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在江苏⑫ | 根据地党的建设
2021-04-08 15:03

第三章

在抗日斗争的烽火中发展壮大

根据地党的建设

在创建抗日根据地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在江苏各地的力量也获得较快发展。1940年底,各地均成立了党的领导机关及下属组织,党员人数已近2万人。1941年5月,华中局成立后,将下属区党委领导人及工作地区进行了调整,统一了各地党组织的领导关系。皖东北区党委(后改称淮北苏皖边区党委),刘子久任书记;淮海区党委,金明任书记;盐阜区党委,刘彬任书记;苏中区党委,刘炎任书记;皖东津浦路东区党委,刘顺元任书记;皖东津浦路西区党委,黄岩任书记;江南区党委,谭震林任书记。各抗日根据地形成了区党委——地委——县委——区委的完整组织系统。

各级党的领导机构建立后,各抗日根据地的建党工作逐步扩大到农村乡镇,党员队伍和党的组织不断发展壮大。至1942年春,华中各根据地地方党员共69705人,主力部队有党员共30400人,共计10万余人(国民党区域除外)。不断发展壮大的党组织,成为江苏敌后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坚强领导核心。

图片

1941 年冬,新四军代军长陈毅视察淮南根据地,在盱眙县黄花塘第二师师部与第二师及地方领导同志合影。资料图片

华中局非常重视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刘少奇亲自兼任华中党校校长,经常到校授课,陆续作了《论党内斗争》《组织上的和纪律上的修养》《人为什么犯错误?》《哲学的范畴》等重要报告。这些论著在华中局机关刊物《真理》和《江淮日报》发表以后,对于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马列主义理论水平,加强党的思想和组织建设均起到了重要作用。各战略区党委也分别创办了党校,培训区以上干部,各地、县委开办党训班,提高党员的党性和政策水平。各根据地创办的党报、党刊在宣传抗日之外,也成为对广大党员进行思想教育的阵地。

图片

创建于 1940 年 2 月的半塔军政干部子弟学校,是新四军五支队和中共皖东区党委为培养根据地军政基层干部与子弟的军事化学校,对新四军和淮南根据地的巩固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图为部分学员合影。资料图片

为了进一步总结华中斗争的经验,确定今后各根据地的工作方针与任务,1942年1月20日至3月5日,华中局在阜宁召开第一次扩大会议。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各部门负责人以及各根据地(鄂豫皖区除外)党政军负责人共96人出席了会议。刘少奇代表华中局作了《目前形势,我党我军在华中三年工作的基本总结及今后任务》的报告。陈毅、饶漱石、曾山、黄克诚分别作了军事建设、党群工作、政府工作、军队政治工作的报告,会议确定了今后华中党组织和新四军的总任务是:“继续坚持华中敌后抗战,完全巩固各根据地,加强与聚集力量,以便在适当的时机反攻敌人,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与中国人民的彻底解放。”

为了实现这个总任务,会议还相应提出了巩固根据地的9项具体任务:加强军事斗争,坚决粉碎日伪的一切“扫荡”;发展与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加强军事建设,扩大人民武装;普遍发动和组织群众,改善群众生活;建设包括所有抗日阶层联合的民主政权;发展经济,保障供给;发展文化教育事业;开展锄奸斗争;加强党的建设等。

华中局第一次扩大会议的召开,进一步统一了华中全党全军的思想,明确了党组织和部队在相持阶段最困难时期的斗争方针和任务。会后,刘少奇调回延安工作,饶漱石代理华中局书记和新四军政委。不久,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移驻淮南盱眙黄花塘。

为加强对敌斗争,江苏各地党组织遵照党中央和华中局的指示精神,对各根据地实行一元化领导,取消根据地创建时期的党政军委员会,成立统一领导各地区党政军民工作的党委会。1942年11月,苏北根据地撤销盐阜、淮海两个区党委,成立苏北区党委,黄克诚任书记;同时撤销盐阜、淮海两个军区,合组苏北军区,黄克诚任司令兼政委。淮北根据地调整了淮北苏皖边区党委成员,邓子恢任书记;新四军第四师兼淮北军区,彭雪枫兼司令员,邓子恢兼政委。1942年12月,调整了苏中区党委成员,粟裕任书记;新四军第一师兼苏中军区,粟裕任司令员兼政委。淮南根据地1943年2月撤销原皖东津浦路东、路西两个区党委,成立淮南区党委,谭震林任书记;新四军第二师兼淮南军区,罗炳辉兼司令员,谭震林兼政委。在苏南根据地,原江南区党委改称苏南(苏皖)区党委,江渭清任书记。

在紧张激烈的对敌斗争的同时,从1942年春夏开始至1945年春,江苏各抗日根据地根据中共中央和华中局指示开展了整风运动。因频繁激烈的反“扫荡”、反“清乡”斗争,整风前后经历了将近三年时间。各根据地和各师、旅除抽调一批县、团以上干部到华中党校参加整风学习外,基本上是一边坚持原地斗争,一边开展整风学习。广大党员尤其是党的各级负责干部认真学习整风文件,增强了党性,提高了马列主义理论水平;另一方面通过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加强了党内团结,密切了党与人民群众的联系。1945年4月党的七大召开前夕,江苏各地的整风运动胜利结束。

图片

1943,黄克诚与淮海根据地领导在干部整风时合影。前排左起张克辛、吴信泉、邵幼和、刘震、钟伟、李少元;中排左起覃健、沈启贤、黄克诚、金明;后排左起黄忠诚、杨纯(女)张彦、田养泉、冯志湘、刘述周、吕镇中、李一氓。资料图片

图片

整风学习材料  资料图片

江苏各地党组织还十分重视沦陷区的地下斗争,派出精干人员到敌占城市建立党组织,发动群众,组织基本队伍领导工人运动、学生运动。南京的地下党组织利用汪伪政权的内部矛盾,领导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清毒”运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进占了上海的租界区,这使一直在“孤岛”战斗的江苏省委工作环境更加险恶。为了保存党在敌占区的力量,1942年9月,中央决定江苏省委领导机关及区委以上负责干部,由上海转移到淮南根据地,仅留少数负责干部继续在上海坚持工作,各部门之间实行更加严格的保密工作制度。1943年1月,江苏省委撤销,改为华中局敌后工作部,对外称新四军调查研究室,领导江苏、上海等敌占区地下党和统战工作。

来源 中共江苏省委党史工作办公室著 《中共江苏地方简史》

来源:北京西路瞭望

| 微矩阵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