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于文学汇
话说梅兰芳:有涵养,不见得有情义

话说梅兰芳:有涵养,不见得有情义

在带你去梅兰芳的北京故居前,先听大李讲他这个超级戏子的故事。反正最近戏子的故事多,多一个梅兰芳,不会影响你大脑中的储存。何况,大李讲的观点,或许跟你以前接触到的有所不同。 粉丝党的强大 粉丝的力量是强大的,这不仅在于最近姓徐的粉丝为范“丫鬟”出面,说要通过黑白两道做了“小崔”,而且回顾不远的民国历史,梅兰芳的粉丝冯耿光,也能见一斑。 梅兰芳是京剧名伶,拥有一大批“梅党”,也就是我们现代人讲的粉丝。当年,梅兰芳已经有了两个太太,一个是王明华,一个是福芝芳。虽然不是同时娶进的家门,而是王明华病故后,娶的福芝芳,但总之,梅兰芳是有老婆的人。 梅兰芳有老婆,别说只有一个,就是像杜月笙那般有六个七个(拿杜月笙打比方,这是大李埋的伏笔)又奈何——当一代男性大师碰上另一名旦——女神时,谁能抵挡得了? 这个名旦便是孟小冬。好美妙的名字!而且,小孟初从上海到北京,就以一出《四郎探母》一炮而红——铁铁实实打在大师的心坎上。 粉丝是最了解他所拥戴的大师,也最能不顾后果地呵护大师的。他们看到梅兰芳和孟小冬同台演出时,心中比梅兰芳还兴奋,真的像打了鸡血,他们才不管梅大师家中的“师母”——以冯耿光为首的粉丝们在旁边鼓噪着“在一起在一起”,唯恐天下不乱。 不过,这哪能乱?又为何会乱?梅兰芳是大师,多娶个老婆又有何难?何况这个孟小冬,是配大师的绝品! ——年龄比大师小13岁,正是18芳龄,重要的是,两人志趣相投,事业一致,品级相等。 虽说品级相等,但毕竟小孟刚从上海来,好像还有点“北漂”的味道,自然要仰仗大师。事实上,小孟也确实带着十二分景仰,多次在后台化妆的时候,揣着18少女的青涩心,一声不吭地偷偷看梅兰芳,还夹杂着某种期待。 这种期待,可能正是白雪公主对白马王子的期待,很有故事可言。其实,不用期待,很快,他们就同演《游龙戏凤》。这戏命好,仿佛就是为梅大师准备的,当然,也是为孟小冬预设的。 粉丝党们更加兴奋。他们以不促成一对貌似天作之合的夫妻成为夫妻,就不足以平心“奋”的伟大历史责任感和精神,开始了他们的工作。 他们做到了。 可有点小问题的是:孟小冬有心向明月,梅兰芳也有心照明月,可孟小冬有个条件,她不要做妾,她要做明媒正娶的太太。国民党政府的婚姻法有规定,男人可以娶妾,但不能重婚?何意?就是可以有多个情人,但真正作为老婆的只能是一个。 用现代的话说“姐不是随便的人”——孟小冬不是随便可以做妾的女子。她不答应。梅兰芳又不想失去机会。 怎么办? 冯耿光想出了妙招——“名定兼祧”。这又是什么意思?梅兰芳是两房独子,也就是说,他父亲和他伯父都只有他这么个男丁,要接续两家香火。所以为延续香火可以娶两房正房。再来个——“也就是说”,小冬妹妹可以做梅哥哥伯伯家的媳妇,老大福芝芳就做爸爸家的媳妇好了。 大千世界的女子都是痴情的爱情至上者。孟小冬纵使是名旦也脱离不了这个魔咒。她认为,冯耿光真是个绝顶聪明的家伙,想出了这么一个好主意,让自己成为了梅家堂堂正正的媳妇。 大李想,如果当时的孟小冬有手机,手机的流量又足够的话,她定会当即发200元红包给冯耿光;梅兰芳是天底下最要面子的人,也绝对效仿,而且,不是小红包,而定转账。 于是,他们结婚了,同居了。可他们忘记或者说害怕的是,跟福芝芳打个招呼。 孟小冬的憋屈 梅兰芳的人生中,除了在国外演出有很长一段时间外,其他情况在国内就几乎是上海和北平两个城市间“演双城记”。 1930年8月的一天,他从上海返北平的途中经过天津时,接到噩耗,他的伯母(即梅雨田之妻)去世了。刚才说了,梅兰芳肩负两家香火的续火大担,伯母就是他的祧母。他感念伯母的养育之恩,自然极其悲痛。得到消息后立即赶回家。