宮。後來施琅奏請康熙皇帝將天妃晉升為天后,大天后宮成為全臺第一座官建媽祖廟。並為自己立了一塊「平臺記略碑」記述澎湖海戰的事略,此為全臺歷史上第一塊石碑。1894年甲午戰敗後臺灣方面成立亞洲第一個共和國——臺灣民主國,並將後殿(原王府寢宮/今聖父母廳)改為總統府使用。廟內存有全臺目前僅知唯三由府城三郊所獻古匾之二——一塊是位在正殿後方三官大帝上方的「一六靈樞」匾,另一塊則是在副軸線上觀音廳的「貺昭慈濟」匾。另佛祖廟廳的門口內側有一塊咸豐六年的「捐題重修芳名」匾,其上記載臺郡三郊合捐銀參佰肆拾員,這塊匾也是全臺第一塊記載到五條港的文物。

文學筆記:

由於媽祖是童女成神,大道公是童男升仙,民間傳說附會二神相戀,後來媽祖見母羊生產苦狀,因而悔婚。卻也激怒了大道公,因此每於媽祖誕辰之際降雨,欲洗其脂粉;媽祖則於大道公生日施法刮大風,欲吹落祂的道帽。故稱「大道公風,媽祖婆雨」,此一傳說穿插閩南暮春時節氣候,與地方神祇傳說,頗富人情趣味。

第十三站►韓內科醫院

景點介紹:

韓石泉被列為臺南市醫療歷史名人,一生懸壺濟世,同時致力於民族運動。故居韓內科醫院2016年被臺南市政府指定為歷史名人故居。

文學筆記:

從訂婚到結婚經過近五年的愛情長跑,他們在台南公會堂舉行結婚典禮。兩人向數百前來道賀的親友合聲朗讀這篇〈結婚宣誓書〉,別開生面,跳脫一般傳統婚事禮節,令人耳目一新。作為改風易俗的社會運動者,韓石泉積極主動,身體力行。清泉石上流,鳳鸞閨中綉。1926年3月27日莊綉鸞自台南第二高女畢業,四天後兩人閃電結婚。

第十四站►舊永瑞珍餅鋪

景點介紹:

永瑞珍餅舖由張炎開設於1917年,是府城做訂婚禮餅的經典老店之一,迄今已傳承三代。原先設店於水仙宮附近,二戰時毀於美軍轟炸,光復後張炎與友人合夥重新開設餅舖,因理念不合拆夥後為了與先前的餅舖區別,改名「舊」永瑞珍。民國68年以開業五十年以上、歷史悠久信譽卓著為由獲頒臺南市商業會獎狀。現在臺南的傳統餅店已經越來越難經營,許多都已經結合現代化麵包蛋糕,但因為已經開業滿百年,是很多人小時候的回憶,老闆秉持這樣的信念,即使以後可能面臨轉型,也一定會讓這塊招牌一代一代的傳下去。

文學筆記:

90多年前,第一代張炎在水仙宮旁創立舊永瑞珍製餅舖,台南大轟炸時被摧毀,光復後遷到現址。張再興從小跟著父親做餅,60年來他厚實家業,擦亮舊永瑞珍餅鋪的招牌。二開間的店面有點冷清,架上餅類也不多,但桌上訂單厚厚一疊。第三代張瑞麟說從來不作廣告,卻有很多三代都來做喜餅的老主顧。以前大家庭人多,喜歡團圓,中式大餅很受歡迎。30年前開始流行一盒三斤六塊裝禮盒,有六種口味,古肉餅、鴛鴦餅、鳳梨酥、烏豆沙、綠豆椪、蓮蓉、棗泥、芋泥、腰果伍仁等人氣都很旺。皮薄料實在,不油不膩,滿足大家的味蕾。

第十五站►共和醫院

景點介紹:

1922年由府城第一代西醫黃金火與韓石泉共同開設,取名「共和」乃說明其對共和國理想之盼望。民國89年(2000)歇業後現今由83歲的蔡文龍醫師娘(洪淑美)、90歲的前職員李清榮先生、蔡醫師合夥人黃醫師及幾位看護居住在內。 蔡文隆醫師是黃金火醫師的次子,因他六歲(1933)時舅父過世,黃醫師為安慰舅母蔡林仙桃的喪夫之痛,也避免他老年無人奉養,故將黃文隆過繼蔡家,黃文隆遂隨舅父改姓蔡。1947年蔡文隆考上臺大醫學院,成為醫科第六屆學生、戰後首屆實習醫員。1953年畢業後,他並未像其他南部的同學一樣立即返鄉開業,也沒有留在臺大醫院,而是前往當時剛落成不久的礦工醫院擔任外科主任,直到1960年才回到台南。他先在長樂街132號(今民權路三段)開立蔡外科醫院,並與早他兩年回臺南開設婦產科診所的拜把好友郭國銓醫師互相支援扶持。1962年蔡文隆由好友帶領前往高雄與洪淑美第一次見面,半年後的6月28日(日本陸軍紀念日)訂婚,並於11月3日(日本文化節)在社教館(今公會堂)結婚,由女方父親洪榮華的好友,也是蔡文隆在臺大求學時的醫學院院長杜聰明博士證婚。婚後(1965),蔡文隆與父親黃金火計畫將共和醫院遷往更大的地址(即現址),此時共同創立的韓石泉醫師已經負笈日本深造,後由黃金火及蔡文隆父子獨立經營,沿用創立時的名稱「共和」,並改成綜合醫院,此為臺南市第一所綜合醫院,門口的「共和綜合醫院」匾額即是杜聰明博士所題。 2012年初,蔡文隆醫師因為長期抽煙肺炎病情惡化過世,並在其伉儷受洗的看西街教會舉行告別式,與其相交七十載的郭綜合醫院院長郭國銓醫師亦在告別式上捨不得地致詞。兩人於67歲時同獲資深醫師表揚,2008年82歲時又同獲醫療服務滿五十五年紀念獎章,當年兩人還相約五年後能再齊領服務滿六十年紀念獎章,未料2012年蔡醫師先因病辭世,同年六月郭醫師也因心臟病猝逝,留下兩人未能完成的約定。蔡醫師走後,醫師娘洪淑美仍留在他們共同打拚過的共和醫院。未有傳人的醫院,器物蒙塵,桌椅空置,現在的樣貌依然凝結在歇業前的狀態,幾乎一點都沒有改變。

