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德怀与林彪在军内地位的历史性演变

彭德怀与林彪在军内地位的历史性演变

近现代史论












导读


在1952年全军评定军队级别时,确定为一等一级(也就是“军委主席副主席级”)的只有三人,他们在1955年军队授衔时也位列十大元帅的前三位,即朱德、彭德怀、林彪。十大元帅中,彭德怀位列第二,林彪第三;共和国国防部部长,首任彭德怀,第二任林彪。彭德怀与林彪二人,在军内的地位经历了一段历史性的演变过程





彭德怀与林彪,早期经历迥然不同。彭德怀出身于社会最底层,讨饭、挖煤、挑工,都干过,文化程度亦不高。1915年,彭德怀参加湘军;1925年,林彪考入黄埔军校。两人开启各自的军事生涯


彭德怀与林彪在军内的交集,应该追溯到1928年7月平江起义之后。此前,彭德怀为国民革命军第八军独立第一师第一团团长,也就是人们所说的湘军团长;林彪自南昌起义之后,在改编的叶挺任军长的第十一军二十五师七十三团中任七连连长,后随朱德、陈毅上了井冈山。










(平江起义油画)








1928年7月,彭德怀率全团参加平江起义,成立红五军,彭为军长,滕代远为党代表。就加入红军的过程来说,彭德怀系带领所部湘军起义转为红军,成为独树一帜的红五军军长,有自己的队伍,起点很高。朱德、毛泽东的红四军与彭德怀的红五军,后来分别发展为红一军团和红三军团,二者构成了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最基本的两大主力。


井冈山上,毛泽东带来的秋收起义部队以农军和留洋学生为主,战斗力弱,军事素质较差。而朱德带来的南昌起义部队,不少军官系黄埔军校毕业,士兵亦多参加过北伐战争。










(红四军司令部旧址)








彭德怀的部队以湘军为主,战斗力亦是可观。朱、彭两支队伍先后上井冈山,使毛泽东的队伍实力大增。


经过改编,在红四军中,前委书记兼党代表毛泽东,军长朱德,副军长兼第三十团团长彭德怀,第二十八团团长林彪(注:二十八团、三十团都是红四军的主力团,也是后来红一军团、红三军团的基干);另外还有朱云卿的三十一团,袁文才的三十二团。










(南昌起义油画)








林彪没有旧军队的资历背景,考入黄埔军校那年即加入共产党,绝对是根正苗红,参加南昌起义,上井冈山,走的是一条最标准的从军路。战争年代,朱德为正、彭德怀为副,林彪在朱、彭麾下任主力部队(团、师、军、野战军)指挥官,这一架构,基本确定了朱、彭、林在军中的状况与位次。


从军事领导岗位上看,战争年代,彭德怀、林彪都是一直在前线指挥作战的主将,都有一支自己带出来的老部队。














二者稍有不同的是,彭德怀还在一定程度上负有指挥全军的职责,更多的是全军性质的领导者、指阵者,是全军的统帅性人物。


1930年8月23日,毛泽东、朱德率领的红一军团与彭德怀、滕代远率领的红三军团合并组成红一方面军。在毛泽东、朱德之下,彭德怀为红一方面军副总司令兼红三军团总指挥,林彪为红一军团第四军军长,两人的地位仍然是彭高林低。不过,此时年仅23岁的林彪,地位和前景已是十分可观。














全面抗战中,彭德怀作为八路军副总指挥、第十八集团军副总司令,林彪是其麾下师长。特别是全面抗战前半段,身在前线的彭德怀统领八路军作战,著名的百团大战就是那个时期的杰作。抗战结束后,林彪来到东北,仍旧是一个战略区的司令。


解放战争中,彭德怀在西北战场上指挥一野,还是人民解放军副总司令,而林彪更多地扮演着区域军事主将的角色。所以,战争年代,林彪的角色主要体现在指挥战役、战略兵团上,而彭德怀则长期在军队领导岗位上,以朱德副手的身份发挥作用。




























彭德怀与林彪,是两个性格迥异、行事风格极为鲜明突出的人。前者性情刚烈,敢作敢为,脾气火爆;后者性情沉稳,工于心计,不怒而威。两人共事颇久,井冈山时期,一个指挥红五军和后来的红三军团,一个指挥红四军和后来的红一军团。这两个军团,不仅是红一方面军,而且是中央红军的主力军团。


中央红军长征进入四川境内后,林彪率领红一军团先导部队,作为开路先锋;彭德怀指挥红三军团殿后。














1935年9月,红军由甘南北上,两个军团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毛泽东任政治委员,彭德怀任司令员,林彪为副司令员(注:当时朱德随张国焘部行动)。彭、林一正一副,成为毛泽东极为倚重的左膀右臂。