随后,梅家大办丧事。 按常理,梅兰芳的祧母,也就是孟小冬的祧母。孟小冬是明事理的人,她当即头插小白花,神情哀伤地赶到梅家大门。可谁知,却被人拦下,连门都不让进。 对,被拦下,你没有看错! 梅兰芳娶孟小冬的事,福芝芳虽然知晓,但她是不同意的,且心中憋屈做的。而且,据说,跟梅兰芳共事的朋友们也都不同意。梅兰芳去美国,原本要带孟小冬去,一切都计划好了,但女人在婚姻保卫战上,都是智慧超群的主,何况,福芝芳既然能做梅兰芳的老婆,就绝不是个傻妞。她那天,坚持送夫君上飞机,不给“小三”孟小冬半点机会。 孟小冬硬是没去成美国。 现在,孟小冬上门了。福芝芳继续坚持她的“保卫战”。 当年的人们回忆:那天,梨园艺人们纷纷前往梅家吊唁,每个人都身着孝服,进了灵堂,烧了香,磕了头。可偏偏,当孟小冬头插小白花,以儿媳妇的身份来到时,却是...... 孟小冬从来就不认为自己是妾,她一直当是梅兰芳的妻,媳妇给婆婆戴孝自然是理所当然。然而,正是因为她的这个身份,所以才被家丁拦住。要不,你看过哪户人家制止外人悼念自己亲人的? 显然,这是福芝芳对自己婚姻专属权进行的“莫斯科保卫战”。 福芝芳保卫战的纲领是:你嫁梅兰芳,有媒人,有婚礼,有证婚人,也拜了天地,哄外人可以,你可以说是明媒正娶,但在我眼里,就是不行,因为你没有理由。要不,你们怎么会这么多年躲躲藏藏,而不敢将关系公开呢?既然我福芝芳没承认,你孟小冬怎么可以以梅兰芳妻的身份来为祧母戴孝呢? 一向心高气傲的孟小冬那个气啊!那么多人围观,自己太失面子了!心说福芝芳可以不承认,但你梅兰芳怎么也可以这样?于是她选择了反抗:她厉言要求面见梅兰芳。 论说,孟小冬这个要求不过分。你梅兰芳毕竟跟孟小冬拜过堂,至于这个“拜堂”是不是所有人都认可不重要,重要的是,拜堂了,是对着天地的。天地老爷作证了,还有什么话说? 其实,这也就是孟小冬能够在梅家大门口理直气壮的原因所在。可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梅兰芳没有站在她一边为她拒理力争,他缩回去了——他没有见孟小冬。 梅兰芳从来就是一个性情温和,不做撕破脸的事的主。即便面对日本人,他都故意打针,让自己隔三差五身体发烧,而唱不了戏,婉转地拒绝日本鬼子。现在在福芝芳和孟小冬之间,他如果站队的话,显然就会打起来,即便不打起来,也会闹起来。因此,他主张息事宁人。 息事宁人的唯一办法,就是牺牲孟小冬。 于此,他梅兰芳自然就不出面,好让孟小冬乖乖回家。反正这个悼念、祭拜,你不出面,也没什么大不了,还难得下跪不是?回去吧回去吧!他心里远远地默默地这样对孟小冬说,让孟小冬自己下台阶回去。 可如果孟小冬真是“小三”,是图梅兰芳的名和钱的,也定不会计较,还巴不得乐个清净呢?可不是,孟小冬不是。 孟小冬是有尊严的。 她突然发现,原来自己最心爱的男人,其实压根儿就没把她当回事。她开始怀疑:她在他的心目中,究竟是怎样的身份?妻?妾?从今天的情形看,显然是后者!因为不让她进门吊孝,就已经完全说明了真相。 绝望啊!老天爷啊!孟小冬满脑子遗恨——要死的心都有。 她走了,不单单是离开了梅家,而是走出了北平。一下子就走到了天津。她在天津的一个姓詹的夫人家住了下来。 她为什么选择詹夫人?因为詹夫人信佛,每天烧香念佛。 于是,她也投入了佛的世界,用以寻求心灵慰藉。 大李现在开始相信,那些在道观里的道姑和在佛堂里的弟子,绝对都是被男人们送进去的。 “紧要启事”澄是非 在两人分手两年之后,即 1933年,孟小冬为爱难以释怀,她在天津《大公报》头版连登了3天的“紧要启事”,以澄清他人针对她的“蜚语流传,诽谤横生”,便“明了真相”。她略陈身世,并警告“故意毁坏本人名誉、妄造是非、淆或视听” 的人,不要以为她是一个“孤弱女子”好欺负,她不会放弃诉之法律的“人权”云云。 这是一个伤心人对世界最后的挣扎! 