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治皇帝是真的出家了吗?

关注者
25
被浏览
135,951

14 个回答

顺治帝并没有出家,而是得天花死了。顺治帝去世的时候年仅二十四岁,许多人一时无法接受顺治帝年纪轻轻就驾崩的事实,再加上顺治帝生前信奉佛法,民间这才逐渐传出了顺治帝在五台山出家的消息,但是顺治帝出家的事情多见于文学和戏曲之中,正史中并无提及。

  民间关于顺治帝的结局,至今存在很多的争议,其中争议最大的,莫过于顺治帝究竟是死了还是出家了。

  传言顺治出家的,主要是因为顺治帝生前有过一段日子热衷于钻研佛法,据说他还曾感慨的说出这样一番话来,顺治帝说如果不是因为挂念孝庄皇太后,自己可能就会出家去了。

  不过《清实录》是这样记载的,说皇上是顺治十八年正月初七在养心殿中驾崩的,年仅24岁,驾崩病因,就是当时令人人恐慌的疫病天花。

  清朝皇帝中因天花而殒命的也绝不止顺治帝一人,同治帝也是死于天花,同治帝的父亲咸丰皇帝也得过天花,不过幸运的是,咸丰帝的天花后来痊愈了,但是留下了一脸的麻子。

1661年,也就是顺治十八年正月初七,少年天子顺治帝病逝;孝庄太后度过了她一生中最煎熬的一个年,她唯一的儿子福临、大清的皇帝顺治帝永远地离开了让他备受煎熬的龙椅。

只要是提到顺治帝我们一般都会想到董鄂妃,一个“集三千宠爱于一身”的宠妃,顺治帝的最爱;但董鄂妃只陪伴了顺治帝四年的时间便病逝了,失去董鄂妃的顺治帝虽然心灰意冷、行为失常,但并没有得什么病,一向身体还是不错的。



身为一国之君,是寻常的百姓不能比的,不仅养尊处优,而且还有太医日日问安,又怎么会突然病逝呢?

顺治帝的遗诏中,除了对生母孝庄太后以及对大清的自责与愧疚,还有他即将离开这个让自己痛苦的世界而感到轻松自在。

根据《清实录》的记载:顺治帝是从初二开始患病,初六的时候病情加重快要不行了,正月初七的凌晨便在养心殿永远地闭上了双眼。关于顺治帝的病逝,只有11个字的记载:

“丁巳,夜,子刻,上崩于养心殿”

简简单单11个字便对顺治帝的死做了记载,连病因都没有提到。顺治帝作为一国之君,病逝的记载为何记录地如此草率呢?难免会让人浮想联翩:

正值盛年的顺治帝为何突然病逝?

难不成真的是因为董鄂妃的死心灰意冷出家当了和尚吗?



就像《康熙王朝》中演的那样,剃度出家,开始云游四海,远离让自己痛苦的皇位,做一个简简单单的出家人。

这篇文章我们一起来看看:顺治帝披上的究竟是袈裟还是寿纱?康熙先后五次前往五台山究竟又是为了什么?难不成是为了看望自己父皇顺治帝吗?

顺治帝真是得了天花吗?

董鄂妃病逝后心灰意冷的顺治帝想要出家出家,但是孝庄太后坚决的反对,无奈顺治帝便让自己的最宠信的大太监吴良辅代替自己出家。1661年正月初二,顺治帝前往悯忠寺观看吴良辅出家的仪式,没想到在回宫的当天夜里顺治帝便得了天花,开始发烧,身体越来越差劲。

意识到不对劲的顺治帝,赶紧召礼部侍郎兼翰林院掌院学士王熙,以及内阁学士麻勒吉进入养心殿草拟遗诏。

前前后后进出三次,才将诏书的内容定下来。

初七的凌晨,顺治帝便病逝了。

王熙是顺治帝最信任的汉臣,在王熙的书《年谱》中提到了关于顺治帝病逝前后顺治帝及其本人的活动:

