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重读:《狂人日记》鲁迅:从来如此,便对吗?

经典重读:《狂人日记》鲁迅:从来如此,便对吗?

1918年5月,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新青年》杂志刊登了《狂人日记》,这虽然这只是一部短篇小说,但却震动了几乎整个中国。喜爱文学的人惊呼于作品的独特形式,原来小说还可以这样写! 而关心中国命运的人则感慨于鲁迅思想和笔触的深刻,原来“吃人”二字就可以揭开封建礼教的本质!第二年也就是1919年,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拉开了帷幕。而《狂人日记》,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伟大开端,“新文化运动”的第一声春雷,则进入了中国现代文学乃至世界文学的丰碑之列,也在中国的思想史上印下深刻的烙印。


一、“吃人”到底指什么?

小说中的救救孩子,绝不仅仅指保护孩子,让孩子们免于被吃掉的命运;鲁迅更深刻的意愿,是要反省“吃人”的罪恶,是希望新世纪的孩子不要重蹈历史的覆辙,不要也走上吃人的道路。这个“吃人”到底是指什么?小说中的“狂人”又是指什么?这就必须说到鲁迅在“五四”前夜的思想隐喻。鲁迅曾致信朋友许寿裳说: "偶阅《通鉴》,乃悟中国尚是食人民族,因成此篇。"《资治通鉴》记载的吃人史实,让鲁迅受到刺激并有所警醒,于是明白中国是“吃人”的民族,这促成了小说《狂人日记》。


鲁迅对“吃人”问题的刻画,大体上说有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就是欺凌式的“吃人”,由上对下,压迫与凌辱,比如《狂人日记》中提到的狼子村的恶人被吃。比如鲁迅在《我之节烈观》一文里,激烈地批评传统的贞节风俗。他说,要求女子节烈是“世上害己害人的昏迷和强暴”,是“制造并玩赏别人苦痛的昏迷和强暴”,“节烈女子,也就死在这里”。

第二个层次是被吃者也吃人,自己是被压迫的弱者,同时又去压迫比自己更弱的弱者。被别人吃的人也去吃别人;自己是更强者的奴隶,又是更弱者的主子。人们满足于或奴或主的境地,而不想做一个真正的“人”。在第3则日记里,狂人就已经探究了侮辱者与被侮辱者、欺凌者与被欺凌者之间的无界限性,他发现那些想害自己的人,也有被其他人打的,也有被其他人逼迫的。鲁迅在杂文《灯下漫笔》中曾说:“我们自己早已布置妥帖了,有贵贱,有大小,有上下。自己被人凌虐,但也可以凌虐别人;自己被人吃,但也可以吃别人。一级一级地制驭着,不能动弹,也不想动弹了。”主性和奴性轮番上场、偏偏就没有“人”性,人的状况也就尤其可悲了。


吃人的第三个层次,是“吃人”者自食,把自己吃了,也就是对个性的自我压抑。这是最令痛切的“吃人”。那么读者可能要问了,《狂人日

发布于 2020-08-03 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