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文脉·风物】孙中山高度评价三洲田起义:经过“惠州之役”,更多民众认同了“革命救国”
2020-10-23 10:30 羊城晚报•羊城派 原创
黄兴评价三洲田起义:“堂堂正正可称为革命者,首推庚子惠州之役。”专家呼吁,尽早建立三洲田起义纪念馆


孙中山和郑士良(左)、陈少白在起义失败后在香港的合影

统筹策划/羊城晚报记者 陈骁鹏

1900年,世纪之初,庚子首义,革命志士在惠州三洲田打响了武装反清第一枪。来自惠州淡水的起义军首领郑士良,被称为“孙中山的首个革命同志”。然而,在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这些历史了无痕迹。早在数十年前,三洲田起义旧址所在地域划归深圳,如今高楼林立,旧迹早已不见。

在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融合的背景下,惠州应该如何讲好三洲田的故事?近日,羊城晚报记者走访多位专家学者,他们为三洲田起义问诊切脉。专家表示,无论三洲田起义旧址划归哪里,“庚子惠州起义”早已深入人心,三洲田起义的精神已融进岭东雄郡的精神内涵中。专家建议,应尽早在惠州淡水设立三洲田起义纪念馆,讲好这段革命故事。(吴大海)  

本文资料图来自《惠州近代历史图录》

郑士良手绘庚子起义闽粤进军简图

“堂堂正正可称为革命者,首推庚子惠州之役”

作者/徐志达 吴定球 何志成

1900年10月8日,惠州三洲田起义,打响了孙中山反清起义的第一枪。三洲田起义队伍一度达到数万人,多次击败清军,虽然最终因为外无援军、内乏弹药而失败,但却充分显示了孙中山领导革命党的力量和反清作用。事后黄兴对惠州三洲田起义在历史中的作用,曾给予很高的评价,说:“堂堂正正可称为革命者,首推庚子惠州之役。”

广州起义夭折后惠州再起事

1895年4月,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为了推翻满清统治,在广州发动组织第一次武装起义,惠州会党首领郑士良等参与组织指挥,并负责联系广州、花县、英德等地的会党。各地洪门三合会组织也积极响应,预备在重阳节举起义旗。但在组织发动过程中,他们因运送枪械不慎泄露了机密,指挥者之一的陆皓东被捕牺牲,从香港乘船来广州参与举义的40多名会党成员也一起被捕。最终,孙中山与陈少白、郑士良等离开广州,避难香港。

1900年,当北方义和团运动全面展开,八国联军武装入侵之时,孙中山认为武装起义的机会又来了,亲自率领一部分同盟会会员从日本返香港,部署武装起义。但由于港英当局阻止,无法登岸,便改在船上开会。

孙中山铜像底座上的三洲田起义浮雕 吴大海 摄

会议决定由郑士良率领邓子瑜、黄福、黄耀庭、黄江喜等赴惠州,在惠州三洲田山寨发动起义,郑士良负责指挥,杨衢云、陈少白在香港办理饷械,史坚如在广州组织接应,孙中山到台湾设法筹款。

同时,孙中山还交代郑士良到惠州后,联络惠、潮、嘉各属会党和绿林首领,集合于三洲田,待香港方面运来枪械,即行发难。

三洲田大寨位于惠州归善县(今惠州惠阳)与新安县(今深圳宝安)交界,当时有80来户300余人,历代田耕渔猎,时署两广总督德寿对三洲田的地理作有如下描述:“查三洲田地方,山深林密,路径迂迴,南抵新安,紧逼九龙租界,西北与东莞县接攘,北通府县二城,均可窜出东江,直达省会,东南与海丰毗连,亦系会匪出没之处。”

惠州提督军门前的清兵

万名志士头缠红巾连战连捷

起义日期定于光绪庚子年(1900年)闰八月十五。是年闰八月初,会党志士在三洲田山寨的活动消息泄漏,闰八月初十日清军突至,遂提前于闰八月十三发难。

义军头缠红巾,身穿白布镶红号挂,在郑士良指挥下,夜袭新安(宝安)沙湾,清军溃逃,义军直逼新安县城。各乡会党纷纷来投,队伍很快就发展到两万余人。

闰八月二十一,义军由横冈进占龙冈,直趋镇隆,先后大败清军于佛子坳、永湖,转图惠州府城。次日,博罗县会党首领梁慕光等率众响应,围攻归善县城,另以小队进攻惠州府城。

时广东陆路提督邓万林驻惠州府城,他听到消息后慌张失措,惠州知府沈传义、归善知县郑业崇尤为惶恐。他们立命将城门全部关闭,堆置沙包和加上板闸,并急电广州请派兵支援。

两广总督德寿闻惠州危急,调水师提督何长清及防务统兵官莫善积率所部集中惠州,又特派前驻惠州陆路提督刘邦盛到惠州募兵,围剿起义军。义军锐不可当,一番激战后,清军大败,归善县丞杜凤梧、补用都司严宝泰等被擒。

