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频道

* 拖拉类别可自订排序
恢复缺省 确定
设置
快讯

空拍曝光 UCLA抗议者疑接受类似「圣战」格斗训练

面临封杀…美国市场太好赚 TikTok与电商「伤不起」

工程蕴文学,秋水共长天(上)

桥梁表现工程及文学的美。(夏烈.图片提供)
桥梁表现工程及文学的美。(夏烈.图片提供)

有位西方学者注意到,日本在十六世纪自欧洲引进旧式机械性的座钟制造技术,由座钟的原理制造了机器人娃娃,可以倒茶及写简单的日本字。如此,与日本文化中的茶道及文本结合。因为日本至今机器人技术领先各国,所以如果要做个出色的机器人研制工程师,最好「日本化」。但是沿袭基督教及希腊文化传统的西方人,根本不可能进入神道及佛教的日本人内心世界。那该怎么办?答案是「小说」──由阅读小说可以溶化自己,进入其中人物的世界,产生同理感及同心感。虽然川端康成、大江健三郎或三岛由纪夫的小说中并无机器人出现,但是小说中的人物是他们创造的:机器人则是工程师创造的。机器人其实就是电脑及人工智能(Artificaial Intelligence, AI)的结合,却在外型上比一款宏碁电脑或苹果电脑更接近人类。所以工程师可由小说人物得到灵感,转化为替身的机器人。也就是说,机器人相当于小说人物及电脑的中间过渡。机器人及AI的设计不只是工程师的工作,也需要与艺术家、文学家,行为科学家、心理学家协调合作。如此,工程师如有人文素养,将有利于与人文人沟通,共同完成机器人或AI的设计。实际上,AI是科技工具,并不具有人脑的深度思考及感情,故而人文关怀不是AI能做到的。估计二十年后,AI将取代50%的工作职位。但是许多人文艺术如作家、艺术家、导演、历史学家等的工作却能生存下来,因为他们的工作无法以大数据(Big Data)去做分析。

▋文学启发工程创造力

在自然科学及工程技术的领域里,除本行之外,了解一些经济学、生物学、社会学、心理学以及数学乃属必要,那就是辅助性的知识。然而,文学摆在哪里?有人说:如果将阅读文学的时间省下来,多学习一些自己本行知识不是更好吗?没有错,文学常被认为是一种奢侈品,甚至是令人愉快(或不愉快)、消遣性、提升个人气质的贵件。实际上,优秀的文学作品精细而复杂,对理工人来说,要磨锐自己的思路,增加创造力,就该读些文学作品,以收「触类旁通」之效:同时两种学科交叉时最容易产生创造力。如果理工人只研读本行,就容易陷入常轨,走不出长年的传统思维路线。最杰出的科技人常会喜爱艺术,包括绘画、雕刻、音乐、舞蹈及文学。爱因斯坦认为物理给了他知识,艺术给了他想像力,知识是有限的,但艺术开拓的想像力是无限的,没有想像力就没有创造力。作家或艺术家笔下与科技人显微镜下观察的,芯片研发层叠的,是同样的人类创造本能。许多科技人回顾他们的重要发现时,都觉得像是经历了一场突发的创造,就如同艺术家或诗人作家常具有的那种神秘、不合理性的洞察力。所以,伟大的科技人常把自己比作艺术家,是美的朝圣者,因窥见大自然的奥妙而有一种超凡的感觉。

我的孩子在西雅图微软总部任职艺术家。他告诉我工程师高高在上主导,其他人都得听工程师的。但是年轻的软件、硬件、电机、机械及物理工程人员如果只有七年或以下经验,就与人文领域的艺术、音乐、文学工作人员要合作得多。因为年轻,知道世界在变迁,他们的视野及对人文的了解与老式训练的工程及物理学家不同。他也告诉我高科技公司及美国军方都重视好莱坞的科幻小说及电影,由其中取材取意,因为未来科技的发展可能就是电影里那些奇幻情节。附带一提,他高中毕业考SAT,数学比文科高出一百多分,但选择入加州大学念欧洲历史,以后又去艺术学院念另一艺术学位,大概遗传我的性向及兴趣。