内容中的重要之处,大李这里摘录: ……经人介绍,与梅兰芳结婚。冬当时年岁幼稚,世故不熟,一切皆听介绍人主持。名定兼祧,尽人皆知。乃兰芳含糊其事,于祧母去世之日,不能实践前言,致名分顿失保障。虽经友人劝导,本人辩论,兰芳概置不理,足见毫无情义可言。 冬自叹身世苦恼,复遭打击,遂毅然与兰芳脱离家庭关系。是我负人,抑人负我,世间自有公论,不待冬之赘言。 从话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梅兰芳和孟小冬的分手,确系梅兰芳之过。后人很多说孟小冬攻击了梅兰芳,其实,文字很平和,很中性,说了事实,并没有骂人,更没有侮辱。 但当然,孟小冬采取了她的睿智,让世人知道了实情。那些责备她不该道出实情的人,也太呵护他们的大师了。 是人都是应该讲道理的:既然你娶了孟小冬,为何又不让她入伯母的灵堂?既然你是端着本不让她入梅家灵堂的,你又何苦娶她?你可以说,这一切都是冯耿光他们凑合的,但是,你梅兰芳不是点头了的么?不是还跟孟小冬拜了天地了么?不是许诺让孟小冬担负两家中的一家的媳妇的么? 为何到头来......竟是这般光景? 好在孟小冬并未自杀,如果她一口气转不过来,上吊了,割脉了,跳江了,难道不是你梅兰芳的责任吗? 因此,从来就爱惜羽毛的梅兰芳,你的羽毛是爱护了,却让孟小冬情何以堪呢?不错,小孟同学从一开始就不应该爱上有妇之夫,她第一步棋是无论如何的走错了,以致一直错了下去。但是,在当年那国体下,境况中,梅家的特殊情况时,确实是可以折中的,为何要让孟小冬在众目睽睽之下,遭受如此羞辱,而不折中解决问题呢? 因此,就这一方面来说,就他们的这一段情来说,梅兰芳纵使万般光芒,也是人生一污点,也是待人一过错。虽然,尽管,梅兰芳在孟小冬连续三天的登报后,并没有采取反击和辩解,而是选择了沉默。这也可能说明,梅兰芳是一个有涵养的人。 但他的“涵养”用在对待孟小冬时,却显得十分吝啬。 梅兰芳故居 梅兰芳故居地处北京西城区的护国寺路。护国寺是北京最热闹的小吃街,那里每天人山人海,但“能吃”的街道并不长,当护国寺路的尽头与德胜门内大街交叉时,早已热闹不再,梅兰芳故居正好在那,也就能闹中取静了。 2018年元月的25日,大李已是第二次来到梅兰芳故居,第一次应该是2013年,那时故居正在整修,门关闭着。倒不是大李是票友,或是梅粉,而是出于对梅兰芳的热爱和崇敬。 虽然鲁迅曾说中国最伟大的艺术是男人扮女人,有嘲讽梅兰芳的意思,当然也嘲讽了现如今的李玉刚,甚至还有明朝的李渔(李渔虽然不男扮女装,但他作为戏王也同样喜欢脂粉味),然,大李并不认同。必须承认,梅兰芳在戏剧上的贡献是伟大的,李渔、李玉刚也是。 进入故居前,虽然注意到门牌是邓小平题写的,但这不是吸引我马上进去的理由。我并不在乎门牌是什么字体,我只想关注房子内都摆设了什么。 什么呢?典型的北京四合院,买了门票进去后,首先迎接你的是梅兰芳的雕塑,不大,不高,后面是围墙,怎么也显得逼仄和小气。左拐后小巷子往里,左边是纪念馆,右边进门是故居。故居门前有一颗大树,这大树和北京冬季所有的大树一样,光秃秃的没有绿色,因此大李不认得。踏进故居门,挡住视线的是一个大屏风,也就是把宽阔的四合院挡个严严实实,不知这是何意?在北京,不明白的事情多着,大李懒得去追究。 大李其实典型的戏剧外行,即便看了梅兰芳,也不明就里,对故居内摆设了什么也毫无记忆。不过,有一点明确的是:咱就像误入药材店的老母鸡,找不到虫子吃,闻闻中药味,也是很不错的——进入梅兰芳故居,感受艺术的魄力和戏剧的感染力,不说是人生一大幸事,最起码,当他人在护国寺另一头吃驴打滚和羊杂汤,解决肚子里的那份馋时,我就能满足心中固有的那份文化傲气,以及带来点精气神,哪怕这种精气神有鲁迅嘲讽的娘娘腔味——总比只有羊杂汤味的强。 说梅兰芳:有涵养,不见得有情义