闰八月二十四,义军约2000人由永福出发,击退清军大队,陆路提督邓万林中抢堕马窜逸,清军数百人被俘。

郑士良(后立者)与时称“四大寇”的孙中山、杨鹤龄、陈少白、尤烈合影

义军转战广东各处战况胶着

闰八月二十五,义军进攻河源县城,不克。次日,转往崩岗墟,扎营于雷公岭,因弹药不继,谋出东江,为清军所阻,乃折而东走,转攻三多祝。闰八月二十七黎明,清军都司吴祥达等率各营兵勇抵达,义军分路抵抗,双方损失惨重,三多祝、黄沙洋等处得而复失,义军退往平政墟。

多祝黄沙洋之役,是三洲田起义后最艰苦的一次战役。当时清军有一哨兵力守多祝,知起义军来攻,遂退守黄沙洋,联合郑、萧、杨三姓村民进行坚守。但黄沙洋村民杨冠军早与义军取得联系,约定为内应。当义军进攻黄沙洋时,杨冠军深夜叫族人打开西边闸门迎接起义军,使清兵腹背受敌,至天亮时被起义军全歼,而黄沙洋的萧姓族人罹难者也有数十人。

据多祝黄沙洋的杨衍秀老人回忆:“二十六日红头军攻入黄沙洋有两千多人……驻多祝的清官兵不过五十多人,一听说红头军来就缩进黄沙洋。红头军探知实情,就把黄沙洋包围起来。这里虽有官兵只百余人,但红头军有内应,一鼓作气打了下来。攻下黄沙洋后,就进入多祝……”

次日,清官军吴祥达骑白马率大队来攻,红头军就去接仗,在沙洲尾坝上大战一场,清兵抵挡不住,收兵败退。到了下午,清军来援,红头军向距两里路远的双金退去。黄沙洋又为清军占领。

义军与清军在多祝激战时,海丰大幛山、河源及和平等县会党亦响应,其中一路进攻和平县城,毁南门城楼,城内广毅军营勇倾巢而出,义军寡不敌众,首领曾金养等阵亡。

江恭喜,晚清会党首领之一

九月初五,义军由平政墟向黄埠转进。因通往厦门之路被阻,由黄埠分道南走,在滨海的巽寮集结,谋攻平海所城。清军水师提督何长清急调兵由海上驰援。九月初八日,清军抵御平海所,义军乃向赤岸转进

起义唤醒了更多沉睡的国人

后来,日本新任首相伊藤博文禁止日本驻台湾总督帮助中国革命者,物资弹药供应中断,无法继续战斗下去。孙中山审时度势,乃派日本志士山田良政传信郑士良,令其自决行止。

郑士良在外无援军、内乏弹药的情况下,被迫解散队伍,仅少数骨干先后避往香港,山田良政迷路被俘遇害,是日本志士为中国革命牺牲的第一人,年仅33岁。

送信的日本友人山田良政像

在惠州三洲田起义之前,兴中会虽然计划于1895年重阳节首义广州,但尚未发一枪,就因走漏风声而流产了。因此,惠州三洲田起义,是孙中山反清起义的第一枪。

虽然三洲田起义最终失败了,但却充分显示了孙中山领导革命党的力量和反清作用。此后在多次革命军事行动中,各地革命党人都能舍生取义,前仆后继地积极参与,如丁未年(1907年)潮州黄岗起义、惠州七女湖起义、廉州防城起义、广西镇南关起义以及戊申年(1908年)云南河口起义等。

对三洲田起义的重大意义,孙中山后来总结说:“经此次失败而后,回顾中国之人心,已确与以前有所别矣。当初次之失败也,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诅咒漫骂之声不绝于耳。吾人足迹所到,凡认识者几视为毒蛇猛兽而莫敢与吾人交游也。惟庚子失败之后,则鲜闻一般人之恶声相加,而有识之士具多为吾人惋惜,恨其事之不成矣。”

