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其武被授予开国上将军衔前因后果

起义上将董其武为何被授予开国上将军衔?

1955年9月27日,北京已是金秋,香山枫叶红遍。国务院隆重举行授勋、授衔仪式。

当56岁的董其武从毛泽东主席手中接过一级解放勋章、从周恩来总理手中接过陆军上将命令状时,心潮澎湃,感慨万千。

董其武感到共产党给予的肯定和礼遇太高了!

1949年9月19日之前,还是国民党上将的董其武没想到,仅过六年,又成为共产党上将。

不但董其武没想到,很多认识董其武的人也没想到,很多后来人也想不明白。

01

1899年11月,董其武出生在山西河津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小时候,董其武跟随教私塾的舅舅识字断句。直达17岁,在他人资助下,才到河津县读高小。

1918年7月,山西督军阎锡山在太原创办斌业中学,培养初级军官,学校包吃包住,还发放补助。

一直吃不饱、穿不暖的董其武听到消息,大喜过望,立即赶往太原。

河津离太原400多公里,为节省路费,董其武独自一人走了8天,步行到太原。

报名考生有7500多人,正式录取1200人。考试共有国文、算术、体育三门,董其武三门成绩均为第一,以总分第一名被录取。

在斌业中学四年,董其武刻苦用功,以优异成绩被保送到斌业专门学校机械科学习军事科目,并担任班长。

1924年3月,离毕业不到半年,董其武带领同学植树,因取水浇树一事,与阎锡山督军府一位副官发生冲突。年轻气盛的董其武因不肯写悔过书,被迫离开学校。

走上社会后,董其武参加了国民革命军第二军,先后担任排长、连长、营长、第九混成旅旅部副官长。后又参加有“铁军”之称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

当时第四军军长是李济深,手下名将不少,四个师长分别是陈铭枢、陈济棠、张发奎、徐景唐,独立团团长是叶挺。

董其武在第四军先后担任特务营党代表、北伐先遣纵队少校营长、少校支队长、中校副团长。

青年时期的董其武

1928年,国民党政府“宁汉合流”后,因第四军不是蒋介石的嫡系,被缩编为第四师。董其武与14名校级军官负气离开,跑到上海讨生活。

刚到上海,董其武听说傅作义接任天津警备司令,扩编军队,招贤纳士。于是,董其武又从上海码头跑到天津码头,投奔到傅作义麾下。

其实,董其武兜了一大圈,还是回到阎锡山的部下。

1928年6月,阎锡山被国民党南京政府特任为京津卫戍总司令。同年8月,阎锡山任命傅作义为国民革命军第五军团总指挥兼天津警备司令。

傅作义是山西临猗人,与董其武算得上是老乡,两人出生地相距仅50多公里。

从此,董其武的命运与傅作义紧紧联系在一起。

02

董其武深得傅作义厚爱。先后任天津警备司令部参谋、干部政治训练所队长、第七十三师436团团长。跟随傅作义参加了中原大战。

中原大战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最大、耗时最长的军阀混战。1930年,蒋介石、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几大派系激战中原地区,战争持续半年,最终以蒋介石胜利告终。

在中原大战中,董其武军事才能初步展现。

中原大战后,傅作义率部进驻绥远,任晋绥军第三十五军军长、绥远省政府主席。董其武跟随傅作义转战绥远。

1931年秋,时任团长的董其武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占领了东三省,又开始觊觎华北。

1933年1月3日,日军侵占山海关,拉开长城抗战序幕。傅作义奉命率部由绥远东进抗战。

董其武率团参加了长城抗战。在怀柔、石厂一线阻击日军,指挥全团官兵血战15个小时,打退日军10多次进攻。

1936年初,董其武升任国民党陆军218旅少将旅长。同年冬季,绥远抗战打响,日本驻蒙古军政府特务机关长田中隆吉指挥伪军两个骑兵旅、一个步兵旅和两个炮兵连,共5000余人,在飞机大炮掩护下,分三路向红格尔图发起进攻。