在带你去梅兰芳的北京故居前,先听大李讲他这个超级戏子的故事。反正最近戏子的故事多,多一个梅兰芳,不会影响你大脑中的储存。何况,大李讲的观点,或许跟你以前接触到的有所不同。

粉丝党的强大

粉丝的力量是强大的,这不仅在于最近姓徐的粉丝为范“丫鬟”出面,说要通过黑白两道做了“小崔”,而且回顾不远的民国历史,梅兰芳的粉丝冯耿光,也能见一斑。

梅兰芳是京剧名伶,拥有一大批“梅党”,也就是我们现代人讲的粉丝。当年,梅兰芳已经有了两个太太,一个是王明华,一个是福芝芳。虽然不是同时娶进的家门,而是王明华病故后,娶的福芝芳,但总之,梅兰芳是有老婆的人。

梅兰芳有老婆,别说只有一个,就是像杜月笙那般有六个七个(拿杜月笙打比方,这是大李埋的伏笔)又奈何——当一代男性大师碰上另一名旦——女神时,谁能抵挡得了?

这个名旦便是孟小冬。好美妙的名字!而且,小孟初从上海到北京,就以一出《四郎探母》一炮而红——铁铁实实打在大师的心坎上。

粉丝是最了解他所拥戴的大师,也最能不顾后果地呵护大师的。他们看到梅兰芳和孟小冬同台演出时,心中比梅兰芳还兴奋,真的像打了鸡血,他们才不管梅大师家中的“师母”——以冯耿光为首的粉丝们在旁边鼓噪着“在一起在一起”,唯恐天下不乱。

不过,这哪能乱?又为何会乱?梅兰芳是大师,多娶个老婆又有何难?何况这个孟小冬,是配大师的绝品!