文學筆記:

1922年黃金火醫師與晚他一屆學弟韓石泉醫師辭去台南醫院的職務,共同於此開設「共和醫院」,黃金火負責外科,韓石泉擔任內科。光看大門對面設有福利社餐廳,就不難想像當日規模與盛況。當時台灣民眾生病大都求神卜卦,看醫生所費不貲,兩位醫師除看病外,同時也教育病人的衛生觀念與基本醫學知識。兩人與台灣第一位留德醫學博士王受祿合稱文化協會台南鐵三角,是文化抗日運動重要經濟捐輸來源,三位醫師還常常為文化協會的戲劇演出而粉墨登場。取名共和,可見二人對民主共和的嚮往,這裡不僅是一間醫院,還是一處對抗高壓殖民政府的重要基地。

第十六站►陳德聚堂

景點介紹:

陳德聚堂建於1664年,原為明鄭政權統領署先鋒右鎮總兵陳澤將軍的府邸,又稱統領府,故旁邊的巷子稱為統領巷。康熙三十二年(1693)改為家廟,取名陳德聚堂。1895年陳德聚堂充為日軍宿舍,祖先牌位被迫遷移,後向政府索討取回;1933年重修後再次充為軍隊宿舍。1949年戰後重修,並成為露天布幕投影電影院。1960年再次重修,畫匠陳玉峰應聘繪製灰泥壁畫四幅與門神彩繪,門板後來被紅漆覆蓋,1997年重修時發現,將紅漆去除後現存放於廂房等待修復;四幅壁畫目前狀況甚佳。1973年前後在此成立補習班,結束時間不詳。陳德聚堂於1985年列為三級古蹟,現今有不定期的藝文活動,成為民眾與遊客休憩的絕佳場所。

文學筆記:

教師亨布魯克的女兒瑪利婭是書中另外二位主角。瑪利婭離開故鄉和戀人,千里迢迢來到台灣,最後因荷蘭戰敗,被鄭成功強迫嫁給從未見過面的陳澤。這個大統領在北汕尾與台江海戰兩度重創荷軍,殺死無數她的同胞朋友,卻聲音低沉溫柔,態度親切和善,而且會說荷蘭語。「兩人的目光第一次接觸。她看到了陳澤,應該是四十上下的年紀,面色稍黑,兩鬢卻微白。……高大,卻有些駝背。讓瑪利婭印象最深的,是陳澤的微笑。……讓瑪利婭覺得溫煦。她想,命運是殘酷的,讓他落入敵人手裡;但命運又是仁慈的,讓她遇上了陳澤。」

第十七站►阿霞飯店

景點介紹:

府城知名臺菜餐廳,前身原是祀典興濟宮前的香腸熟肉攤,1959年以吳家吳錦霞小名「阿霞」為店名,於中央市場(今國花大樓)內設店。吳錦霞與五弟吳壽春共同創造出「紅蟳米糕」這道招牌菜。

文學筆記:

說到吃,老台南可是人人有一套,辦桌、小吃、甜點、山海產,台南人不但要吃得飽,還要吃得巧。若說到結婚,宴席首選一定是阿霞飯店,禮餅非舊永瑞珍莫屬。阿霞說:「吃正港台灣菜一定要試醃腸熟肉、紅燒魚翅、紅蟳米糕與炒鱔魚。」每一道都是美味的手路菜,挑動歹嘴斗的台南人。首選當推紅蟳米糕,也是阿霞飯店的鎮店招牌。

第十八站►北極殿

景點介紹:

北極殿創建於1665年,為鄭經所建之四大廟之一,時稱真武廟、大上帝廟。永曆廿三年(1669)寧靖王朱術桂親書頒贈「威靈赫奕」匾。此地據傳於荷蘭時期曾為漢醫館,鄭軍攻臺時於此處醫治傷兵,後來將此地改為供奉航海神玄天上帝的北極殿。嘉慶七年(1802)大上帝廟整修,廟後增建桐山營班兵公館(桐山營曹館),現作為北極殿文物館使用。道光十五年(1835)再次重修,隔年完工。此次整修加祀了觀音菩薩,紳商蔡日進及吳尚新分別敬獻石香爐及姑蘇銅鐘。直至1854年再次重修後才改名為北極殿。明治四十年(1907)因拓寬竹仔街(廟前民權路)拆毀三川殿,三川殿及過水廊退縮重建。民國53年因再次拓寬民權路又將前殿拆毀,後來重修再退縮重建並增建拜亭。北極殿於民國74年列為國定二級古蹟。

撰寫作者
文學小編
以「臺灣文學連結生活」為主軸,將作家或作品與在地生活的連結
相關標籤
路線評分
0 分
加入收藏
關閉
加入收藏
學習清單
評論
您需要登入才能留言。如尚未成為會員,請先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