傅作义令董其武率部迎敌,让他担任红格尔图战斗副总指挥。

董其武不辱使命,沉着应战,凌晨发起进攻,分兵抄袭敌后,一举击溃侵犯红格尔图的日伪军,击落敌机1架,为随后进行的百灵庙战役奠定胜利基础。

据《戎马春秋——董其武回忆录》一书记载,红格尔图战斗毙伤敌1700余人,俘虏300余名,缴获大量军用辎重、纪要文件和电台、密码本。

董其武、孙兰峰在《一九三六年绥远抗战始末》一文中称:百灵庙战役,伪蒙古军第7师被打死300余人,打伤600余人,400余人被俘。

孙兰峰时任国民党步兵211旅旅长,是百灵庙战役副总指挥,也是一名悍将。

当时,董其武和孙兰峰并称傅作义手下“双虎将”。

绥远抗战最终以胜利结束。毛泽东主席特派南汉宸携其亲笔贺信及绣有“为国御侮”的锦旗前往慰问,称绥远抗战为“全国抗战之先声”。

“七七”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董其武率部参加了忻口战役和太原战役。

在忻口战役,董其武臂部被日军炮弹炸伤。为不影响军心,他只做了简单包扎,仍坚持在火线指挥战斗。

1937年底,董其武升任国民党101师中将师长,后率部参加傅作义组织指挥的包头战役、绥西战役、五原战役。

抗战期间,董其武参加的战役

抗战期间,董其武参加的战役

由于董其武抗战有功,官职不断晋升。先后任国民党陆军第三十五军军长、晋陕绥边区总司令部副总司令、绥远省主席兼保安司令、西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

1973年,董其武参加中日友好协会代表团出访日本时,当年侵略中国的日军将领对董其武说:“如果国民党所有部队都像傅作义的部队那样有战斗力,恐怕日军早就失败了。”

03

自1933年参加长城抗战,到1945年日本投降,董其武率部抗战十二年,屡建战功,配得上抗日英雄称号。

令董其武遗憾终生的是,抗战结束后,又卷入内战漩涡。

毛泽东主席曾3次亲自部署挺进绥远的战役,由于傅作义、董其武执行蒋介石内战政策,为解放绥远制造很多困难。

除绥远战役外,董其武还指挥所部与解放军进行了大同集宁战役、张家口战役、察南绥东战役、察绥战役等,使解放军未能完全达到原定的作战意图。但这也从反面验证了董其武的指挥水平和部队战斗力。

新中国成立后,董其武对与解放军作战这段历史作了深刻反思:

“给中国人民解放事业造成了重大损失,给个人的历史上抹上不可洗刷的污垢。”

“这段历史上的大错误,虽然于‘九一九’起义后为人民所宽容,但至今思之,犹负疚于心,痛恨无极!”

董其武参加内战一年后,逐渐看透蒋介石的企图,对腐败透顶的国民党大失所望。1947年6月,蒋介石授予其上将军衔,但他对外仍宣称是中将。

1949年1月21日,傅作义宣布北平和平解放。董其武从收音机听到消息后,立即与傅作义联系。第二天就从归绥飞往北平,直接到中南海居仁堂面见傅作义,商讨绥远未来走向。

回到绥远后,董其武就着手起义准备工作。

关于解放绥远的方式,毛泽东主席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报告里有详细论述。一句话,就是静观其变,促其主动投诚。

其时,“三大战役”已经结束,国民党大势已去,绥远被解放军拿捏得死死的。毛泽东主席认为,解放绥远,没必要再费一兵一卒。

当然,绥远起义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国民党政府停发绥远军政经费和一切补给,派特务搞破坏,组织暴徒游行,破坏铁路交通等,制造混乱。

时任国民党政府行政院长阎锡山利用绥远部队与晋系的历史关系,用金钱和地位拉拢一些摇摆不定的军官和顽固分子,企图挑起叛乱,造成绥远分裂。

蒋介石甚至派飞机到归绥,接董其武去广州,但遭其拒绝。飞机飞回时,却蹊跷在兰州附近坠毁。董其武后来对人说:“天不亡我,老天爷也支持我走和平之路啊。”

当年8月底,经毛泽东主席批准,傅作义和邓宝珊带着中共中央专批的20万银元和其他慰问品抵达归绥。

20万银元在当时是一笔巨款。既表达了中共中央的诚意,也缓解了董其武军政经费之急,更赢得了绥远军民的支持和拥护。同时,在傅作义的地位和声誉影响下,绥远军政当局绝大多数高级官员表示赞同和平起义。

1949年9月19日,在绥远省银行包头分行礼堂,举行了绥远和平起义通电签字仪式。

国民党绥远省政府主席兼华北“剿总”绥远指挥所主任董其武身着戎装庄严宣布:

“绥远起义自今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开始酝酿,历经8个月,今天终于达成。历史选择了我们,我们选择了和平。这庄严的时刻到了!”