也就是说,三洲田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它改变了世人对孙中山及其领导的国民革命的态度和看法,意义十分重大。

事后黄兴对惠州三洲田起义在历史中的作用,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说:“堂堂正正可称为革命者,首推庚子惠州之役。”

惠州孙中山铜像正面 吴大海 摄

【历史考证】

“惠州力量”是孙中山最初的臂膀

文/羊城晚报记者 吴大海

“孙中山之所以在惠州打响了武装反清的第一枪,是因为看中了以郑士良为代表的东江会党的反清作用。”文史专家何志成介绍,孙中山曾在香港兴中会成立的会议上提出:“广州第一次起义,必须有三合会支持;只要跟三合会取得联络,便可成立近乎完整的革命军。”由惠州人郑士良等率领的会党、绿林、乡团和防营等力量,实际上是孙中山从事国民革命早期时武装力量所依靠的基本队伍。

“1911年以前,郑士良在孙中山革命党人中地位是很高的。”何志成说,在兴中会的早期革命活动中,郑士良在促成孙中山把革命事业由想法转化为行动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早在同窗时期,孙中山就知道郑士良是三合会首领。孙中山曾对郑士良说,“如他日有事,彼可为我罗致会党以听指挥”,“可以说,郑士良是第一位建议和支持孙中山利用会党力量进行革命的人!”

“郑士良对孙中山革命事业及其早期革命方式影响颇深。”何志成介绍,孙中山后来回忆郑士良时曾表示,“于是赖以得知中国向来秘密结社者之内容,大得为予实行参考之资料,然予由谈论时代入于实行时代之动机,则受郑君所赐者甚多也。”

广州求学时的郑士良像

【专家建议】

应在淡水建设三洲田起义纪念馆

文/羊城晚报记者 吴大海

百年前,革命军在惠州三洲田首举义旗;时过境迁,三洲田起义旧址所在地已划归深圳宝安,也就是现在深圳华侨城一带。在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融合的背景下,惠州方面应该如何讲好历史故事?,应尽早在惠州淡水设立三洲田起义纪念馆,讲好这段故事。

“不管行政区将三洲田划归哪里,历史都不会变,三洲田起义在惠州文化精神传承中的地位也不会变。”广东省民俗文化研究会理事、惠州民俗学者林慧文表示,即使现在三洲田起义旧址已经划归深圳管辖,人们提到那场起义,依然会称为“庚子惠州起义”。林慧文举例说:“当年惠州有十属,面积颇大,像彭湃当年就是惠州府海丰人,他是在海陆丰闹革命、搞红色苏维埃政权,打的旗号就是惠州苏维埃政权的,历史书上写得清清楚楚。”

林慧文回忆,上世纪八十年代,还在博物馆工作的他曾前往惠州诸次起义的旧址进行探访。当时他发现,七汝湖起义旧址所在的庙宇已经被毁,但还存有墙垣,便积极奔走呼吁保护。几年后,那里就挂上了“惠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七汝湖起义旧址”的铭牌。

三洲田起义指挥部旧址

关于三洲田起义的挖掘保护,林慧文坦言,从前惠州不富裕,文化保护方面心有余而力不足;改革开放后有些经济实力了,三洲田又划归了深圳,惠州方面的保护工作又停了下来。

“三洲田起义就是惠州在国民革命历史地位上的一个缩影:它打响了武装反清第一枪,在国民革命历史上创造了多个第一,但现在却无人问津。关于三洲田起义的保护工作早就该做了。”林慧文说,虽然起义旧址划归深圳了,但三洲田起义的首领郑士良就是惠州淡水人,至今其故居也未获保护。三洲田起义过程中,义军与清军多次发生激战,数次大战的旧址也在惠阳境内,目前也没设立任何标识。

此前,林慧文曾与文史专家何志成一起,在惠阳区博物馆新馆建设时为其添加了郑士良与三洲田起义的内容,但他仍然觉得不足:“郑士良是淡水人,淡水当年也属于归善,建议在淡水选取一场战斗的遗址,或在郑士良故居,设立三洲田起义纪念馆。这在历史研究方面是没有问题的,深圳方面也不会有意见。”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夏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