元旦不行庆贺礼,黎明的时候王熙入养心殿恭请顺治帝圣安;

次日王熙进入宫中请安,到了傍晚才离开;

初三,王熙进入养心殿,看到顺治帝坐在榻上,有些不舒服的样子



初六三鼓时分,王熙又奉命进入养心殿,顺治帝告诉王熙:“我得了天花必定活不久了,你仔细听我的话,赶紧草拟诏书,就在我的病榻前写就可以。”王熙勉强擦掉自己的眼泪,在顺治帝的病榻前草写诏书;

随后王熙上奏顺治帝,恐怕顺治帝太过劳累、体力不支便请旨出去写,写好以后再进来请示顺治帝,顺治帝实在是体力不支,便答应了;王熙便退到乾清门的西门屏内草拟诏书,三进三出才将诏书最终定下来。

夜里,顺治帝便归天了。

王熙作为顺治帝最信任的臣子,从顺治帝病重一直陪伴左右;更何况《年谱》是王熙个人的著作,并非清廷的官书,实在是没必要隐瞒什么,所以很多人认为王熙的话还是值得相信的。

另外兵部督捕主事张宸在自己的书《青集》中也提到了顺治帝病逝前后的过程:

初二,顺治帝前往悯忠寺观看吴良辅出家

初四,大臣们去给顺治帝请安,才得知了顺治帝生病的消息

初五,大臣们又入宫问安,看到各个宫殿门口张贴的对联全都揭了;大臣们私下里嘀嘀咕咕,都很仓惶的样子;



到了初七,朝廷大赦天下;并且传谕民间不要炒豆子,不要泼水,不要点灯,大臣们才知道顺治帝患了天花。

张宸虽没有参与草拟诏书,但也是从顺治帝生病到病逝的亲见者,也说顺治帝死于天花。

大清入关初期,人人都是闻天花色变,为了朝廷的安稳,即便是顺治帝真的得了天花,孝庄太后也不敢对外宣称。

这样想的话倒也在情理之中,毕竟每次皇帝去世、新帝登基都担心会有别有心思的人出来制造麻烦与混乱。

但顺治帝留下的遗诏,又让人浮想联翩。

在顺治帝的诏书,除了将皇三子玄烨立为皇太子继承皇位外,还罗列了自己的十四条罪状,比如:

过分的宠信汉臣

无法继续孝敬自己的生母孝庄太后

一生中没有什么功绩可以名留青史

与自己的亲人之间有隔阂

.......



按照我们一贯的思维:一个人若是即将离世的话,会写这样的《罪己诏》吗?好像很不符合少年天子即将离开人世时的心情!所以便有人怀疑:顺治帝的遗诏并非出自顺治帝本意,而是孝庄太后修改的版本,是生母孝庄在责怪自己的儿子。

这份遗诏,无疑为顺治帝的死有增加了一层疑云。

不过顺治帝曾经信奉基督教,养成了自我忏悔、感恩的性格;另外我们都知道顺治帝是大清入关的第一位皇帝,自多尔衮病逝后,顺治帝开始亲政,作为第一位入关的满人皇帝,他所面临的环境是极为陌生的,他不但需要尽快熟悉陌生的环境,甚至有时候还需要做出一些与满族习俗相背的一些事情,难免会让顺治帝陷入矛盾与困惑之中。

所以在顺治帝在弥留之际,因自己不能解决一些问题,而自我忏悔的话,也可以理解。毕竟顺治帝在生前确实经常下诏责怪自己:

1659年正月,平定李定国之乱后,按理说作为一国之君会大摆筵席庆功,但顺治帝却认为这不是自己的功劳,拒绝了朝臣们的祝贺;