——年龄比大师小13岁,正是18芳龄,重要的是,两人志趣相投,事业一致,品级相等。

虽说品级相等,但毕竟小孟刚从上海来,好像还有点“北漂”的味道,自然要仰仗大师。事实上,小孟也确实带着十二分景仰,多次在后台化妆的时候,揣着18少女的青涩心,一声不吭地偷偷看梅兰芳,还夹杂着某种期待。

这种期待,可能正是白雪公主对白马王子的期待,很有故事可言。其实,不用期待,很快,他们就同演《游龙戏凤》。这戏命好,仿佛就是为梅大师准备的,当然,也是为孟小冬预设的。

粉丝党们更加兴奋。他们以不促成一对貌似天作之合的夫妻成为夫妻,就不足以平心“奋”的伟大历史责任感和精神,开始了他们的工作。

他们做到了。

可有点小问题的是:孟小冬有心向明月,梅兰芳也有心照明月,可孟小冬有个条件,她不要做妾,她要做明媒正娶的太太。国民党政府的婚姻法有规定,男人可以娶妾,但不能重婚?何意?就是可以有多个情人,但真正作为老婆的只能是一个。

用现代的话说“姐不是随便的人”——孟小冬不是随便可以做妾的女子。她不答应。梅兰芳又不想失去机会。

怎么办?

冯耿光想出了妙招——“名定兼祧”。这又是什么意思?梅兰芳是两房独子,也就是说,他父亲和他伯父都只有他这么个男丁,要接续两家香火。所以为延续香火可以娶两房正房。再来个——“也就是说”,小冬妹妹可以做梅哥哥伯伯家的媳妇,老大福芝芳就做爸爸家的媳妇好了。

大千世界的女子都是痴情的爱情至上者。孟小冬纵使是名旦也脱离不了这个魔咒。她认为,冯耿光真是个绝顶聪明的家伙,想出了这么一个好主意,让自己成为了梅家堂堂正正的媳妇。

大李想,如果当时的孟小冬有手机,手机的流量又足够的话,她定会当即发200元红包给冯耿光;梅兰芳是天底下最要面子的人,也绝对效仿,而且,不是小红包,而定转账。

于是,他们结婚了,同居了。可他们忘记或者说害怕的是,跟福芝芳打个招呼。

孟小冬的憋屈

梅兰芳的人生中,除了在国外演出有很长一段时间外,其他情况在国内就几乎是上海和北平两个城市间“演双城记”。

1930年8月的一天,他从上海返北平的途中经过天津时,接到噩耗,他的伯母(即梅雨田之妻)去世了。刚才说了,梅兰芳肩负两家香火的续火大担,伯母就是他的祧母。他感念伯母的养育之恩,自然极其悲痛。得到消息后立即赶回家。随后,梅家大办丧事。

按常理,梅兰芳的祧母,也就是孟小冬的祧母。孟小冬是明事理的人,她当即头插小白花,神情哀伤地赶到梅家大门。可谁知,却被人拦下,连门都不让进。

对,被拦下,你没有看错!

梅兰芳娶孟小冬的事,福芝芳虽然知晓,但她是不同意的,且心中憋屈做的。而且,据说,跟梅兰芳共事的朋友们也都不同意。梅兰芳去美国,原本要带孟小冬去,一切都计划好了,但女人在婚姻保卫战上,都是智慧超群的主,何况,福芝芳既然能做梅兰芳的老婆,就绝不是个傻妞。她那天,坚持送夫君上飞机,不给“小三”孟小冬半点机会。

孟小冬硬是没去成美国。

现在,孟小冬上门了。福芝芳继续坚持她的“保卫战”。

当年的人们回忆:那天,梨园艺人们纷纷前往梅家吊唁,每个人都身着孝服,进了灵堂,烧了香,磕了头。可偏偏,当孟小冬头插小白花,以儿媳妇的身份来到时,却是......

孟小冬从来就不认为自己是妾,她一直当是梅兰芳的妻,媳妇给婆婆戴孝自然是理所当然。然而,正是因为她的这个身份,所以才被家丁拦住。要不,你看过哪户人家制止外人悼念自己亲人的?

