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保路运动是清王朝的催命符






四川保路运动纪念碑耸立在成都市人民公园内,出人民公园地铁站,就能看见“辛亥秋保路死事纪念碑”几个大字,岁月在碑体涂上了斑驳,显出几分历史的厚重。事实上,川路总公司修建的原版纪念碑早被日本的飞机炸毁,现在的这座,是建国后修建的。甲午海战后,清政府意识到铁路对国家的重要性,随后掀起了修铁路的高潮。但修铁路不是修房子,需要巨额资金。清政府穷得叮当响,只好向外国银行借钱修铁路,当时的京汉铁路、沪宁铁路就是向外国银行借钱修的。用别人的钱就要付出铁路的运营权和管理权,清政府修铁路的初衷是增强国防,发展经济,结果两条命脉都掌握在外国人手里。所以,清政府想花自己的钱,修自己的铁路,办自己的事。由于没钱,于是想到向民间集资修铁路,在中央的推动下,很多省成立了铁路公司。1904年,四川在总督锡良的主持下,成立了川汉铁路公司,是全国最早成立的省级公司。川汉铁路公司的资金有四个来源:政府投资1.9%;商人投资20.5%;抽租投资77.5%和公利之股0.1%。当时的四川商人凑不齐修一条铁路的钱,于是通过政府向全省的农户摊派,全省收租超过1200斤粮食的农户,按当年实际收入的3%抽取“股金”,一句话,农户们“被股东”了,这相当于农户每年增加了3%的“个人所得税”,这叫抽租投资。所以,川汉铁路公司大部分资金来自7000万四川民众,相当于四川省的国有企业。国有企业的弊端大家有目共睹,100多年前国有企业的情形也好不到哪儿去,效率低下,管理层得不到监督,贪污、腐败、挪用公款屡见不鲜。川汉铁路上海分公司的负责人施典章,用公款投资橡胶生意失败,给公司一次性造成了300多万两亏空。几年下来,川汉铁路公司一寸铁路未修,却已支出一千多万两白银。公司内部也乌烟瘴气,雪片般的举报信飞进中央。清政府也看出来了,商办铁路缺乏统一规划、资金实力弱、效率低下,问题太多,决定把铁路收归国有。川汉铁路公司管理层原本是欢迎国有化的,觉得解套的机会来了,公司现在是个烂摊子,只要清政府当了接盘侠,公司亏空的事自然就得到解决。然而他们想多了,主持铁路国有化的盛宣怀是少有的人精,他提出,公司花掉的钱和账面上剩下的钱由政府换发国家铁路股票,亏掉的300多万概不负责。川汉铁路公司管理层瓜了,经过多次交涉,盛宣怀一点也不让步。公司大股东和管理层老羞成怒,开始通过群众运动给清政府施加压力,宣称中央不仅赖账,想白白得铁路,而且还要卖国。铁路国有化后,中央还是没钱修,盛宣怀只好向英法德美四国银行借钱。借款合同上说借款的使用须由主借银行监督,须以厘税作抵,工程须聘用英德美各国一人,须由银行监督购用工料等条款。庚子之变后,从朝廷到民众,对“卖国”特别敏感。公司管理层联合四川的哥老会势力,鼓动民众反对卖路卖国。当时许多革命党人潜伏在四川活动,他们看到了此次运动大有文章可做,是武装推翻清政府的好时机。后来,抗捐、抗粮、零星的起义不断发生。1911年9月7日,四川总督赵尔丰下令开枪射杀请愿人群。这下捅了马蜂窝,四川各地共20多万人纷纷赶赴成都,围攻成都十几天。事态变得十分严重,为了镇压四川的保路运动,清政府从湖北、湖南、贵州、云南、陕西等地调集兵力镇压。由于湖北兵力空虚,武昌起义爆发,各地纷纷宣布独立。四川57个州县也响应独立。总督赵尔丰眼见大势已去,释放了在保路运动开始时逮捕的蒲殿俊等人,自己后来也被砍了头。清王朝在四川的统治覆灭,因而保路运动被称为“辛亥革命的导火索 ”,在历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民国后,铁路国有政策不变。袁世凯政府答应承担川汉铁路公司的一切费用,分期支付,本息总额两千九百余万元。但后来一直内战,民国政府承诺的巨款自然没有到公司的账上。倒是公司原来剩下的700多万两白银,有的被偷被抢下落不明,有的被用来开办铁路银行和轮船公司,原先规划的川汉铁路,最后也没修成。

发布于 2018-12-21 17:59