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经典:第一次反围剿

1930年5月,蒋介石、冯玉样、阎锡山爆发中原大战,由于张学良的倒戈,蒋介石获得名义上的胜利,中原大战告一段落。此时红军在湘鄂赣边区正如火如荼开展土地革命,攻下吉安城,还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之中。

10月17日,红一方面军在峡江召开会议,毛泽东同志在会上敏锐地指出了国内形势的变化, 提出了阶级矛盾超过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时, 反动统治阶级必然联合起来进攻革命的估计,并指出红军的任务必须为打败敌人的进攻作好备。

红军何以能在如此短的时间,以相对弱小的兵力装备,挫败强盛的敌军?无疑是贯彻了毛主席积极防御、战略退却的政策,在战术上采取了敌进我退、敌驻我扰、 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游击战里操胜算, 大步进退、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各个击破, 运动战中歼敌人的原则。

为什么要执行积极防御政策?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七年的中国第一次民族统一战线失败后,革命成了极深刻极残酷的阶级战争。敌人是全国的统治者,红军只有一点小部队,因此,红军一开始就是和敌人的“围剿”奋斗。我们的进攻是密切地联系于打破“围剿”的,红军发展的命运全看红军能不能打破“围剿”。打破“围剿”的过程往往是迂回曲折的,不是径情直遂的。首先而且严重的问题,是如何保存力量,待机破敌。所以,战略防御问题成为红军作战中最复杂和最重要的问题。

积极防御的关键是战略退却,是劣势军队处在优势军队进攻面前,因为顾到不能迅速地击破其进攻,为了保存军力,待机破敌,而采取的一个有计划的战略步骤。

如毛泽东同志判断,10月23日蒋介石指令湘、鄂、赣三省军事头目于十月二十三日在汉口召开“绥靖” 会议, 具体研究对各苏区和红军进行围剿的方案。此次围剿以鲁涤平为总指挥,分三路军由北向南围剿红军,西路军以张辉瓒为司令,东路军以谭道源为总司令,中路军以罗霖为总司令。十万大军,浩浩荡荡,拉开了进剿的大幕。

大敌当前,如何反围剿的两种意见相持不下,一种意见是在“白区打击敌人”,一种意见是“退到根据地内部来打”,前者的意见是在白区打不会打烂根据地人民的坛坛罐罐,也就是说不会使根据地人民受到损失。但毛泽东认为,在兵力装备等都明显弱于敌方的情况下,只有靠战略战术来改变敌强我弱的对比,依靠根据地人民的支援来打。

于是准备打南昌的红四军、十二军从临江撤退,由峡江东渡向东固进发;红一方面军从分宜撤退到吉安,再东渡向陂头进发。

11月7日鲁涤平接蒋介石自奉化来电: “ 限九路军即日前克吉安” , “ 不得延误” 。鲁立即命令各部出动,向红军原来的所在地临江至分宜进攻。由于红军已先期转移而扑空, 国民党军继续向赣江东岸逼进。

从十八日至二十日, 国民党军西路第十八师进驻永丰、五十师进驻吉水、七十七师进驻吉安, 东路第八师进驻南丰, 二十四师进驻南城。因红军再次求心退却, 使国民党军第二次扑空。于是, 国民党军企图将红军消灭于白区或根据地边缘地区的作战计划, 宣告破产。

11 月25日红四军、十二军从东固经南垅到达龙岗。11月27日红一方面军由陂头经东固、龙岗到达黄陂、小布一带。

此时国民党军分几路猛扑东固,张辉瓒的部属公秉藩先行到达,又扑了个空。12月21日张辉瓒抵达时适遇大雾, 误认公秉藩师为故军,竟行攻击, 双方激战达四小时之久, 互有死伤。事后, 虽经解释, 但公秉藩认为张系功不相让, 事出有意, 即率部自由行动 脱离了张的掌握。张辉瓒将另一部属朱耀华旅留东固,仅带两个旅向龙冈冒进。

此时国民党东路军谭道源率第50师进攻到源头,红一方面军总部从情报得知敌五十师大肆拉夫, 准备出发, 估计第二夭可能向小布进犯, 于是立即在小布设伏, 准备歼灭谭道源师。但因反革命分子的告密无果而终。

至此逐渐拉开了由战略退却到战略反攻的序幕,依过去情形说来,毛泽东同志总结大概须在退却阶段中取得下列诸种条件中至少二种以上,才算是有利于我不利于敌,才好使自己转入反攻。这些条件是:(一)积极援助红军的人民;(二)有利作战的阵地;(三)红军主力的全部集中;(四)发现敌人的薄弱部分;(五)使敌人疲劳沮丧;(六)使敌人发生过失。

这时双方陈兵在红军的根据地范围内,当地人民会全力支持红军反围剿,红军熟悉作战环境且可以灵活调动兵力,敌人多次扑空,身心俱乏,更重要的是张辉瓒仅带两个旅向龙冈冒进。

12月29日,红军召开军事会议,部署将张辉瓒部消灭在龙岗。命令红三军任右翼, 于次日凌晨五时, 沿表湖、水西向龙冈展开攻击,以主力截断通往南垅之大道, 红十二军任左翼, 应于次日凌晨四时前出动, 向表湖前进, 以一部占领龙冈南端, 水西西端之育公山(万功山), 另以主力截断通南垅之大道, 从龙冈之敌背后攻打龙冈;红四军和红三军团从汉下、上下固出发向龙冈、张家车攻击前进; 同时, 还命令在龙冈西南数十公里的兴国独立师, 迁回到龙冈西南的大山中, 截断敌人的退路。命令中还提到要求所有红军部队保持密切联系,交换情报, 特别注意缴获医疗物资以及保全每一架缴获的无线电报机 。

结果是敌第十八师师部及两个旅终于全部被歼, 张辉瓒在万功山被红军俘虏。

同日, 红一方面军总部移往小布。

1931年1月1日,谭道源接到南昌行营急电:“张辉瓒失利被俘,五十师火速退。” 遂决定于一月二日早向洛口、东韶一带撤退。行至源头, 因红军发动群众坚壁清野, 无法采购粮食, 也找不到向导, 黑漆一团, 如处敌国。因而在源头停顿未动。

红军主力三万余人, 从西、南、北三面合围猛攻。谭师饥疲之余, 未取瞬间喘息机会, 立脚未稳, 仓卒应战, 真如秋叶被疾风扫荡一样, 伤亡惨重, 无力支持, 阵地逐渐缩小, 师部完全处于火网之下, 指挥系统陷于凌乱, 至下午四时许, 便全线崩溃, 官兵四散逃遁。


由于红三军在打张辉瓒部时, 有所伤亡, 需要安置伤病员和调整部队骨干, 耽搁了一些时间, 所以在打谭师中红三军这一路未能及时迂回至东韶的东面包抄逃敌, 形成网开一面的态势, 使谭道源得以率其残部突围,经宜黄逃回抚州。

龙冈全歼了张辉瓒师的两个旅, 东韶又歼谭道源师的一半, 五天内打了两个胜仗, 于是富田、东固、头胶诸敌畏缩纷纷撤退。至此, 蒋介石发动的第一次反革命“围剿” 被红军所粉碎了。

中央苏区第一次反“围剿”战役的胜利,在中央苏区反“围剿”战争史上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此役的胜利,极大地树立了苏区军民战胜强大敌人的信心,使红军在九个余月的时间里,连续挫败了60万国民党军的三次军事“围剿”,由此,形成了全国最大的苏区———中央苏区,并催生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编辑于 2020-07-20 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