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战役,青马决心死守,彭德怀:马步芳这次给我们办了件大好事

1949年7月扶眉战役后,胡宗南的主力基本被歼灭,残部退守秦岭,青宁“二马”西撤至平凉地区,胡马联盟被粉碎。

二马原本设想在平凉合力阻击我军西进,但彼此又都想保存实力,让对方打头阵,“平凉会战”计划流产,二马分别向兰州、宁夏退却。

如此一来,二马各自呈孤立之势,这自然逃不过彭德怀的眼睛,他决定抓住这个有利时机,歼灭二马。



兰州是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四省枢纽、国民党西北军政长官公署所在地,是西北的政治军事中心。彭德怀分析,敌人必定死守兰州。

在兰州与青马决战,将是一场艰巨的攻坚战,但拖住青马在兰州决战对我军有利。西安解放之后,解放这个西北第二大城市,就基本上解决了西北问题,如果让青马跑回他的老窝青海,那里是辽阔的少数民族地区,人烟稀少,粮食短缺,将极大增加我军作战困难,势必延长解放大西北的时间。

彭德怀分析道:我们不怕他守,而是担心他跑掉。如果他真的不跑,就到了我们把他消灭的时候了。



正如彭德怀所料,青马确实把兰州看做自己生死存亡的关键,他们把手下战斗力最强的两个军:第82军和第129军5万多人部署在城内外据守;另以第91军、120军等3个军三万余人为左翼,布防于兰州东北,相机侧击野战军;又以新募的骑兵2万余人部署在右翼,控制临烑,要沙地区。

青马的战略是,企图凭借兰州的坚固工事拖住野战军,待我军师老无功之后,由宁马、胡宗南军两翼包抄,将野战军歼灭于兰州城下。

青马敢于在兰州与野战军决战,是因为对兰州固若金汤防御的自信。

兰州北有黄河天险、白塔山作依托,南有险峻的南山作屏障,在抗战时期就修筑起了坚固的工事,青马之后又不断构筑加固。主阵地修有钢盘水泥碉堡,形成碉堡群,通向城里的各主要环山公路与各主要阵地相联。

外面又有高达6-10的环形人工削壁1-2道,腰部还暗藏了侧射机枪火力点。

削壁外有一两层3-6米深的外壕,各壕之间又有暗堡和野战工事,阵地前还设有大量的地雷和铁丝网。

任谁看见这样的防御阵地,也要倒吸一口冷气。再加上青马不弱的战斗力,与其寄望的宁马、胡宗南援兵,难怪敢于在这里摆下阵势抵抗大军。

青马对此也是得意洋洋,其兰州总指挥马继援大言不惭:兰州是攻不破的铁城。

对兰州攻坚作战的艰巨性和可能付出的牺牲,彭德怀亦有足够认识,但他从战略全局出发,认为利大于弊,决心发动兰州战役。



8月4日上午,彭德怀向第12、18、19兵团发布了进军兰州、歼击青马的命令。8月20日,攻城部队进抵兰州城郊,包围了兰州。

与普通阵地攻坚作战不同,兰州战役的目的是歼灭青马主力,不让他逃回青海。

光是占领兰州并不够,这是一场歼灭战。

单纯正面攻击,敌军可以按照其防御部署组织有效抵抗,我军即便能突破敌军防线,敌人也能组织有序撤退,难以达成歼灭效果。

因此,夹击和包抄是历代兵家推崇的作战手段——“兵家夹击,欲分其势也。彼势即分,其阵自弱。御前则后不支,御左则右不支,无所不御则无所能支,所以胜也。”

彭德怀深谙此道,他指挥过许多著名的攻坚战,如土地革命时期我军唯一5次攻克省城的战役——1930年红三军团进攻长沙战役;长征路上攻克黔北军事要隘娄山关的战斗;第二次遵义战役等,都是采用前后夹击,侧翼包抄的攻击部署战术而得手的。

兰州战役是决战性质的攻坚作战,彭德怀据此作出周密部署:

以1兵团(欠62军)附1兵团第7军,在西安天水一线钳制胡宗南残部;

以19兵团之64军在海原、固原地区,钳制马鸿逵军;

以第1兵团附62军向临夏、西宁挺进,切断兰州之敌退路;

以主力第2兵团和19兵团(欠62军)合围兰州。



兰州阵地非常坚固,即使总体作战部署得当,还需要对担任攻坚任务的部队进行具体进攻部署,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对当面之敌工事设防有确切了解。

