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锡山2万大军主动钻入解放军口袋:1945年9月10日上党战役开始

阎锡山2万大军主动钻入解放军口袋:1945年9月10日上党战役开始


萨沙历史上的今天。

作者:萨沙

本文章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

阎锡山2万大军主动钻入解放军口袋:1945年9月10日上党战役开始



上党战役很简单,意义却深远。

这是日本投降以后,国共两党首次大规模战役,也是第二次国共内战的序幕。

其实,国共的内战,并不是在日本投降以后才开始的。

在抗战期间,双方就有大规模的冲突,大家比较熟悉的就是黄桥事变和皖南事变。其实,类似的冲突还有很多,我方一般叫做“反顽战斗”。

比如阎锡山,就同八路军有过多次交火,规模还颇大。

抗战中的山西,基本是日军、阎锡山、八路军和中央四足鼎立。

随着中条山战役的惨败,中央军逐步被日军打出山西,山西成为三足鼎立局面。

日军最强,八路军第二,阎锡山第三。

作为山西的传统统治者,阎锡山当然是不愿意现在的局面。

在抗战结束的1945年8月,阎锡山就开始联络蒋介石,希望借助接受投降,压制八路军在山西的力量。

蒋介石认为阎锡山毕竟是同路人,也就同意了他的要求。

根据日本和国民政府协议,日军只能向国军放下武器投降,不能向八路军、新四军投降。



这种情况下,阎锡山命令晋绥军第19军军长史泽波率第19军、第61军一部共计1.7万人进入晋东南,占领了八路军地方部队驻守襄垣、潞城。

随后,他们攻入八路军包围的长治、长子等县城,接受了日军的投降。

众所周知,晋东南是八路军长期控制的根据地,此举等于是攻入了八路军的地盘。

而之所以阎锡山能够在晋东南立足,还需要感谢日本人。

当时日本人在山西实力已经很弱,但仍然坚守城镇,拒绝向八路军投降。

以八路军的实力,难以攻占这些日军固守的地方。



我们以长治地区最偏远的沁源县城为例。

沁源本来是一个极为偏僻的山区县城,是古代的流放地,八路军在这里开创了太岳军区。

由于这里太偏僻,又非常穷,日伪并没有兴趣,之前多次扫荡只是烧杀一通就撤退,根本没有占领。

然而,1942年日伪军大扫荡以后,竟然在沁源县城驻扎了500日军部队。

沁源是太岳根据地腹地,是太岳军区党政军机关所在地,日军占领县城的危害很大。

而沁源的中国老百姓就有8万多人,太岳军区是由129师386旅与总部特务团发展而成的,包括5个军分区,兵力将近6万。

不过,八路军却拿沁源县城的日军没有好的办法,只能采用长期围困方式。

从1942年11月围困到1945年4月11日,最终守军伊藤大队被调回日本国内参加本土防御作战。日军主动退出沁源县城,八路军这才重新占领沁源县城,2年半的沁源围困战结束。



偏远的沁源县城尚且攻不下,就别说长治这些地方。

由于日军的防御能力强,八路军拿他们没办法,阎锡山才得以接手这几个城镇。

8月22日占领长治县城以后,阎锡山留守3个师驻扎在长治,其余部队在晋东南附近6个据点部署,试图控制上党地区,进而控制晋东南全境。

而包括长治在内的上党地区,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恰好将晋冀鲁豫根据地的太行分区与太岳分区分开。

可以说,对于八路军来说,长治原为上党地区的府治,上党是必争之地。

一旦上党被阎锡山控制,这两个军分区的八路军就会非常不利。



自然,阎锡山想要控制上党也不容易。

日军已经退守上党等少数几个县城等待投降,放弃了城外地区。

除了到上党的交通线还大体畅通以外,这里根本就是八路军控制区,是八路军的地盘。

阎锡山部队就算可以到达上党,也是困守孤城而已,等于自己钻入一个大圈套。

当时上党地区,除了长治城内1万多国军,其余5个县城都是一二千人,互相还相距三五十公里,根本无法及时救援。

这一地区,八路军正规军就有3个纵队就有近3万人,还有2万民兵,实力雄厚。

显然,阎锡山擅自强占上党地区,形同自我毁灭,是一种无脑行为。

而且,八路军对于晋绥军的战斗力也比较轻视。

参加过上党战役的乔希章写道:“敌人的弱点是,不善野战,害怕近战,更怕白刃格斗,而且孤军深入和分散守备,利于我各个歼灭。”

那么阎锡山为什么要这么做?