1660年,顺治帝在祭祀宗庙时,对自己17年为帝的经历进行了总结,而且在总结中谴责自己,不让官员们上贺词。

若是这样看的话,遗诏倒也附和顺治帝的性格。

如我们假设顺治帝的遗诏真的是出自孝庄太后之手,毕竟弥留之际的顺治帝确实会神志不清,孝庄太后为了大清,为了给自己的出口气,修改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不过顺治帝在病逝前留下了遗言:

祖制火浴,我今留心禅理,须得秉炬法语。如善果、隆安法喜有素,可胜此任;若森和尚不日能至,法次长於两寺,可转命也。

顺治留下遗命,让森和尚为自己火化。

四月十七日,森和尚也终于赶到景山寿皇殿,亲自将顺治帝的遗体火化;火化后的骨灰坛安葬了孝陵。

而且这件事情森和尚的徒弟们,在编纂的书中也有相关的记载。

不管是王熙还是张宸都是顺治帝得天花的亲身经历者,他们都提到了顺治帝得天花病逝一事;顺治帝确实也有自我忏悔习惯,再加上森和尚亲自将顺治帝火化,一条一条的证据都是在证明顺治帝确实是得了天花病逝,并没有出家当和尚。

但王熙在自己的书《年谱》中最后还提到了四个字“惧不敢载”,若不是在顾虑什么,王熙为何在顺治帝去世一事中遮遮掩掩呢?

若顺治帝真的是正常病逝的话,清宫档案中,又为何没有其死因的记载呢?

正因为一系列的疑云在,让民间流传着一种说法:顺治帝并没有病逝,而是出家当了和尚。孝庄为了皇室的荣誉,也为了大清的安定,不得不让顺治帝“病逝”。



五台山上的和尚是谁?

其实提到顺治帝出家确实也不是无缘无故的,除了董鄂妃的缘故,其实顺治帝与孝庄太后都跟佛家有不解之缘,而且可以追溯到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祖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城称大汗,所以赫图阿拉城算是大清的第一个都城,在赫图阿拉城便有很多的佛寺,就连清太祖的脖子上都挂有佛珠。

后来清太宗皇太极迁都沈阳,早起沈阳修建了实胜寺;

而顺治帝的生母孝庄,来自蒙古科尔沁,自幼便与佛家有缘;再加上孝庄年纪轻轻便开始守寡,深宫寂寞,只能与青灯古佛相伴。

正是有这样的家庭影响,顺治帝其实从小便与佛家有解不开的缘分;在顺治帝14岁的时候,在遵化认识了一位法师,二人在山洞里交谈很久顺治更是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之后顺治帝更是迷恋佛法。顺治帝20岁的时候,在太监的安排下,顺治帝在海会寺见到了璞聪法师,后来干脆将璞聪法师接到了西苑的万善殿。

另外,顺治还跟木陈等几位法师都有密切的来往;甚至在跟森和尚的交往中,顺治帝自称为弟子,甚至给自己取法名为“行痴”。



顺治在跟这些高僧中的交谈中,不仅一次提到了自己有想要遁入空门的想法:“我想我的前身确实是一位僧人,所以每次到寺院,见到干净的窗子,就不想回去了。”

“若不是皇太后一人挂念着,我便要追随老和尚而去了。”

老和尚玉林听到顺治帝说的这些话,赶紧劝说顺治帝:作为一国之君,怎么能只图个人清净呢?应当以国家为主,保护自己的子民。出家的念头,就不要有了。

可能有人会问:顺治帝才二十几岁,正值盛年,而且年少有为,怎么会有遁入空门的想法呢?实在是令人不解。

除了受周边人的影响以及外部环境的影响外,我们都知道顺治帝是大清入关的第一位皇帝,他虽然在位18年的时间,但实际上前8年都是睿亲王多尔衮掌握大清的实权,说白了顺治帝只是多尔衮手里的傀儡皇帝而已。