显然,这是福芝芳对自己婚姻专属权进行的“莫斯科保卫战”。

福芝芳保卫战的纲领是:你嫁梅兰芳,有媒人,有婚礼,有证婚人,也拜了天地,哄外人可以,你可以说是明媒正娶,但在我眼里,就是不行,因为你没有理由。要不,你们怎么会这么多年躲躲藏藏,而不敢将关系公开呢?既然我福芝芳没承认,你孟小冬怎么可以以梅兰芳妻的身份来为祧母戴孝呢?

一向心高气傲的孟小冬那个气啊!那么多人围观,自己太失面子了!心说福芝芳可以不承认,但你梅兰芳怎么也可以这样?于是她选择了反抗:她厉言要求面见梅兰芳。

论说,孟小冬这个要求不过分。你梅兰芳毕竟跟孟小冬拜过堂,至于这个“拜堂”是不是所有人都认可不重要,重要的是,拜堂了,是对着天地的。天地老爷作证了,还有什么话说?

其实,这也就是孟小冬能够在梅家大门口理直气壮的原因所在。

可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梅兰芳没有站在她一边为她拒理力争,他缩回去了——他没有见孟小冬。

梅兰芳从来就是一个性情温和,不做撕破脸的事的主。即便面对日本人,他都故意打针,让自己隔三差五身体发烧,而唱不了戏,婉转地拒绝日本鬼子。现在在福芝芳和孟小冬之间,他如果站队的话,显然就会打起来,即便不打起来,也会闹起来。因此,他主张息事宁人。

息事宁人的唯一办法,就是牺牲孟小冬。

于此,他梅兰芳自然就不出面,好让孟小冬乖乖回家。反正这个悼念、祭拜,你不出面,也没什么大不了,还难得下跪不是?回去吧回去吧!他心里远远地默默地这样对孟小冬说,让孟小冬自己下台阶回去。

可如果孟小冬真是“小三”,是图梅兰芳的名和钱的,也定不会计较,还巴不得乐个清净呢?可不是,孟小冬不是。

孟小冬是有尊严的。

她突然发现,原来自己最心爱的男人,其实压根儿就没把她当回事。她开始怀疑:她在他的心目中,究竟是怎样的身份?妻?妾?从今天的情形看,显然是后者!因为不让她进门吊孝,就已经完全说明了真相。

绝望啊!老天爷啊!孟小冬满脑子遗恨——要死的心都有。

她走了,不单单是离开了梅家,而是走出了北平。一下子就走到了天津。她在天津的一个姓詹的夫人家住了下来。

她为什么选择詹夫人?因为詹夫人信佛,每天烧香念佛。 于是,她也投入了佛的世界,用以寻求心灵慰藉。

大李现在开始相信,那些在道观里的道姑和在佛堂里的弟子,绝对都是被男人们送进去的。

“紧要启事”澄是非

在两人分手两年之后,即 1933年,孟小冬为爱难以释怀,她在天津《大公报》头版连登了3天的“紧要启事”,以澄清他人针对她的“蜚语流传,诽谤横生”,便“明了真相”。她略陈身世,并警告“故意毁坏本人名誉、妄造是非、淆或视听” 的人,不要以为她是一个“孤弱女子”好欺负,她不会放弃诉之法律的“人权”云云。

这是一个伤心人对世界最后的挣扎!

内容中的重要之处,大李这里摘录:

……经人介绍,与梅兰芳结婚。冬当时年岁幼稚,世故不熟,一切皆听介绍人主持。名定兼祧,尽人皆知。乃兰芳含糊其事,于祧母去世之日,不能实践前言,致名分顿失保障。虽经友人劝导,本人辩论,兰芳概置不理,足见毫无情义可言。 冬自叹身世苦恼,复遭打击,遂毅然与兰芳脱离家庭关系。是我负人,抑人负我,世间自有公论,不待冬之赘言。

从话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梅兰芳和孟小冬的分手,确系梅兰芳之过。后人很多说孟小冬攻击了梅兰芳,其实,文字很平和,很中性,说了事实,并没有骂人,更没有侮辱。

