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于城市画报
在香港,不得不提的是香港地铁

在香港,不得不提的是香港地铁

香港地铁(一)荃湾线


在香港,不得不提及的是港铁,一个城市的规模,看地铁延伸的曲线就会有大致的了解,地铁文化是一个城市文化的缩影,我们可以管中窥豹一般地从地铁遇见城市。香港地铁是世界公认的设备完善、自动化程度高的地铁,这是高度发展的香港大都市文化的缩影,港铁电梯上下的上速度很是匆忙,与香港人繁忙的工作节奏相吻合,香港地铁,同时也代表着香港的文化的一部分。


很多人都说搭乘港铁十分便利,换乘就在对面就行,不用走个几百米到另一个地方转乘,恰恰都是时间衔接刚刚好,一点也不浪费。还有一个深刻的印象就是,即使港铁里人潮汹涌,但依然井然有序,每个人就像沿着已画好的路线似的一步步走,不会慌乱拥挤。港铁可以说是现代都市的一大奇观,繁华都市的背后,是一个设计合理的交通体系。


香港地铁共有7条线,装修都很有特色,刚进入地铁站,映入眼帘的就是风格不一的广告,广告大多悬在上上下下的电动扶梯两旁或是作为壁纸贴在墙上,过了电梯会看到每个站用不同颜色的马赛克作墙壁贴面,色彩斑斓很是讨人喜欢,尖沙咀的黄与黑、旺角的火红、金钟站的浅蓝,都让人印象深刻。小编用一站一下的方式走遍港铁每一站,并且用相机留下了图片,将站牌拼凑到一起的颜色让人不禁感叹原来港铁也有如此别样的风景,香港地铁看似简单的装修实际却融合了太多的美。

荃湾线是7条线之一,正式的荃湾线是在1982年5 月10日起启用的。现在就先来简单介绍荃湾线的每一站。

首站荃湾是荃湾线北面终点站,此站本来采风水学设计,于站柱刻上龙的图案,但因车站装修,大部分相关装饰已经除去,荃湾是港星朱茵的家乡。

大窝口1982年5月10日启用,位于国瑞路地底,因附近有一条大窝口而命名。由于此站地处偏僻,附近亦没有发展,故此此站的人流是该线,甚至是地铁系统中最少人的车站。

葵兴站1982年5月10日启用。此站为架空车站,采用侧式设计。因附近有一条葵兴而命名。
葵芳站为架空车站,位于葵福路旁。上盖为新葵芳花园,而车站是因附近有一条葵芳而命名。车站旁的巴士总站为全港地铁站旁最大的巴士总站,设巴士来往北葵涌、沙田、屯门及天水围。

荔景是荃湾线最后一个建造月台幕门的车站,因此站处于地底,故此当台风袭港时,地铁只能维持荃湾线列车服务由本站来往中环。

美孚站,2003年12月20日起,此站成为荃湾线与九广西铁之间的转车站。2007年12月2日起,此站成为荃湾线线和西铁线之转车站。

荔枝角。荔枝角原名是客家话叫做孺地脚,解作儿子沙滩上的脚印,后来雅化为荔枝角。真正的荔枝角是在美孚站所在的位置,这里是长沙湾。由于此站位处工业区,最初到了夜晚会相当幽静;后来较多楼盘建成,此站亦多了几分人气。

长沙湾1982年5月17日启用,此站位于长沙湾道近东京街之地底,旁为长沙湾。

深水埗站位于长沙湾道近南昌街与桂林街之地底。此处附近因为设有西九龙中心及黄金计算机商场,亦为九龙区部分政府部门办公之处,故此人流极盛。

太子1982年5月10日启用。此站为荃湾线与观塘线的转车站,位于弥敦道近太子道西一带的地底,采双层岛式月台设计。只以转车人流计该站是第二多人使用的转车站。
旺角1979年12月31日启用。大家也许因《旺角卡门》,《旺角风云》等电影对于这个名字相当熟悉,此站是「修正早期系统」第二期开放之车站,位于弥敦道近亚皆老街的地底,英文原名为 Argyle,后来改为现在的 Mong Kok。此站位处旺角的购物中心地带,故此是全港人流最多的三大车站之一。坊间有种说法,指旺角每平方公里有13万人之多,是全球人口密度最高的地方之一,因此在旺角出口居然有14个之多,地铁公司说这样做也是为了让乘客尽可能通过地铁出口接近自己的目的地。

油麻地1979年12月31日启用。此站是「修正早期系统」第二期开放之车站,位于弥敦道近窝打老道的地底,英文原名为 Waterloo,后来改为现在的 Yau Ma Tei。由于此站并不接近其他大型商场或特色地带,致令此站成为弥敦道沿线人流最少的车站 。

佐敦1979年12月31日启用,位于弥敦道近佐敦道的地底。提到佐敦不得不说的是位于该站附近的澳洲牛奶公司,公司的名称来自店主,因为他早期是一个澳洲农场工人。这在香港是一家以炒蛋和炖鲜奶出名的茶餐厅,曾有人评价说这里是能品尝到最正宗香港早餐的地方,不少餐客,游客都慕名而来,每天门庭若市。

尖沙咀1979年12月31日启用。此站是「修正早期系统」第二期之终点站。此站位于弥敦道介乎中间道及海防道之间的地底,也是九龙最南的地铁站。此站处于尖沙咀商业区的中心,由早到晚都有不少乘客使用。尖沙咀位于九龙半岛西端,与香港岛由维多利亚港分割,几乎所有到香港的人都会到维港一睹其风采,尖沙咀是必经之地。尖沙咀站是港铁系统中最繁忙的车站,高峰期每小时人流可达4万人次,该站设有13个出入口,由此可见此地人流量之多。

金钟。1980年2月12日启用。此站是「修正早期系统」第三期之车站,亦为香港岛第一个地铁站。此站在设计时中文名为「海军总部」,后来使用站旁的大道「金钟道」取名。此站位于现时金钟(东)、金钟(德立街)及金钟(西)巴士总站之地底,上盖兴建了海富中心等甲级商厦,在金钟站B出入口更设有城巴629线方便旅客直达海洋公园。该站后来成为与港岛线之间的换乘站,亦是以转车人流计第三多人使用的转车站。

中環站。在通车前后曾分别有多个名称,包括3个英文名称:Chater(遮打)、Pedder(必打)和Central(中環)及4个中文名称:遮打、必打、中環、中環西。现时统一命名为「中環(Central)」。中環位于香港中西区的地方,是香港政治以及商业中心,香港政府总部,立法会大楼以及礼宾府也位于中環。


注:修正早期系统是指在香港地铁荃湾线通车前,现时港铁的观塘线及荃湾线路段的名字,当时并非单独称为观塘线。而现时修正早期系统已分为观塘线及荃湾线的旺角至中环段。


文图 _柏超(香港城市大学传播与新媒体专业学生,城画新媒体实习生)


本文是“香港地铁”专题的第一篇,专题由城市画报微信cityzine策划发布,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于 2014-04-02 1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