到了1648年,随着多尔衮手中权利越来越大,顺治帝不得不称其为“皇父摄政王”,成了“大清实际上的皇帝”。

顺治帝的处境可以说很危险,即便是再不情愿,也不得不屈服于多尔衮。可以想象作为一国之君,常年生活在这样的阴影之中,整日里担惊受怕,而且小小年纪还不能经常见到自己的生母,缺乏母爱与父爱,养成了顺治帝多愁善感、易怒的性格。

可以说顺治帝的日子很是苦闷抑郁,再加上作为大清入关的第一位皇帝,顺治帝所面临的事情太多,肩上的担子太重,每天都需要处理繁重的朝政。

其实我们忽略了,那时候的顺治帝不过才十几岁而已。

据说,顺治帝有一次对木陈说:“我只能单独睡觉,绝对不能与人同睡一张床;在睡觉之前,必须要让身边的伺候的人都出去才可以,若是感觉到旁边有气息的话,便会一直睡不着;睡觉的时间也不能早了,若是早了也睡不着”。

可见顺治帝这么年轻便出现了神经衰弱的一些症状,而清净的佛家生活恰好能抚平顺治帝疲惫不堪的心灵。

在董鄂妃在世,董鄂妃可以说不仅是顺治帝的妻子,也是顺治帝的贤内助,更是顺治帝的心灵慰藉。



董鄂妃一死,顺治帝原本疲惫不堪的精神世界顺然崩塌,想要出家也就不奇怪了。

所以便有人将顺治帝的死,跟董鄂妃的死联系在一起。

毕竟董鄂妃去世后,顺治帝表现的太过悲痛,不仅为董鄂妃亲自守灵,甚至是大哭大闹,孝庄不得不派人守着顺治帝,担心顺治帝会做出什么傻事。

顺治帝不仅为董鄂妃举行了一场隆重的葬礼,而且还让承乾宫的太监宫女等30多人,全部为董鄂妃殉葬。

不仅如此,顺治帝哭闹着要出家;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顺治帝先后38次前往高僧的馆舍与高僧谈经论道,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甚至让森和尚为自己剃度出家,森和尚不敢,在顺治帝的逼迫下,森和尚才为顺治帝剃了发。

但顺治帝剃发直接吓坏了孝庄太后,孝庄太后直接让人将森和尚的师傅玉林返回京城,并且以处死森和尚为威胁,顺治帝才还俗。

之后不久,在玉林的建议下,将顺治帝加封为“大觉普济能仁国师”,顺治帝成为大清唯一一个公开皈依佛门的皇帝。

正因为如此,民间便以为顺治帝并没有得天花而死,而是出家当了和尚。



若顺治帝真的没有出家当和尚的话,五台山上的和尚究竟是谁呢?康熙为何先后五次前往五台山,难不成不是为了见自己的父皇顺治帝吗?

结语

根据《起居注》的记载,康熙先后五次跟随孝庄太皇太后一起前往五台山礼佛。其实礼佛完全是可以在京城的,而五台山远在千里之外,为何要舍近求远呢?

所以民间便有了这样的说法:孝庄太皇太后带着康熙前往五台山并非是为了礼佛,而是为了寻找自己遁入空门的父皇;但实际上顺治并不想与康熙相认。

实际上,这样的说法是很牵强的。

孝庄与康熙本就笃信佛法,而五台山本就是佛教的名山,虽说是千里迢迢,但是前往五台山上礼佛确实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并没有什么疑点。



虽然关于顺治帝究竟是病逝还是出家当了和尚一直未有定论,但根据史料的分析,我更加倾向于认定顺治帝确实是得天花病逝了。

失去了董鄂妃的顺治帝确实求生意志没有那么强,长时间的自我折磨中患病也是很正常的;在那个年代,天花本身就是一种非常可怕而且治不了的病,若是小孩子得了的话,还有可能活下来,大人的话十有八九没有医治的可能。

参考资料:

《清史通鉴》

《清宫密史》

《清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