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绍禹回国(2):早期领导人接连犯错,给王明创造了机会

【读毛年谱(144)】1937年,毛泽东44岁。

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1927年7月,共产国际改组中共中央,陈独秀被停职。临时中央常务委员会成立。选出五名常委:张国焘、李维汉、张太雷、李立三、周恩来(7月21日,增补瞿秋白)。但没有明确以谁为首。




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通称八七会议)。共产国际代表罗米那兹出席会议。会议纠正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屠杀政策的总方针,决定在湘、鄂、粤、赣四省发动秋收暴动。在这次会议上,毛泽东提出著名的“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论断。

8月9日,临时政治局会议召开。共产国际代表罗米那兹带来苏联新指令,认为前任中共领袖陈独秀犯右倾错误,在于“知识分子的动摇性”,因此必须加强中共领导层的工人成分。

工人出身的工人领袖们受到重视,列入新班子候选名单:广东海员工人出身的苏兆征、湖北烟草工人顾顺章(后叛党投敌)、湖北当过码头工人的向忠发。最后确定三常委为中共新领袖:瞿秋白、李维汉、苏兆征。名义上三人都是常委,实际上以瞿秋白为首。

瞿秋白的“左倾盲动主义”错误

在瞿秋白领导下,党组织发动过多次暴动,但都失败了。瞿秋白的威信大大地降低,陷入了巨大的信任危机。共产国际考虑给中共换新的领袖。




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中共六大在苏联首都莫斯科郊外召开。大会之前,斯大林接见中共主要负责人,为六大定调:批判瞿秋白的“左倾盲动主义”。

陈独秀与瞿秋白都是知识分子,一“左”一右,都动摇。共产国际强调,必须由工人出身的人当中共领袖,最终选中了向忠发。

中共六大选出的政治局委员有向忠发、苏兆征、项英、周恩来、蔡和森;瞿秋白、张国焘,前五人为常委。

米夫成为六大的幕后操控者,王明作为米夫的翻译,接触到了很多中共高层人物。

米夫一度提议王明当中共中央委员,由于王明资历太浅且无实际工作经验,被中共代表们抵制。

中共六大闭幕以后,共产国际的六大开始了。中央政治局常委的周恩来、苏兆征、项英三人继续留在莫斯科开会。

李立三成为实际领导人

1928年9月2日,向忠发和蔡和森、李立三先回国,主持中央的工作。

向忠发理论水平低,工作能力差,不具备当领袖的才能,只是名义上的总书记。

最初,掌握中央实权的是蔡和森,他同时还是中央宣传部部长。但是,蔡和森刚回到上海才十天左右,就因为一些问题牵扯到他,再加上他的哮喘病发作,不得不离开工作岗位去养病。不久,他在党内的职务都被撤销。

1928年11月20日,李立三取代了蔡和森。政治局五常委也变成了向忠发、周恩来、苏兆征、李立三、项英。

1928年11月上旬,周恩来从苏联回到上海,中共的领导工作实际上由周恩来主持。向忠发、周恩来、李立三成了当时中共的“三驾马车”。这个局面,持续了一年多。

1930年3月,周恩来去苏联向共产国际汇报工作,李立三成了中共的主持人。




李立三“左”倾冒险错误,给王明创造机会

周恩来刚走,李立三见缝插针,重蹈瞿秋白覆辙,发表文章《准备建立革命政权与无产阶级的领导》鼓吹暴动:

乡村是统治阶级的四肢,城市才是它的头脑和心脏,只是斩断了它的四肢,而没有斩断它的头脑,炸裂它的心脏,还不能置它于死地。要达到目的,只有靠工人阶级的城市暴动。

李立三在中国又一次掀起了“左倾”的浪潮。6月份动员,7月份实际行动,8月份达到高潮,9月份归于失败,使中共蒙受了巨大的损失。共产国际急忙派周恩来和瞿秋白先后回国,制止李立三的错误行为。

1930年8月下旬,周、瞿先后到达上海,根据共产国际的决议,结束“立三路线”。

1930年9月24日至28日,中共召开六届三中全会,纠正李立三的错误路线。三中全会对待李立三的错误,根据共产国际的定调,批判相对温和。

会议选举新的政治局委员:向忠发、周恩来、瞿秋白、项英、李立三、关向应、张国焘。三常委是:向忠发、周恩来、瞿秋白。瞿秋白取代李立三成为常委,相当于复出。

1930年6月,王明担任中宣部秘书,有机会接近中央机密,从侧面了解到共产国际的不满。7月份,王明、博古、王稼祥、何述之等四人,联合起来反对李立三,受到处分。但三中全会也没有解除王明等的处分。

不过,到了10月份,共产国际接到六届三中全会的报告后,陡然提升了对李立三路线的批判。

——王明的机会来了。



发布于 2022-05-23 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