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国的“国葬”历史中,除了政治人物还有哪些领域的人物享受过如此的纪念与待遇?

关注者
23
被浏览
28,879
登录后你可以
不限量看优质回答私信答主深度交流精彩内容一键收藏

蔡锷,你肯定听说过他,却不一定清楚他曾经具体做了什么事。很多人知道他与一位风尘女子的爱情故事,却不一定知道,他是民国第一个享受国葬的人。

1915年11月18日,是日本客船“山东丸”号开船的日子,这艘船是往返于中国与日本之间的客轮,它于今天从天津码头启航。这一天,船上有一位特别的旅客。

这位旅客从北京前往天津的时候,袁世凯的谋士杨度就说:”此人一去,无异纵虎归山。“

这人,就是蔡锷。


蔡锷

蔡锷,1882年12月18日生于湖南。从小聪慧,12岁中秀才,16岁考入长沙时务学堂,在那里遇到了影响他一生的老师----梁启超。

蔡锷从上海的南洋公学毕业后,17岁去日本留学。和那个时代的许多留学生一样,蔡锷深感读书救不了国家和民族,在学成回国之后,于1902年二赴日本,这次去的是日本陆军士官学校。

蔡锷后来曾说,自己去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是觉得那时的中国,不缺少知识分子,但缺少优秀的军人。所以,他自己要去做一个能够改变国家命运的军人。

蔡锷这辈子,做过两件大事。第一件就是在云南响应武昌起义,宣布云南独立;第二件大事就是在四年后积极反对袁世凯称帝、维护共和政体。

1904年,蔡锷从日本学成归国,成为各省争夺的对象,各省都需要训练新军的人才,更何况是留学生中佼佼者。

蔡锷曾在广西干了5年,做了不少军校校长,其中包括广西陆军学堂。这个学堂第2期有个学生,开学报到时迟到了10分钟,蔡锷坚决不许他入学,这个学生来年再考,考上了第三期。这个学生就是后来的国民党陆军一级上将,指挥台儿庄战役的桂系首领李宗仁。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打响了辛亥革命第一枪,蔡锷于10月30日在云南发动起义,推翻了当地政府。蔡锷上台后,整顿财政,削减军队,兴办教育,广办实业。他在担任云南都督期间,两次带头削减月薪,由600元减到60元,当时在全国引起轰动。

云南出现生机勃勃景象,惊动了袁世凯。

蔡锷当年留学,曾得袁世凯资助,袁世凯是蔡锷的恩人;此外,蔡锷也曾一度很敬佩袁世凯。1912年1月,蔡锷曾在电文中称赞袁世凯‘宏才伟略,群望所归’。

袁世凯也相当看好蔡锷,他曾这样评价当时的几位英雄人物:“孙氏(孙中山)志气高尚,见解亦超卓,但非实行家,徒居发起人之列而已。黄氏(黄兴)性质直,果于行事,然不免胆小识短,易受小人之欺。蔡锷远在黄兴及诸民党之上,此人之精悍即宋教仁或亦非所能匹。”袁对蔡的评价不可谓不高!

1913年,袁世凯调蔡锷赴京。蔡锷在北京的两年,袁世凯表面上对他礼遇有加,先后给了不少官职,如政治会议委员、参政院参政、将军府将军等,还几乎每天召见,说是政务磋商,其实是防他‘有变’。

而蔡锷,之所以离开云南北上,其实是想借袁之手,建立中国现代化国防。但是,袁世凯让蔡锷失望了。

袁世凯对蔡锷的治国建议不做采纳也就罢了,北洋政府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就突破了蔡锷的底线,蔡锷更没想到的是,袁世凯称帝。

1915年8月,全国各省的督军签名“劝进”,为袁世凯称帝做准备,在那份劝进表后面,当时被袁世凯封为“昭威将军”的蔡锷,是第一个签名的。

蔡锷为什么要签名,后来又为什么反对袁世凯称帝呢?

劝进表

注意劝进表的签字时间为1915年8月25日,而在前一天也就是8月24日,蔡锷曾密密搭乘火车,前往天津,与梁启超密谈。

梁启超故居内,蔡锷与梁启超密谈蜡像

梁启超曾再《护国之役回顾谈》中提到:蔡锷认为如果自己不担讨贼的责任,中华民国从此就完了。可见,劝进表签字也是蔡锷麻痹袁世凯的一步。

蔡锷与小凤仙的爱情故事在这里不多展开。只说一点,两人相识时,小凤仙不过16岁,有人曾说蔡锷与其共谋大事,甚至后来蔡锷辗转回到云南,也是由于小凤仙帮助,一个16岁的少女,要说她对胸有大志的将军有多大帮助,难免有些难以让人信服。

蔡锷正式起兵,是在袁世凯称帝两周之后,当时对于袁世凯称帝,全国虽然骂声一片,但没有人敢站出来,蔡锷是第一个挺身而出的人。

1915年12月22日晚,蔡锷和另外37人歃血为盟,立下誓言:“拥护共和,吾辈之责。兴师起义,誓灭国贼。成败利钝,与同休戚。万苦千辛,舍命不渝。凡我同人,坚持定力。有渝此盟,神明必殛。”

1915年12月25日,蔡锷与唐继尧通电全国,宣布云南独立。表示“拥护共和、反对帝制“。两军开打。

1916年1月,蔡锷进攻四川,在后方唐继尧不增援、不发饷的情况,硬是用了三月时间,将近10万北洋军主力歼灭。其中,有一场关键战役---纳溪战役中,蔡锷护国军麾下第三梯团第六支队长勇猛无比,拿下这场关键战役的胜利,此人,就是大名鼎鼎的朱德将军。

朱德曾回忆称:“我大吃一惊,说不出话来,他瘦的像鬼,两颊下陷,整个脸上只有双眼还闪闪发光。”

其实蔡锷当时已经因为肺结核以及长期劳累病入膏肓,可他知道自己是抗袁的一道旗帜,不能倒下。1916年1月27日,贵州响应,宣布独立,3月15日,广西独立,蔡锷趁机反攻,取得大胜,最终与北洋政府军签订停战协议。3月22日,袁世凯在反帝声浪中宣布取消帝制,6月6日去世。

在护国战争中,蔡锷曾表示:一旦战争取得胜利,自己将辞去一切职务。事实上,他确实是这么做的。

1916年9月,蔡锷的肺结核已经感染到喉部,已经不能说话了,被送去日本治疗,可惜病入膏肓,医生也无能为力。

1916年11月,蔡锷因病不治去世,享年34岁。

蔡锷遗体荣归故里

1917年4月12日,蔡锷遗体荣归故里,北洋政府在长沙岳麓山为他举行国葬。

发布于 2023-08-04 19:59・IP 属地新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