我在大学开「近代欧洲文学」及「当代美国及日本文学」课程,有一学期竟有十六名医学院学生来修课。这并不令我惊讶,因为许多医生对文学艺术音乐有兴趣。他们以后的工作是与病人一对一,当然应该有人文气质及兴趣。理学院出身的科学家们对艺文的爱好也比工程师高。这和工作性质相关,因为科学家是研究自然界的已存现象,所以是发现(discover)。工程属应用科学,是将基础性的科学化为工程实用,所以工程是发明(invention)。对于从事基础科学的科学家,他们追求知识,揭开宇宙的奥妙,发现自然与生物的本质,一般兴趣应该比较广泛。而工程要求的是「目的性」的产品及利润,市场导向,所以比较狭窄,比较专注。

有些医生转成世界著名的作家,日本的文豪森鸥外(十九岁东京帝大医学系毕业),写存在主义小说《砂丘之女》的安部公房(东京帝大医学毕),《失乐园》的渡边淳一。英国有《人性枷锁》的毛姆,《夜莺颂》的诗人济慈。郭沫若及鲁迅也是在日本读医,却未行业。读工程后成著名作家的只有写《罪与罚》及《卡拉马助夫兄弟们》的俄国作家杜斯妥也夫斯基。印度有约七名工程师成为著名职业作家,但名气只留在印度国内。原因是印度贫穷,许多高素质的年轻人挤入高收入的工程行业,填饱了肚子,又回到自己原本喜爱的、维生不易的文学、艺术、音乐……在台湾,有些工程师业余写些文章,并未能真正弃工程转成全职纯文学著名作家。

法国写实主义小说创始作家巴尔札克原是律师,为了还债竟写了九十一部中、长篇小说,主角由农夫、医生到投机商人,他把各行各业的生活都写入,就是没有工程人员。实际上,电视剧、小说或电影主角多集中在其他专业,如律师、医生、会计师、科学家、侦探,军人……却没有工程师。今日社会有那么多任务程师,为什么不以他们为主角——不可能没有,但无一出名。只有科幻小说及通俗小说有他们出现。大概工程师比较单纯及乏味,难以刻画为以刺激取胜的小说人物。我1993年获「国家文艺奖」的长篇小说《夏猎》(与笔名夏烈音同,但无关)有一主角隐指是建中、台大电机、哥伦比亚大学工学博士出身,但并未详尽描述他的工程专业生涯,原因?自己也说不出。工程师令今日社会突飞跃进,现代化生命变成可能,但民众并不了解工程师的贡献,也不太注意他们。

清华大学任教时,有个极为优秀的工程学生来修近代欧洲文学课程,见我数次,想转入他喜爱的文学创作。我简单告诉他念书是一回事,成为出色作家与念书关系并不大,以他写的小说分析报告,看不出写作才华,所以,不鼓励──后来如何?没下文。我是五年五百亿菁英计划由清华转往成功大学开设欧美及日本文学课程,个人研究室却被安置在水利及海洋工程系馆。前任成大黄煌𪸩校长也是此系出身的波浪力学专家,但他对小说的兴趣似乎不亚于工程,我也因此获利。提这些,只因为自己在工程及文学界都有经历。

工程讲求明确及效率,文学的美在蒙眬及混淆──那是科技的噩梦。然而西方文化源自古希腊精神及基督教本质。这两种相反的人生观却在十五世纪联合缔造了文艺复兴。所以相反的思维是可以并存互补的。我的观察是绝大多数的工程师对文学艺术兴趣不大。工程师的训练有三大项:脚踏实地,负责任,及解决问题。中国大陆在短短二十几年内,由穷困变成世界第二强国,可能是三位工程出身者连续二十九年的出任国家主席,务实领导。他们是:江泽民(国民党时期上海交大电机),胡锦涛(清华水利),习近平(清华化工)。当然,也有他们人民的实干竞争,加上脱离「小米加步枪」的土八路心态。(上)(寄自加州)

日本 AI

上一则

活着就是幸福

下一则

年夜饭

超人气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