新中国成立前,林彪从来没有担任过军委副主席。而彭德怀在1945年8月产生的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中,曾担任副主席(注:主席是毛泽东,另三位副主席为朱德、刘少奇、周恩来)。














1949年10月18日,新中国成立后组建新的中央军委(即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彭德怀为五位副主席之一(另四位为朱德、刘少奇、周恩来、程潜,贺龙、林彪等22人为委员)。


1951年11月,高岗、林彪二人被增补为军委副主席,这是林彪自建军以来第一次跻身中央军委副主席之列,也是十大元帅中继朱德、彭德怀之后,第三个出任军委副主席的,比刘伯承、贺龙等七位元帅早了三年时间(注:这七位元帅于1954年6月被增选为中央军委副主席)。














解放战争中,彭德怀、林彪,一个在西北,一个在东北,分别指挥一野、四野征战。受限于西北人力物力缺乏,一野兵力不及四野的五分之一。彭德怀指挥一野以少打多,与胡宗南部四处周旋,硬是在黄土高坡上打出了一片天地,拱卫着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安全。而兵强马壮的四野在林彪指挥下、聚歼东北国民党军卫立煌集团,横扫华北、中南、华南,兵力发展到180万人。


从1952年7月到1959年8月,彭德怀继周恩来之后主持中央军委工作7年,此后,林彪开始主持军委工作到1971年9月,长达12年。










(彭德怀)








1952年7月,彭德怀从朝鲜战场回国主持军委工作,提出要用5年到10年时间,达到武器装备现代化、编制体制合理化、军事制度和军事训练正规化,人民军队脱胎换骨,成为现代化的国防军。为此,从编制体制、军兵种建设、院校设置、装备规划、国防战略与条倒条令的建章立制等等,彭德怀大刀阔斧,大张旗鼓,在其掌军的短短7年间,人民解放军整体面貌焕然一新










(林彪)








1959年8月庐山会议后,林彪开始主持军委工作。林彪掌军时,军队机构经过彭德怀大力整治,已经趋于稳定。以林的行事风格和身体条件,在其下专门设置了一个由军委秘书长罗瑞卿主持的议事及执行机构——军委办公会议,以负责军委日常事务。这一时期,林彪提出了与彭德怀时期重点不同的建军理念和方针,最具代表性的是“南顶北放”的战略方针,提出要在全国实行坑道化、要塞化、地下化、基地化和闻名一时的“四个第一”(注:人的因素第一,政治工作第一,思想工作第一,活的思想第一),还有什么“突出政治”、“顶峰论”、“天才论”等等。




























彭德怀、林彪都是毛泽东最为倚重的主将。在共事时间上,毛泽东与林彪43年,与彭德怀31年(到1959年庐山会议时止)。


毛泽东对彭、林二人都有过高度赞誉。对彭德怀,毛泽东曾有诗赞:“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对林彪,毛泽东在延安抗大演讲时曾说道:全国只要有500个林彪,就能打败日本。










(1959年庐山会议会场)








众所周知,1959年8月的庐山会议,成为彭德怀、林彪二人政治生命的转折点。从庐山会议到1974年11月的15年中,彭德怀经历了精神上、肉体上的痛苦折磨;而由此到1971年9月的12年间,则是林彪飞黄腾达、走向权力巅峰的时期。然而,就结局来说,林彪并不比彭德怀好过多少,而历史对二人一生的评价却高下立判。


60年代末期,毛泽东对林彪的看法日益负面,除1966年7月8日那封写给江青的信中已经有所流露外,以后对林彪的一味吹捧,由反感、不满到厌恶,特别是对什么“四个伟大”“一句顶一万句”等等,说:“讨嫌,总有一天统统去掉”。














1969年10月,林彪“先斩后奏”,一个号令,一夜之间调动全军部队。林彪此举非同小可,此例一开,就造成一种既成事实:副统帅可以不经过统帅而在一夜之间调动全军进入临战状态。


可以说,在1970年前后的一个时期,毛泽东对林彪的不满日益加剧,对他的许多提法、做法已由不满发展到厌恶了。对林彪主持的军队工作,毛泽东也时有批评。










(林彪坠机现场)








1971年9月13日凌晨,林彪机毁身亡于蒙古温都尔汗,终年64岁。


1974年11月29日,彭德怀病逝于北京解放军301医院,享年76岁。


历史对于他们的评判,彭德怀是众口一词,林彪是功罪均沾……















资料来源《党史博览》、《新周报》、转自新周报

编辑于 2021-12-01 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