但当然,孟小冬采取了她的睿智,让世人知道了实情。

那些责备她不该道出实情的人,也太呵护他们的大师了。

是人都是应该讲道理的:既然你娶了孟小冬,为何又不让她入伯母的灵堂?既然你是端着本不让她入梅家灵堂的,你又何苦娶她?你可以说,这一切都是冯耿光他们凑合的,但是,你梅兰芳不是点头了的么?不是还跟孟小冬拜了天地了么?不是许诺让孟小冬担负两家中的一家的媳妇的么?

为何到头来......竟是这般光景?

好在孟小冬并未自杀,如果她一口气转不过来,上吊了,割脉了,跳江了,难道不是你梅兰芳的责任吗?

因此,从来就爱惜羽毛的梅兰芳,你的羽毛是爱护了,却让孟小冬情何以堪呢?不错,小孟同学从一开始就不应该爱上有妇之夫,她第一步棋是无论如何的走错了,以致一直错了下去。但是,在当年那国体下,境况中,梅家的特殊情况时,确实是可以折中的,为何要让孟小冬在众目睽睽之下,遭受如此羞辱,而不折中解决问题呢?

因此,就这一方面来说,就他们的这一段情来说,梅兰芳纵使万般光芒,也是人生一污点,也是待人一过错。虽然,尽管,梅兰芳在孟小冬连续三天的登报后,并没有采取反击和辩解,而是选择了沉默。这也可能说明,梅兰芳是一个有涵养的人。

但他的“涵养”用在对待孟小冬时,却显得十分吝啬。

梅兰芳故居

梅兰芳故居地处北京西城区的护国寺路。护国寺是北京最热闹的小吃街,那里每天人山人海,但“能吃”的街道并不长,当护国寺路的尽头与德胜门内大街交叉时,早已热闹不再,梅兰芳故居正好在那,也就能闹中取静了。

2018年元月的25日,大李已是第二次来到梅兰芳故居,第一次应该是2013年,那时故居正在整修,门关闭着。倒不是大李是票友,或是梅粉,而是出于对梅兰芳的热爱和崇敬。

虽然鲁迅曾说中国最伟大的艺术是男人扮女人,有嘲讽梅兰芳的意思,当然也嘲讽了现如今的李玉刚,甚至还有明朝的李渔(李渔虽然不男扮女装,但他作为戏王也同样喜欢脂粉味),然,大李并不认同。必须承认,梅兰芳在戏剧上的贡献是伟大的,李渔、李玉刚也是。

进入故居前,虽然注意到门牌是邓小平题写的,但这不是吸引我马上进去的理由。我并不在乎门牌是什么字体,我只想关注房子内都摆设了什么。

什么呢?典型的北京四合院,买了门票进去后,首先迎接你的是梅兰芳的雕塑,不大,不高,后面是围墙,怎么也显得逼仄和小气。左拐后小巷子往里,左边是纪念馆,右边进门是故居。故居门前有一颗大树,这大树和北京冬季所有的大树一样,光秃秃的没有绿色,因此大李不认得。踏进故居门,挡住视线的是一个大屏风,也就是把宽阔的四合院挡个严严实实,不知这是何意?在北京,不明白的事情多着,大李懒得去追究。

大李其实典型的戏剧外行,即便看了梅兰芳,也不明就里,对故居内摆设了什么也毫无记忆。不过,有一点明确的是:咱就像误入药材店的老母鸡,找不到虫子吃,闻闻中药味,也是很不错的——进入梅兰芳故居,感受艺术的魄力和戏剧的感染力,不说是人生一大幸事,最起码,当他人在护国寺另一头吃驴打滚和羊杂汤,解决肚子里的那份馋时,我就能满足心中固有的那份文化傲气,以及带来点精气神,哪怕这种精气神有鲁迅嘲讽的娘娘腔味——总比只有羊杂汤味的强。

发布于 2018-06-13 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