但在战斗发起前,我军的侦察只能作出大致的判断。

如果无法摸清敌人火力点的具体位置,攻坚部队就可能承受巨大伤亡。

彭德怀认为,解决办法是有的,这就是在正式发起总攻之前,先进行试攻。试攻不是为了占领阵地,而是为了侦察和摸索经验。

根据彭德怀的命令,攻城部队抵达兰州外围后,即对外围阵地进行了试攻。但由于在前阶段追击作战中的顺利进军,部队产生了轻敌思想,在外围攻打一天,未达到理想效果,且受到不小伤亡。

试攻受挫,是坏事也是好事,能避免在总攻时受到重大伤亡。彭德怀下令停止攻击,他总结道:部队试攻虽然受阻,但达到了了解敌人的目的,要教育部队沉住气,总结经验教训,仔细研究敌人,扎扎实实做好准备工作,待命向敌人发动总攻。

一个坚固阵地的防御体系,是由一系列相互支援的要点组成的。但每个阵地在全局的地位是不一样的,只有找准其中最要害部位并倾尽全力攻击,方能迅速瓦解其防御体系并达成全歼。



彭德怀分析敌人的布防后看到,敌军主力在南山,东西两翼兵力虽不强,但两侧都是悬崖绝壁,不利于大部队行动。北面黄河铁桥是敌人的唯一退路。

因此他认为,攻占南山是攻打兰州的重点,而能否夺取黄河铁桥是能不能全歼敌人的关键。据此他部署兵力:集中5个军由南向北进攻敌军南山主阵地,同时派一个军进攻西关,全力夺取铁桥。

经过3天的再准备,彭德怀下令于8月25日拂晓对兰州发起总攻。战役按照预期的进程发展,在我绝对优势兵力猛攻下,南山核心阵地和各制高点在总攻当天下午即被攻占,兰州防御体系之匙已掌握在我军手中。

果不其然,南山阵地失守,防御体系处处松动,敌军军心浮动,再也无心抵抗。

兰州守军看到防御已不成体系,决定撤离兰州。但为时已晚,担任夺取黄河大桥任务的第3军于26日凌晨攻占西关,抢占了铁桥,堵死了敌人的唯一退路。

经过激烈巷战,野战军于当日中午肃清了城内残敌,越过铁桥占领白塔山,兰州全部解放。



西北解放战争史上规模最大、战斗最激烈的一次城市攻坚战,西北战场上最后一次大战役胜利结束,马步芳集团主力基本被全歼。

兰州决战胜利,分割了西北国民党军各部的联系,剩下的仗就基本上是“走路问题”了。

“宜将剩勇追穷寇”,彭德怀下令野战军衔尾猛追,左路直取西宁,右路夺取宁夏,中路进军永登,沿河西走廊逐次解放武威、张掖、酒泉。9月5日,一兵团解放西宁,马步芳等逃往香港,青马集团被彻底解决。至9月下旬,宁夏的马鸿逵集团亦被消灭。可见攻坚兰州与敌决战的对策对战略全局的作用之大。

彭德怀的用兵之道在兰州之战表现得淋漓尽致。战前部署形成了东、西、南三面包围,并部署一个军从西南过河,以从背面侧后攻击堵敌退路。

战役发起后,胡宗南部和马鸿逵部受到钳制,不能按照他们战前所计划那样向兰州驰援。特别是在兰州鏖战之际,野战军左路一兵团解放了临夏。马步芳深感后方空虚,老巢危急,不得不从兰州分兵回西宁,并发出急电,火速分催陕署和宁夏军行动,并叮嘱其子马继援:如马鸿逵、胡宗南部及空军再不来援,即从兰州撤守青海。

结果,一个援兵也没来,青马坚守兰州的信心与士气受到根本动摇,对我军更快攻克兰州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彭德怀战后说:马步芳这次给我们办了一件大好事。要是他当初丢下兰州继续撤退,想消灭他还真得费点时间呢。他想用一计把我们消灭在这兵家必争之地的兰州。可是他万万没有料到,我们却将计就计来了个釜底抽薪。

“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毛主席这首诗,就是对彭德怀最好的赞誉。



兰州战役也是西北解放战争中规模最大、战斗最激烈的一次城市攻坚战。如今的兰州战役纪念馆里11个展厅陈列着大量珍贵的图片资料和档案文献,提醒后人永远铭记那段不朽的历史,缅怀为兰州解放英勇献身的革命烈士。

编辑于 2021-12-01 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