说到底,就是老阎利欲熏心。

阎锡山很清楚,正常情况下,他是不可能收复原本自己地盘上党地区的。

此刻日军只向国军投降,是千载难逢的机会,也可能是唯一收复上党的机会。

这个机会一旦失去,恐怕过了这村就没这店了。



8月28日,中国共产党谈判代表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三人在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国民政府代表张治中的陪同下,从中共中央驻地延安乘专机赴重庆。

由此,重庆谈判开始。

当时虽有美国人作保证,还有社会舆论压力,但张学良的例子在前,很多人担心毛泽东的人身安全。

这种情况下,将阎锡山胖揍一顿,显然对谈判更为有利,也能保证毛的安全。

8月26日,中共中央军委在关于各地军事部署的指示中,要求太行军区应即集结主力,“收复上党全区,采取一切有效手段彻底消灭伪顽,逼敌投降”,31日再度指示刘伯承和邓小平,“阎部一万六千占我长治周围六城,乃心腹之患,必须坚决彻底全部歼灭之。”

于是,刘邓立即开始部署,集结太行军区主力、陈赓部及冀南一部共约2.8万人

此时,阎锡山的局势却非常不利。

他的部队被分散在几个孤立的据点中,互相支援困难,完全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



8月29日,中共晋冀鲁豫军区出动太行、太岳、冀南3个纵队,四处攻击阎锡山控制的各个城镇。

晋绥军的战斗力不强,连续溃败。

10天内,晋绥军的大部分据点都被八路军占领,包括襄垣、潞城、长子等地。

至9月19日,除长冶以外的五个县城,均被八路军攻克。史泽波的19军被团团包围在长治,自身难保。

显然,在其他县城被攻击的时候,就应该让19军主力果断突围。

阎锡山却命令史泽波固守长治“上党必争,潞安必守,援军必到,叛军必败”。

这边,阎锡山调动第27军和第83军,前往救援长治。

结果,八路军早就等着他钻入包围圈,随后猛揍一顿。



10月5日,晋绥军的援军被打的七零八落,伤亡惨重。

此时,阎锡山才下令史泽波突围,已经迟了。

史泽波回忆,阎锡山“是时即电我,撤出长治速回临汾。我请缓期行动,后电速照前电指示施行。当即召集部队长研究。我说:‘放弃上党恐怕是个完,不放弃也是完,因为我们未接收日寇的一粒弹药,随身带的能用几时?说放弃吧,一则士气不好,二则抱着个逃生心理,但方案已定,我们要鼓舞士气,确实掌握部队,死里逃生。’”

8日,史泽波率部弃城南逃,部队很快遭遇伏击合围,全线崩溃,在12日被全歼,史泽波本人被俘。

由此,上党战役结束。

此战阎锡山大败,丢了晋东南的地盘,还损失了3.5万人,尤其是主力第19军遭受重创。

阎锡山的兵力已经所剩无几,一共也就是12万左右。

上党战役等于消灭了阎锡山三分之一的实力,有11个师被重创。

此战中,晋绥军战斗力颇为低下,有3.5万人被歼灭,被俘高达3.1万人。

可见,晋绥军也没有做出太激烈的抵抗。



此战惨败后,阎锡山被迫邀请中央军进入山西,从而打破了现有的局势。

自然,此战对于重庆谈判也有很大意义,让谈判多了几个筹码。

这次战斗解除了晋冀鲁豫解放区的直接威胁,晋冀鲁豫解放区日益巩固,成为后来中共解放全国的重要基地。

就上党战役来说,阎锡山不认为自己有什么问题。

根据蒋介石的命令,上党地区日军本来就应该向国军投降,不能向八路军投降,所以阎锡山派兵接受投降天经地义。

在八路军看来,阎锡山派兵进入自己的控制区,形同抢地盘,当然要打了。

大家都有自己的道理。



有意思的是,蒋介石对上党战役并不关心,日记中根本没有提到该战役。

这是因为,蒋认为阎锡山也是潜在敌人,他和八路军拼的你死我活,未必不是好事。

话说,怎么这么乱啊,像三国演义。

声明:

本文参考

图片来自网络的百度图片,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

发布于 2020-09-15 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