随后,董其武带领国民党绥远省参议会议长张钦、高等法院院长于存灏、土默特旗总管荣祥等军政要员和各族各界人士代表,共37人,依次在《绥远和平起义通电》上签名。

董其武签字

绥远省国民党军政人员4万余人起义,按照毛泽东主席提出的“绥远方式”,实现绥远和平解放,120多万绥远百姓免遭战火涂炭。

04

新中国成立后,董其武被任命为绥远军政委员会副主席、绥远省政府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绥远军区副司令员、第二十三兵团司令员。

朝鲜战争爆发后,董其武坚定支持抗美援朝。

1951年9月,董其武率志愿军第二十三兵团赴朝作战,下辖第三十六军、第三十七军、骑兵第四师。董其武任兵团司令员,高克林任兵团政委。

高克林是陕西渭南人,资历很深。1926年加入中共,曾与刘志丹一起发动1928年渭南起义。在延安时期,曾任延安民族学院副院长,当时院长是高岗、教育长是乌兰夫。

绥远解放后,高克林担任绥远省委书记、省军区政委,与董其武搭班,主持绥远省党政军工作。

抗美援朝回国后,高克林先后任山西省委书记、最高人民检察署副检察长、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中共西北局第三书记等职。

第二十三兵团赴朝主要任务是,修建泰川、院里、南市三个飞机场,并担负后方警戒。

机场修建过程中,美国出动B-29重型轰炸机,日夜轰炸,10天内投弹8379枚,炸死炸伤第二十三兵团官兵700余人。在董其武指挥下,第二十三兵团官兵英勇奋战,提前完成三个机场建设任务。

抗美援朝结束后,第二十三兵团中,董其武、高克林等六人获朝鲜最高人民议会常任委员会授予的二级自由独立勋章,6000余名官兵立功受奖。

回国以后,第二十三兵团改编为陆军第六十九军,董其武任军长,仍为正兵团级。

毛泽东主席向董其武解释,“按说正兵团级应任大军区的副职为宜,但这样就没有兵权了。所以,还是让你当军长。”

1955年1月,中央军委下发《关于评定军衔工作的指示》,以军队干部1952年评定级别为主要依据,参照《编制军衔》规定,从“德、才、资”三个方面进行全面衡量,规定了正兵团级以下各级军队级别与上将以下各级军衔的比照标准。

标准规定,“正兵团级,多数可评为上将”。1952年,董其武已是第二十三兵团司令,属正兵团级。

从品德方面来看,董其武宣布绥远和平起义,让百万绥远人民避免战争伤害,功德无量。

从军事才能方面来看,董其武入伍以来,指挥大小战斗无数,尤其抗战十二年和抗美援朝都立下赫赫战功。

从资历方面来看,董其武早年参加北伐,“七七”事变后,是中将师长,相当于八路军旅长级别。1947年被蒋介石授予上将,虽然董其武没接受,但也属于资历证明。绥远起义时,董其武拥有1个兵团、1个军部、8个师、8个旅以及保安团,总兵力近6万人。后来,起义部队改编为解放军第二十三兵团,董其武任兵团司令。这个资历很厚实。

董其武获知自己被评为上将军衔后,主动写信给毛泽东主席,要求降衔。

“起义前只是中将军衔,起义后能保持原职原衔,我就已经很感谢党和毛主席了,没有理由再为我晋升军衔”。

毛主席收到信后,让时任京津卫戍区司令员杨成武告诉董其武,“他是有名的起义将领,根据功劳、贡献与资历,应该授上将军衔,谁有意见也不能降低,这是党的政策。”

当年被评为上将的起义将领共三位,另两位是湖南起义将领陈明仁和新疆起义将领陶峙岳。

陶峙岳(左)董其武(中)陈明仁(右)

当年跟随董其武参加绥远起义和抗美援朝的第二十三兵团第三十七军军长张世珍,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纵观董其武戎马半生,被授予上将军衔,当之无愧。

当然,董其武也是唯一一位国共两党的“双料”上将。

本文图片未标明出处的来自网络,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编辑于 2020-12-23 2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